
九嶷山与舜帝传说
九嶷山,又名苍梧山。位于九嶷圣地、德孝之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宁远县城南,属南岭山脉之萌渚岭,纵横2000余里,南接罗浮山,北连衡岳。这里峰峦叠峙,深邃幽奇,千米以上高峰有90多处,多为砂页岩、花岗岩、变质岩组成。素以独特的风光,奇异的溶洞,古老的文物,动人的传说,驰名中外,令人神往。《史记·五帝本纪》: "舜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
九嶷山得名于舜帝之南巡。境内有舜源、娥皇、女英、杞林、石城、石楼、朱明、箫韶、桂林九座峰峦,《水经注》云:"苍梧之野,峰秀数郡之间,罗岩九峰,各导一溪、岫壑负阻,异岭同势。游者疑焉,故曰:九(疑)嶷山。

南方最有名的“三分石”(湖南、广东、广西三省分界石)
三分石,山峰石。地名三峰石,即舜帝、娥皇、女英石。位于湖南宁远九嶷山,海拔1822米,由三块360余米高的花岗岩组成。峰下瀑布飞空,峰上白云飘逸,蔚为壮观,且富有传奇色彩。一说三分石将飞瀑分成了岿水、潇水、沱水而得名;二说自舜帝驾崩九嶷山苍梧后,此山就每年长高三分而得名。
三分石还有一个神奇特点,那就是还有湖南、广东、广西三省分界石的一种说法。

三 分石,形状奇特,三巨石并峙,鼎立山巅,直冲霄汉,常有浮云缭绕,真容偶露。近在咫尺,很难看清其真面目,常令人回味起"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韵味来。但每到秋高气爽,万里晴空时,就在百里外的县城,眺望三分石,它那高耸蓝天的雄姿,清晰如洗,犹在眼前。据《九疑山志》记:"三峰并峙如玉笋,如珊瑚,其上有佩桃石、棋盘石、步履石、马蹄石。还有香炉石,有足有耳,形质天然。其间有,以铜为碑,字迹泯灭不可认,疑为舜冢。"

在三分石西面,还有斑竹林景区,6000多公顷的竹海,汇集了20多个竹类品种,以斑竹著称于世,被誉为"中国一绝"。 九疑斑竹,形质优美,历来为人们所珍爱。如今,九疑山人以斑竹制作的龙头拐杖、斑竹挂盘、毛笔等工艺品,以它独有的奇趣为九疑山增色,与九疑山的风光、名胜一起,迎接四方来客。



七律·答友人
1961年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答友人》是1961年由毛泽东写的诗作。1963年毛泽东亲自主持编辑《毛主席诗词》时,此诗在清样稿上标题原为《答周世钊》。
译文:九嶷山上空白云飘飘,两名妃子乘着微风翩翩下山。青青的竹枝上闪烁着泪光,片片红霞若天风织成绚丽的衣衫。洞庭湖水波浩荡卷起白色的浪花,橘子洲当歌一曲感天动地。我将为此而梦回祖国辽阔的河山,在我芙蓉盛开的家乡朗照着清晨的光辉。





主编:悦善(认证诗人)
投稿邮箱:3258757336@qq.com(原创首发)三要求:作品、作品、简介(缺一不收)
版权声明:本文为《南国诗苑》杂志发表的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