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图:陈琼辉的爱人参与社区防疫志愿服务
中国文化摄影家网讯(特约记者 胡铁军)昨日,记者通过电话了解武汉市民的抗疫生活,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教授陈琼辉,谈到她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我很不幸,在武汉生活了近四十年,猪尾鼠初碰到武汉千年难遇的瘟疫,我无处可逃无处可躲,只能老老实实宅在家里,扎扎实实亲历了这次“生死劫”。同时我又很荣幸,我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武汉,这里成了我生命中的第二故乡,我爱她。即使这次历经劫难,我依然感到很荣幸。
首先,我和我的家人是安全的,目前一家三口基本上每天都可以坐在一起吃饭、聊天。先生在小区做志愿者,每周三次值班,团购的物品来了会去帮助分发,儿子从初七开始在家办公,偶尔需去单位工作一天。我就成了专职“坐家”,已经有快五十天完全没出过门,每天写一篇诗文,希望给武汉人民带来一点正能量。抗疫期间,武汉彻底封城,像我这样的“老宅”为数众多,宅久了难免心生烦闷,需要有渠道宣泄宣泄,写作是一种宣泄,阅读也是。我身心健康,写的东西就阳光明媚一些,而内心阴暗的人永远看不到光明,写的东西也就给人暮气沉沉的感觉。我很高兴,我的文字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和好评,给一线英雄带去了温暖与力量。
其次,武汉大疫虽然不幸,但也成了抗疫楷模,以实际行动让全世界知道该如何有效地遏制病毒蔓延。现在很多国家的情况宛如元月时期的武汉,病毒蔓延扩散十分严重,若不赶紧采取行而有效的措施,后果将不堪设想。武汉,以英雄的形象扬名世界。
我身边也有几个不幸中招的人,其中最痛心的是一个我亲如兄长的同学感染而去,从确诊到离世只有11天,他是一个有22年肾衰竭基础病的患者,每周三次透析,如果不是染上新冠,他应该可以多活些年。他的不幸离逝让我伤心难过,不幸中的万幸是他的妻儿没有感染,简直是个奇迹,他的妻子陪着他几次进出人满为患的医院,最后送他入院时更是和二十几个重症患者一起,一直送到隔离区才依依不舍地离开,而她却幸免于难,真是福人!我其他中招的朋友、同事、学生均逐步康复出院,虽然过程比较艰难痛苦,但终归走岀来了,值得庆幸!
附图:陈琼辉的爱人参与社区防疫志愿服务
此次大疫,武汉并不孤单,党中央一声令下,从大年三十开始,第一批医护人员即带着设备驰援武汉,随后而来的各兄弟省市的医护援军,累计有4万多人。他们来即战,十分专业且敬业,都是心怀仁爱之心的白衣天使。来之后迅速接管了武汉多加家医院和方舱医院,他们是有备而来的,所以无一人感染,这让武汉颇感欣慰,毕竟我们自己的医护人员损失惨重,尤其是武汉市中心医院,感染二百多人,已逝4人,还有4人危重。全国人民对武汉的支援不止于此,覆盖了方方面面,人力物力财力,还有精神上的支持,我们武汉没齿难忘!
 湖北省、武汉市两级政府高度重视。所有党员干部全部下沉一线,所有机关干部全部取消假期,所有公安干警全部在岗,尤其是全省30万狱警坚持疫情不退有家不回。我想世界上没有哪个政府能做到这样,没有哪个国家的公务员能做到这样!也许我们的各级政府仍有很多缺点,很多问题,但他们一直在检讨改正,也从未因任何原因放弃维护武汉的安稳和老百姓的基本生活。
此次大疫也再次证明了武汉人民的英雄属性。近万建筑工人在十几天便建起了两座救治重症患者的医院,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其他配套设施全部即时跟上,到底有多大工作量我无法想象。还在短时间内建起了二十多所方舱医院,真正做到了“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拼搏,昨天方舱医院全部闭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有十几万志愿者每天奔波在大街小巷和社区,确保市民的基本生活物资供应,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更了不起的是千万市民服从政令,宅家近50天,安安静静,不急不躁,力争不给政府添麻烦。试问哪个国家的人民能做到这样?武汉人民就是英雄的人民!
几天来一切向好,曙光已现,但疫情仍未过去,战斗并未结束,我们切不可大意,还需保持万众一心,共克时艰,任重道远,直到最后的胜利!
人民的历史人民来写,待疫情过后,时间会证明一切的对与错,时间也会告诉世人:做一个中国人是多么的幸运,多么的幸福!
我很骄傲,我是中国武汉人!
附图:陈琼辉近影
作者简介:陈琼辉,女,湖南长沙人。副教授,原任教于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现已退休。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全国师范院校儿童文学研究会副理事长。被业界公认为儿童文学教育专家和儿童戏剧教育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