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鱼鹰大家不陌生,今天我所提到的鱼鹰,可不是生活中扑鱼的鱼鹰,那可是活生生的人啊。
黄老三(因在家弟兄中排行老三)逮鱼能手,鱼见逃不掉,所以大家给他起个外号叫“鱼鹰”。
黄老三和我同镇同村同组,从小上学是同班,上下学经常一起来回,所以关系非常密切。他家在官湖镇是出了名的“黄家茶馆”,不问是南来北往的同镇外乡的,提起官湖镇“黄家茶馆”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然名声在外原由,一是茶水甘甜,二是待人热情。
我和黄老三从小一起长大,深知他对钓鱼、摸鱼、泼鱼、抬鱼等等各式逮鱼方式,那可是独有情钟。他痴迷逮鱼,为一解心头之快,有时大夏天他能身带钓鱼渔具,从早晨天刚一放亮就出发,中午不怕烈日暴晒,大汗淋漓,皮肤晒的黝黑,一天不吃不喝,伸着头用“两只贪婪的眼睛”,死死盯住鱼竿上的鱼浮,生怕任何一条鱼从他眼皮底下溜走。还别说,黄老三的钓鱼技术就是高,不问是大鱼还是小鱼,只要敢碰他的鱼饵,再想逃,可以说门都没有。
黄老三不仅会“逮鱼”而且还会“审鱼”。只要他到河边一走,哪条河里鱼多哪条河里鱼少,哪里鱼好钓哪条河里鱼猾,他一看便知。要不说吗“再狡猾的猎物也逃不掉猎人的眼睛”。所以只要黄老三出门钓鱼,没有空手而归的,每次都是“盆丰钵满”胜利而归,少则七八斤,多则二三十斤。
有一次,我和黄老三去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正当我们俩有说有笑打打闹闹经过一条小河边时,这时我发现黄老三当时止住脚步,示意我不要说话,就看他迅速脱掉长裤短褂,说的迟那时快,他一个猛子扎到河里,大约半分钟左右时间,黄老三便一跃而出水面,手里紧抓近二斤重一条鲤鱼,高兴地嗷嗷直叫游上岸边。
看到黄老三高兴地样子,我也兴奋不已,同他一到一蹦多高,共祝胜利成果,我连连夸赞他说:“不愧为鱼鹰,名副其实”!
2020.3.11
作者简介
刘波涛(网名:汹涌),喜欢文学,江苏省、徐州市及邳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徐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徐州杂文学会会员,大运河研究会理事,邳州作家协会会员,邳州文化协会会员,《家乡》《作家前线》杂志签约作家,《邳州文化网》执行总编辑,《岁月流韵微刊》编委,华夏《思归客》诗文学会特约作家。从事电业工作,自1985年开始习作,作品先后在《中国电力报》、《华东电力报》《江苏电力报》等多家报社、杂志社及网络媒体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