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抹黑余秀华的正人君子们不值一哂!
文/木行之
前段时间,有位同事问我,“有个诗人叫余秀华,火了,你知不知道?”
我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见我不搭腔,她接着说,“她诗歌写得真好,接地气。”
我心中微微一震,想不到她一个诗歌圈外人,竟也能对诗歌,谈点自己的感受。
她把余秀华的诗歌转发到内部微信圈子里,立即引起其他同事的共鸣。当然,除了我之外,他们之中没有人写诗。
也许因为我是诗歌“圈里人”的缘故,所以同事才向我提起这件事,似乎我这个“圈里人”认可了,就等于赞同了她的审美眼光,这对她来讲,又似乎是一件挺重要的事。
其实作为诗歌“圈里人”,余秀华在微信圈里以疯狂的速度传播,我怎么会不知道?有句俗语说,当朋友成功时,远远地祝福他。我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默默关注罢了。
就在我以为余秀华的横空出世,将荡尽现代诗歌史上大雁塔败兴体、一把好乳乳房体、梨花体等等所谓新诗体留下的污垢,促使诗人和评论者进行自我反醒,重新点燃人们对诗歌的热情与关注之时,一些所谓的诗坛大佬、评论家、正派君子、网站站长、当事人、文人学者、诗国红颜,一拥而上,掀起了一股“反余”、“黑余”、“倒余”的狂潮。他们混淆视听,扰乱人心,不惜出卖良知,窥探隐私,妄图垂死挣扎,作最后一搏,以期通过“贬低余”、“丑化余”,以抬高自身身价,巩固他们脑海里虚构的文坛地位和网络霸语权。
这,不能不让人出离愤怒了!
余秀华,我在网上早就认识,女人,湖北人,我的一个老乡。直到她在微信圈成名之后,我才知道她是个地地道道的农妇,是一个脑瘫患者,是个残疾人。在此前的几年时光,我一直当她是个诗才横溢的健全人。
在2012年,我所主编的民刊《北京诗人》上,连续两期推出余秀华的诗歌,其中一期余秀华是作为“双子星”栏目诗人重点推荐的。其后在北京诗人网站主办的“鱼儿山杯”诗歌散文大奖赛征文中,余秀华也参加了,并获得奖项。我一直梦想出一本“中国百年新诗•百人百篇”,在现收集的诗歌名单里,就有余秀华的一首诗歌作品《在异乡失眠》。(2013年5月收录点评的,可见我的新浪博客。)那时我和余秀华还没有直接接触过。
后来有个叫余秀华的通过QQ找到了我,说现在发表作品渠道少。我就问她,《在异乡失眠》是她写的,还是和她同名的人的作品?她说她就是《在异乡失眠》的作者。我说,你就是我所要寻找的那个诗人,以后要发表作品,直接给我就行,发《北京诗人》上。
这是我惟一一次和余秀华的交流。在短暂的网络聊天中,余秀华没有提她是农妇,是脑瘫,也只字未提婚姻的不幸,生活的艰难。事实上,那时我对她和她的家庭、她的人生一无所知,我只对她的诗歌感兴趣。她很坦率的表达,让我感觉到她和我们众多诗人一样,不甘于寂寞,希望才华被认可、被接受,有着一朝成名天下知的“野心”。末了,我说我主编的这本是民刊,影响不大。她发了个无可奈何的表情。
正当我快一年没看到关于余秀华的消息时,我在网络空间里偶然读到余秀华到人民大学朗诵诗歌的文章。随后,微信上关于余秀华的消息铺天盖地、席卷而来。
直到那时,余秀华在我脑海里的形象还是支离破碎的,人们给她贴的标签无外乎脑瘫、农妇、诗人、狄金森。
随着时光的流逝,一些人翻起了沉年旧帐,干起了挖人祖坟的营生,刨根问底;一些人寻章摘句,寻找蛛丝马迹,他们终于找到了人类生存中所产生的渣滓与废弃物,并自以为找到了真理与良知,堆在一起,放在沼气池里发酵,结果可想而知——恶臭熏天。
一波人改了行,不当诗人,专当狗仔队,把余秀华的门牌号、家底、背景、人口、收成、亲朋乡邻关系,摸了个门清。
一波人不顾年迈的身份,玩起了娱乐八卦,揭密余秀华当年如何奋不顾身追别人,证据是手机与情诗。见《黄旭升致余秀华的一封信》(黄旭升)
一波人找到了余秀华当年写过的几首歪诗,以为找到了诗经原稿,大谈诗歌技艺,嗡嗡不停。见《从<</SPAN>狗日的王法>看余秀华的诗歌技艺》(郑正西)
一波人搞起了焦点访谈,竟然答应免费当记者,爆料一家之言的真相。见《余秀华事件:王法有话说》(采访者:敬笃)
一波人鼻子很灵,嗅出了余秀华当年在网络上留下的只言片语,咬下几张截图,互联网上到处贴狗皮膏药,乐此不疲,洋洋得意。
一波人开了个博客,就觉得自己是道德的执法人,要向中央反映余秀华的问题。见《就余秀华炒作事件致中央有关部门的公开信》(郑正西)
一波人急不可待地向世人宣布他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应用宇宙光子学与量子力学研究表明:这个土生土长、从小脑瘫、脸朝黄土背朝天、中途辍学、婚姻不幸、眼巴巴活着的农妇余秀华身上,看不到“苦难”的影子。见《再谈余秀华的人性与“苦难”》(郑正西)
一波人把自己当成了中国诗歌的发言人,把余秀华爆红,当成2015年中国诗歌第一大丑闻。见《2015年中国诗歌第一大丑闻》(李磊)
一波人,不知读过几首余秀华和狄金森的作品,大放厥词,“如果你不脑残,别拿余秀华与迪金森相比”。《 沈睿女士,如果你不脑残,别拿余秀华与迪金森相比》(金川)
一波人,杞人忧天,担心记者、编辑、好事者,把余秀华家的院子挤爆了,无人埋单。见《“脑瘫诗人”被恶炒之后谁“埋单”?》(卢江良)
一波人,以为自己真是诗江湖大佬,说话也有了霸气和底气,“仅就诗歌而言,余秀华写得并不好,没有艺术高度。”(沈浩波语)
一波人,没吃着葡萄就是说葡萄酸,说爆炒诗人是丢人的事。《爆炒诗人余秀华事件丢尽传统诗歌大国的颜面》(紫竹调zz)
真是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起。
你们这波人,真是太可爱,太幼稚,都把自己当成道德、正义的审判员。一个人讲了几句脏话,就定性一个人的品质;一个人写了几行歪诗,就把她创作的一切当成垃圾。你们心中谁没有过可耻的念头?没骂过人?没背后说过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魔鬼,有人表达了,有人隐藏了,隐藏了的成了真君子,表达了的就成了恶人。试问,余秀华,这个农妇,母亲,女儿,天生不幸的弱女子;这个被你们骂得体无完肤,一无是处,当令该游街的恶女子,伤害过你们其中的哪一位?那些所谓被伤害的人,哪一个没在她心中留下伤口!哪一个是干净的?如果非要用一刀还一刀,一命偿一命,谁不是伤痕累累?更有甚者,一个大男人,利用其开办的博客网络诗选公共平台,对余秀华穷追猛打,无所不用其极,真是佩服您莽夫暴打弱女子的勇气,您可真是大英雄和男子汉啊!网络诗选开办的宗旨和初衷,只是为了今日被你当成私器,办这样一件大事么?
醒醒吧,别让心中的欲望蒙蔽了眼睛。
但感谢你们,让我认识了一个血肉丰满,敢恨敢爱,诗才不可一世的余秀华。
也许从余秀华出生的那一天开始,从她十六年前写下第一首稚嫩的诗歌开始,从刘年的推荐开始,从余秀华进入人民大学朗诵的那一晚开始,中国诗歌史注定了要被改写。
村妇、脑瘫、诗人、睡你!这几个词联系一块,它的爆炸力与冲击力,比广岛原子弹还要强一万倍。
随着余秀华《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一诗在网络“病毒般蔓延”,这个摇摇晃晃的诗人,终于在中国诗歌史上站稳脚跟!
有些二混子诗人和评论家,动不动就拿《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说事,以此评价余秀华的诗歌创作。明眼人一看便知,这顶多算是余秀华作品中的中等水平之作!我想起一个谚语,老鹰有时比鸡飞得还低,但鸡永远飞不到老鹰的高度。那些二混子诗人与评论家们,醒醒吧!
一个农妇,肚里没多少墨水,也不漂亮动人,走路还摇摇晃晃,更谈不上行万里路,现在却以诗歌征服了全国亿万读者,大红大紫,这办了多少人做梦也办不到的事啊。怎能不让人眼馋,招人羡慕嫉妒恨!
余秀华让我惊奇地发现,“潜规则”失灵了。有人曾说,余秀华要是《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那我跑到另半个中国去。一个农妇,家徒四壁,无钱宴请文人骚客,也无钱送礼。找余秀华要钱,你都不好意思开口。姿色平平,两兜空空,让潜规则毫无用武之地,你说让那些掌握诗歌好坏优劣、掌握诗人作品发表命运的诗坛大佬们生气不生气?
余秀华让一些好为人师的前辈大师们也失望了。因为余秀华书读得不多,无门无派,没有师承,全靠自学成才。现在他们纵想收入其门下,结果发现余秀华的名气比他们还要大。你说气人不气人!
余秀华让一些诗国红颜大跌眼镜。有多少诗国红颜舍家舍业的从事诗歌创作,有人献了青春,有人献了身,拼命向诗坛大佬们靠近,没少折腾,还是默默无闻。余秀华只是献出了一点空虚无聊的时间,就一举成名。这让她们情何以堪!
余秀华还能走多远?现在下结论还太早,因为这个走路摇摇晃晃的诗人,她所走的路,将超过你们这波人走过的路的总长度。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让我们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