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浩的最大幸福
——山东德州名医张金浩的故事
史怀宝

八个月大的时候,一位农民的孩子患上了骨髓灰质炎,从此左腿留下了终身残疾。在那个温饱都成问题的年代,求医的艰辛给他留下了切肤之痛,他不甘成为“废人”,自强不息,克服重重困难,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成为群众信赖的好医生,他就是山东省德州联合医院驻德城岔河小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张金浩。他说:看到患者康复后那灿烂的笑容,是我最大的幸福。
张金浩身残志坚,1989 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滨州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四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德州联合医院。他虚心学习,任劳任怨,迅速成长为一名通晓内、外、妇、儿等各科知识的全科医生。2000 年,德州联合医院岔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组织派张金浩主持工作。

上任伊始,张金浩面临一系列问题:经费缺、人员少、环境差、管理混乱、群众态度冷淡。对此,他带头捐资购置医疗器械,装修办公场所。同时,深入群众了解意见、需求。经过艰苦努力,服务中心“脱胎换骨”,成为社区群众的“保健之家”,被群众誉为“岔河小区的人民医院”。
岔河社区有很多拆迁户和下岗职工,经济困难群体比例大,张金浩就尽可能把医药费价格调到最低,对特困户只收成本费,甚至免费诊治。对孩子和老人,他常为他们免费查体、B超,尽量让患者在最短的时间、花最少的钱把病治好。好多患者家属感动地说:张大夫就是我们的“家庭医生”,体谅我们的难处,不向我们推荐这药那药,尽量减轻我们的经济负担。
把方便让给患者,把困难留给自己,是张金浩做人准则。岔河社区的退休老人多,好多人行动不便,有的上下楼都困难。对此,无论严冬酷夏,只要病人一个电话,张金浩就不顾自己腿疾爬楼梯的困难,常年坚持上门服务,他先后为二百多名老年患者建立了详细的医疗档案,对他们的健康状况随时掌握。
81 岁的耿富城老人患有脑血栓、慢性支气管炎,在张金浩精心治疗下,恢复得很好。80 岁的刘其海是一位离休老干部,患有严重糖尿病,患者病情最严重的时期,张金浩每天三次登门服务,细致周到,不厌其烦,老人十分感激,让老伴送去表扬信。78 岁的王子荣患心脏病、前列腺病等症,下楼困难,张金浩和同事坚持天天上门送医送药。老人激动地说:以前吃的药也不少,花钱很多,但总不见好,张大夫看病不仅靠用药,更重视让我们做好日常保健,用药不多,疗效却很好。80 岁的程庆瑞老人在送给服务中心的感谢信中说:张大夫虽然是残疾人,他总是风雨无阻为我们服务,这样白求恩式的好医生太少见了!
作为主治大夫,张金浩平均每天接待患者 60 多人,还经常送服务上门。最劳累的日子里,他一个月瘦了 3.5 公斤。他处处以身作则,对患者和颜悦色,工作任劳任怨,赢得大家的真心拥戴。2005 年,山东省副省长谢玉堂、省卫生厅副厅长于富华来该服务中心视察,对张金浩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称赞该中心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一面旗帜。
作者简介:

史怀宝,山东人,中共党员,文学创作一级(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先后毕业于河南大学和山东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现为山东省威海市文学创作研究室专业作家,某杂志总编。相继在《北京文学》《中国报告文学》《文艺报》《山东文学》等国内外媒体发表各类作品五千多篇,创作出版专著《审计风暴》《忠诚》《遍地黄金》《梦中的村庄》《痛饮月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