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县令和冯麟阁讲话的时候,效罗一直在观察着,等董县令走了,效罗看到,他离开的时候,嘴角上挂着的是一丝幸灾乐祸的笑意,效罗拉住了冯麟阁:“二叔,我看这县令眼神不定,眼仁黑小白大,坐在椅上双脚频动,和那相书上说的一样,说明此人工于心计,绝非善良之辈。观这董县令似乎对我大营出事,窃窃自喜。我看统带对此人要多多提防。”冯麟阁笑了一下:“哎,效罗,我看你是多虑了,想他一个风炷残年的老秀才能做何事?再说这官军与属地衙门还是相容为好,不要额外生事。”效罗点点头,接着向冯麟阁汇报了他的发现,并提出了自己的分析:“统带,据我所查,这夜里来到山寨的应该是两伙贼人。现在看,一伙应该是金寿山派来的,假冒衙门中人。另一伙则有可能是真衙门的官人。我这里发现了一只官靴,非常可疑,看样子他们都是朝我大营而来。这贼人所要做的事,都是要抢夺我们的武器。现在看来是金寿山吃了亏,人死了枪也没得上。可另一股人也受了伤,除将我刀枪掠走还抓了士兵五人。他们要这武器干什么?拉伙,架杆子,立山头?”冯麟阁摇摇头:“现在大军剿匪,谁还敢开逆风船?这不是找死吗。”效罗接着说:“我怕错怪金老二,让白廷过来认人,他认得其中二人,是在董二手下。我一直担心我那几个士兵,是落在金寿山手里。他参与此事是报白廷那二百多人归顺我们的仇,还是有其它目的必须弄清楚。我们派去彰武的线人并无报告他们有此行动,看来我还得再去一趟彰武,对此事做一个细察。另一个是对北镇县衙的衙役要了解一下,看是否有人受伤?再一个是不是有官场对手想加害于你?只是二叔初入官场并无对手···,”冯麟阁对效罗说:“效罗,对手还是有的,不过我还确定不了,···”效罗问:“你说的是谁?”冯麟阁说:“就是张作霖,张雨亭。按说此人也极讲义气,当年他两次投奔我,让我拒绝了。可那洪辅臣,是他三次的救命恩人,这不也都让他除去了吗,人心叵测不可不防啊。”
一说到洪辅臣,效罗就不做声了,他心里觉得张作霖做得对:“那个坏蛋早该除去了,张作霖能下此手,就说明他能成大事。”不过这綠林里的事,那是永远说不清的,效罗不愿意和冯麟阁争辩,也就不做声了。夜里,大营里出现了飞镖传书,那镖被甩钉在门口显眼的地方。冯麟阁念着字条:“枪已到新民前路大营内。”冯麟阁对效罗说:“效罗,你看,张雨亭的尾巴露出来了吧?”效罗想:“这是何人发的此信?现在又跑出来个张作霖,看来这里边的事情,还真够复杂的啊。” 彰武探秘
效罗照旧选了五十个人,把白廷带上,全部都是夜行紧身打扮,枪刀齐备,趁着夏日的夜色直奔彰武金寿山的大营而去。一路上,效罗盘算着:“这袭击大营的是两股人,一部分是张作霖的人,一部分是金寿山的人,他们都是为了枪而来。显然在行动时撞了车,张作霖的人占了上风,把金寿山的五个人全杀了,然后把枪全部运回新民,还掠去我五人。张作霖要枪是让冯统带难堪,或者栽赃说私卖军火,给冯统带搞个说不清。好好丢丢你的人,这也能说得下去。可那官靴又是何人丢下?”夜半,一行人到了彰武,效罗在金寿山的营盘外,见到了他的“特务班”。一个老兵汇报说:“王参谋,这几天没有什么消息,我们也就没回去报告,我们三人,一个报名进了他的大伙房打下手,一个就在门口接里头的信儿和探他们的动静,我呢,就看有什么紧急的消息,好快马送回咱大营啊。听里边的人讲,金寿山的人马最近又招了四百多,快八百人了。金统带最亲近的人是董二,在这里是个管带。听说大帅府不信任这个金统带,看来他也真穷得不行了,所以到处筹钱。也有人给他出主意,说是要干几票。”效罗骂道:“这个王八羔子,坏事还没干够!现在有没有动静?”那个老兵咳嗽了几声:“前天,董二带着百骑向辽中去了。说是金爷,呸,呸,跟着鬼就说鬼话,说是金统带要请杜立三来。”效罗一听:“噢,这两个家伙倒走到一起了。好,你们继续盯着,一有情况就飞马来报。”老兵答应着:“是,你放心吧。”
效罗和白廷带着十个人翻墙入内,其余留在营外接应。几个人飞身上房,来到金寿山的屋顶上,揭开顶瓦只见屋内无人,“我从窗子进去,看有何物件可用。你们发现有人,学那猫叫即可。”效罗一闪就象影子一样下了房,然后打开窗户跳将近去,当他刚刚把窗户关上,金寿山就在外面喊上了,“都来,到我的屋里,有事商量。”只见那个金老二,喝得摇摇晃晃,手里还拿着一个瓷坛子,一脚就把门踹开了,“妈的,我要让这个冯大,不管吞了我的啥玩意儿,都给我吐出来。”然后就转到西屋来了,在房上的白廷他们,急得纷纷跳下房来,拔枪持刀准备拼一场了。你说这效罗也巧,他进的就是西屋,这屋里除了北墙一盘大炕外,就是在靠窗户的角落有一个二尺见方三尺高的小红躺柜,可上头还锁着把黄铜的横锁 ,下面有个架子也就一尺高,前面还有个灰布帘。你说这往哪儿躲!这时候,外面有人叫住了金寿山,他一条腿已经迈进了西屋的门槛,手正要掀那门帘。“啥事儿?”“董管带派人送信来了。”“噢,给我。”就这一两分钟的时间,效罗就躲了起来。外面的人看见金寿山进了门,上了炕,一伙他的亲信们又坐在炕沿上,就是没见到效罗。这些小子,上了炕,把那烟袋锅就都点起来。这东北人吸的是关东叶,劲大还又呛,屋里一会儿就烟蓬雾罩,那吸烟的人一边往里吸还让烟顶的直咳嗽。金寿山把信扔给一个叫麻子三的管带,一边说着:“念念,看这个爱吹牛的主儿又有什么好事儿。”那麻子三清了清嗓子:“吭,吭,金爷,冯寨不知遇何人,折了五枝,所幸捡一残叶。杜家说三爷外出,未见到本人,北镇之事是否先回大营重议一下,我在黑山听令。”金寿山骂道:“妈的,啥也没干,先丢了五个人,杜立三也没见上,计划白整了,那还等个屁,叫他回来吧。”这时有一个声音说:“金爷,先别着急,北镇那个金老板,就是你的本家,那身价可不得了,咱们是不是再商量一下?”金寿山敲敲眼袋,说道:“杜立三的人马要是不参加,这成功的希望就不大,我派董二带一百人去他那里,是要让杜立三知道我金寿山还是有实力的,这家伙还避而不见。看来行动得放一放,没有人配合,想把屎盆子扣在冯大头上,那就更难了。”正说着,金寿山突然竖起耳朵:“谁在咳嗽?”屋里的人都愣住了:“哪儿有人咳嗽?”“不对,我好像听着有人咳嗽的声音。”门外有人喊:“报告,吭,吭,”是他的勤务兵送茶水来,金寿山这才不再东张西望了。“我看,稳妥起见,董二先回来,咱再找一个合作者,你们忘了?咱这儿也是挂过白旗的。”“是呀,是呀,还是别冒失为好。”“对,对,听金爷的没错。”“走,金爷,推牌九去。”“好,到那屋,小三子,去去,把牌摆上。”呼隆一声,人全去了东屋。
过了一会儿,效罗从西屋溜出来,白廷拉着效罗问:“可把我们吓坏了,你藏到那里去了?”,效罗淡淡一笑:“我有障眼法,他看不见我。”大家将信将疑地离开金寿山的营盘,效罗又向“侦察班”的老兵交代了一些要注意的事情,然后带着大家快速地离开了彰武县城。白廷骑在马上,上下端详着效罗:“王参谋,我知道你如何躲起来的了,你有缩骨功。”效罗笑了笑:“还真被你猜中了。”
原来,效罗进到西屋,就没有一个地方能藏起来,眼看着金寿山就进来了,他看到那个小躺柜下有个一尺高二尺见方的空间,也不容他再想,他就把这爷爷教的,从来也没用过的缩骨功派上了用场。缩骨功是一门极难练就的软功,稍不注意就会出大错。效罗爷爷也是反复检查了效罗的身体之后,才用了两年的时间教会他。这世上的事情,都是相对的,练功也一样。要缩骨就要先拉长骨节和韧带,放松全身肌肉,然后再象八爪鱼那样滑进去,缩骨时各部位的骨头就可以不按原来的结构,根据需要再紧紧地挤在一起,全身就变成很小的一块,只有脑袋不能动。此功危险,必须是那种心里极为坚强的人才能做的,否则人将残废,后果不堪。只见效罗先定住丹田,使劲上下排气,松动皮肉,经络舒展,那骨节连接的部分都开始松弛拉长,使全身软得象章鱼,然后运用丹田气,先将腿骨叠好,钻到小躺柜下,此时效罗的腿和胳膊全都象积木一样紧紧地摆在一起,就那样小的地方,效罗的脑袋上还留有二寸多的地方。当然这又是一个说时迟,那时快的事了。不过那烟把人呛的,差点出了大事,等到出来时,效罗还咳嗽个没完。效罗总觉得胳膊腿这一伸一缩都变短了,费了半天时间抻胳膊拽腿,还和白廷比了比身高这才放心。
马队急速地前进,虽然是夜里,可那月光照得大地一片白色,效罗这回明白了,“大营杀人丢枪的事看来属实了,就是张作霖和金寿山两伙人。金寿山是想绑架北镇金老板,用我西路巡防营的武器,然后联合杜立三栽赃冯统带,这一计谋被无意破坏了,下一步就看他还过什么招吧。”匆匆过了黑山,效罗想,“董二信中言及捡了一片残叶,就是黑话抓了一个伤员,我正要此证据,何不顺手掏来。”想到这里,效罗勒住马喊道:“站住,全体返回黑山。”效罗把想法告诉白廷,一行人很快就回到了黑山县城。白廷对效罗说:“董二近百人,驿站无法容纳,肯定住大车店,队伍集中,做事也不会引人注意。”黑山县城南门,东门各有一个大车店,那东门的要大许多,应该能栓五十辆大车。按一辕两马算下来就是一百五十匹马,那董二的队伍就应该住在东门大车店里。效罗带着队伍在离城一里远的地方就全体下马,悄悄地靠近大车店,“嗨,真在这里。”白廷从院墙一看,就肯定地说。
效罗在墙外对白廷说:“白廷,你在这里接应,我进去找那个受伤的人,”白廷拦着效罗:“王参谋,这个事,我来办吧。”效罗一脸严肃的样子:“不行,听我命令 。”看效罗那坚决的样子,白廷也就不争了。效罗指着马厩:“不过,你得搞个马串。”白廷会意的点点头。那马串就是把马匹用缰绳连起来,一有事,到时候谁也出不来。效罗带了五个人,飞身上了房。这大车店是转圈的牲口棚,中间有三趟房,大约有二十几间屋子。看这样子整个店也全被董二他们包了。效罗在房上听着动静,在中间那栋的西把头,灯还亮着,里面传出来骂声,“你他妈的还真硬啊,我看要给你来点新鲜的。”那一口中原话,一听就是董二。效罗把房上的顶瓦掀开一道缝,看见一个身穿夜行服的大汉被捆在一个木椅上,脸上流着血,董二正拿着刀子一下一下从他的胳膊上往下一绺一绺的割肉。不管你怎样做,那大汉就是一字不吭,那地上砖头,鞭子,夹手的搌子扔了一地,看来董二的招是用了不少了。“真是个硬汉,”效罗不由得佩服起此人来。这时,董二忽然没了耐心,在地上走来走去,嘴里喊着:奶奶的,您在不说话,我就挖你的心出来下酒!俺数十个数,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作者简介 :赫连佳新,笔名秋叶。是中国北方有影响的作家和诗人。他在文学作品中曾以佳新、小成、赫连、秋叶署名。赫连佳新是中共党员,满族,共和国同龄人。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生于东北,成长于内蒙古,曾经在经济领域工作多年。他作品主要以文学著作和诗词为两个方向。文学作品突出的有超长篇历史小说《关东秋叶》(已出版一、二、三部,四、五尚在创作之中。整个小说为五部,四百五十万字。) 赫连佳新先生的文学作品坚持对历史的尊重,突出爱国主义,着眼于普通人的真善美,在文学作品中注重对科学知识的传播。他的小说涵盖三个阶段,即历史、现在和未来。《关东秋叶》(1887年-1939年),是一部超长篇历史小说,是描写东北人民,在“九一八”以后,自发组织的“义勇军”,进行抗日的故事。《叶赫食府》是表现现代社会普通老百姓的故事,小说努力表现中国老百姓,那些社会底层小人物生活中的遭遇,和他们内心的纯真善良的品质。而三十万字的小说《翡翠公主》,是作者进行的新的尝试,介乎于历史和现在的穿越爱情故事。赫连佳新先生近期开始构思《科幻奇案系列小说》,现在已经由中国文联出版社,重点推出了《电脑骑士》、《幽灵球队》两本小说集,而后面更加精彩的《贝湖魅影》和其他的故事也在创作中……。这个奇案系列,是描写世界科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离奇案件,以及社会对向未来发展,产生一些令人担忧科技事件的科幻小说。在文学创作的另一个方向,他以秋叶署名的诗词,已经深入人心。近几年诗人的诗作已经多达几千首,他的诗歌细腻优美朗朗上口,为很多的诗友所爱。诗人秋叶(赫连佳新)特别对古词偏爱,他的百花词是很多诗友的最爱,诗句优美,不拘泥于格式。而他的散文诗则偏于叙事,把对祖国、家乡、人民的热爱,表达得淋漓至尽。《关东秋叶》一二三部,经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制作,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广播小说形式,广播小说已经在中央电台《作家栏目》播出,在各省的广播电台和新媒体都已经和正在播出,反响极为热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