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屠呦呦再次落选中科院院士
作者/徐祯霞
最近,见网上爆出一则消息:“2020年的两院院士评选,我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教授再次落选。评选委员会给出的落选理由是:1、没有留洋背景,2、没有博士学位,3、没有足够的论文。”(当然,这则消息我是在网上看到的),看到这则消息,我彻底傻眼了,这是什么样的思维和逻辑?这是一个代表国家科技权威机构的评法和一个国家整体资质认同的评法吗?我强烈质疑!
记得,屠呦呦是2015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吧,转眼已经整整五年,记得她获奖的时候,我还为她写过一首诗《一株倔强的青蒿》,在我以为,她早已被追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没想到时隔数年居然没有追评,而且在2020年的两院院士评选中再次落选,试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那么多的院士,你们有几人是获得了诺贝尔奖项的,你们都有些什么让世界为之一惊的科研成果,你们都为社会做出了什么让万众瞩目的科学贡献?当然,也不是说,你们没有为社会做贡献,但是,最起码,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物医学奖,是举世公认的吧,是为国赢得了荣誉的吧,而且这不仅是为中国人民做出的巨大贡献,而且也是为世界人民,乃至整个人类都出的巨大贡献。
下来我们来分析下你们说她不能获评中科院院士的条件是否成立吧!
其一,你们说她没有留洋背景,是吧?任何一个出外考察学习的机会,都不是单位领导选派的,你们没有派她去海外学习深造,是她的错吗?还不是领导的识人不明,放在身边的人才不能发现,不去培养,按说,领导有失职失责之嫌,没有识别人才和发现人才的能力和慧眼,现在,怎么还居然怪到了屠呦呦的身上,而那些有过留洋背景,被社科院重点培养的人,既去海外镀了金,又开阔了眼界,而且还学到了新的技术和知识,他们得到组织重点培养的人做出的贡献就真的比屠呦呦大吗?可那为什么,诺大的世界竟没有人知道,仅就出了一个震惊中外的屠呦呦,诺大的中国,竟然也无人惊觉和发现,竟然都没有带来强烈的科技效应和轰动,引不起国人和世界的关注,而既然你们都没有做出举世震惊的成绩和成就,你们都稳坐在了中国科学院院士的位子上,而屠呦呦获得了世界级科学奖,与世界顶级科学家并列,而且还上了《时代人物》周刊的封面,为什么就不可以是中科院院士了呢?这是什么道理?什么逻辑??什么评法???就算以前没有评她,现在是不是应该给她追补上?
其二, 你们还说她没有博士学位,是吧?谁都知道,博士学位是拿时间熬出来的,当然,不排除,有些拿了博士学位的人最终成了优秀的人才,而照样有一些拿了博士学位的人仍是高分低能儿,网上就报道好几起这样的事件,有博士不会洗衣服甚至连碗都不会洗的,还有拿了博士学位根本适应不了社会,干不了找到的任何一份工作,最终无所适从,跳楼自杀,明眼人都知道,学位能代表什么?什么也代表不了,充其量不过是一张纸而已,而隐匿于这张纸背后的才华和能力,以及对于科学事业的真正热爱和敬畏,才是我们最值得推崇的,学位只能代表资历,但是却无法代表能力,真正的能力是思想和智慧,是对于一项科学事业顽强执着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毅力,而屠呦呦倾其一生,做着青蒿素的研究,谁能有她这样的坚韧与执着,谁能有她这样将一件事情一直做到的意志和决心?既然,你们都不甘沉寂,不甘平庸,急着追名逐利,而屠呦呦用她的一生,就做了这样一件事,最后做成了,你们又有什么不服,又有什么心理不平衡?你们拿了院士学位,拿了官位,拿了补贴和津贴,而屠呦呦,什么也没有拿到,她一生就研究了个青蒿素,这种孤独与寂寞,非一般人可以承受得了的,而淡薄名利的屠呦呦就是坚持下来了。也或许你们认为开始不是她一个人在研究,可到最后,是不是她一个人在坚持,而且是一直坚持了一辈子,最后获得了诺贝尔生物医学奖,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做出了医学贡献,并在世界科学领域赢得了一席之地,这样为国家为民族所获得的荣誉和贡献难道不足以抵那薄薄的一纸证书吗?
其三,你们说她没有足够的论文。说到这个,我更是质疑,现在网络上的论文普天盖地,还有专门撰写论文的网络高手和专门经营论文的刊物,只要掏钱,没有办不到的事,什么样的论文都能给写出来,当然,你们是科学家,你们肯定会鄙视这一套,但既然大家都知道论文并不足以证明,一个人的学识和见解,也并不能真正体现一个人的学识和见解,那么,如果以论文作为评选中科院院士的硬杠杠,是不是有些可笑,更何况很多人发表了成堆的论文,也没有出什么重大的科研成果,而屠呦呦发表的医学专著,是不是该算是论文呀?这都被世界科学领域承认了的东西,还不能算是专业科学论文吗?为什么非要搞一堆牵强附会而没有实际意义的文字和材料,那才叫论文,我们的务实精神到哪里去啦?我们的实事求是精神到哪里去啦?屠呦呦摆在世界人们面前的医学成就,不是最强有力的“论文”,还有比这更过硬的条件和资质吗?还有比这更能让人无懈可击的科学成就吗?有本事,你们也拿个诺奖回来!
当然,在这件事情上,一者,有体制的问题,二者屠呦呦有被踩压的嫌疑,三者,领导有责任。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听到一句话,就是:“重视人才。”不是国家不重视人才,也不是国家没有给真正的人才打开绿色通道,而是一些机构在执行上过于迂腐和教条,在这方面,其实国家早出台有人才方针和政策,不唯学历,不唯门槛,为人才打开绿色通道,让人才真正成为人才,为国家为社会服务。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并非这样,由于体制的僵化,领导的死板教条,不懂灵活变通,再者由于人才身边的各类人等的挤压钳制打压和踩压,导致真正的人才,并非能得到重用,或者是很好的重用,有的还被踩压得永远不能出头,或许,像屠呦呦这样的人才是个个例,在自己顽强不屈的意志下,最终破茧而出,又有多少人才,终被埋进尘埃,不得见天日,最终落入洪天之荒,这不仅是国家的损失,也是整个社会的损失,而这主要的责任,应该在于单位领导,人才若能被启用,则是一把宝剑,若不能被启用,则是一把砍柴的刀,一个单位的领导,本来是为单位把脉掌舵的,如果不能把好脉,掌好舵,这艘船就会失去方向和航向,最终会沉海或触礁,这不仅失去了领导的作用和作为,而且还会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兴衰和未来的发展。因此,在屠呦呦这件事情上,中科院的院长是有责任的,这么明显的国际科学事实,还要按着条条框框来,是中科院院长不让屠呦呦院评院士呢,还是中科院一众人等不让屠呦呦评院士?制度是死的,人是灵活的,中国自古以来,皆有“唯才是举”之说,才华永远是应该大于人的背景和资历的,如果没有院士身份的人都能拿下诺贝尔奖,那拿下了院士的人,情何以堪?我们不是质疑所有的科学家,在我眼里,科学家一直很崇高很伟大很神圣,但是却仍不乏有嫉贤妒能人品不端者,对有才华有能力的人进行构陷和打压,这也是某些知识分子的强项和拿手好戏,我就想不明白,为什么中科院给屠呦呦一个中科院院士的头衔咋就这么难?一个科学家,为人类的科学事业献身一辈子,而且做出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难道我们的国家就不能予其承认么,这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的一件事情,也是让所有国民无法想通的一件事情,人才如何才能得以承认?人才的价值如何才能得以体现??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正是因为有屠呦呦这样一批的人才,一批敬业的科学家刻苦钻研和创造,才让我们的科技含量和文明程度不断的攀升,如果屠呦呦不能成为中科院院士,于情何在,于理何在?这个国家的公平和正义何在?或许这在于年迈的屠呦呦,她是不屑的,但是,作为一个社会的公平和公正,是应该且必须给予她“院士”称号的,因为她无愧于“中科院院士”这个称号,也无愧于中国科学家这个称谓,她是我们当代名副其实响当当的科学家,她的落选,不仅给国人狠狠打了脸,而且让这个社会丧失了最起码的公平与正义,也丧失了一个时代最应该有的良知和秩序!
最后,以英国BBC“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的评选中,屠呦呦和爱因斯坦、图灵等科学家一同入选,BBC给出屠呦呦入选的三大理由作为结尾:1、在艰难时刻仍然秉持科学理想,2、砥砺前行亦不忘回望过去,3、她的成就跨越东西。
国人们,反思吧!
希望在未来的某个日子会突然听到屠呦呦被追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消息,以不至于让年迈的屠呦呦人寒心,也不至于让真正干事的人寒心,更不至于让民众失望透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