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荡平匪巢
英才给杜老夫人磕了三个响头,又从巷道往回返。他手里举着火把,摸索着向前行走。巷道里的风,把火把吹得忽大忽小,英才的脑海里不时出现杜老夫人那苍老的面庞,期待的眼神,杜立三咬牙切齿杀人的样子,那个为救自己死在马背上的同伴,那队长·····,英才扪心自问,“难道我做错了什么,···”心里很不舒服。忽然,他感觉身后有人,心想“不好,中了杜立三的埋伏。”这时,已经被人从后面紧紧地抱住。英才把丹田的气使劲充满,然后双手十指交叉将紧抱自己的两手上下握住,一吐气,正要用“开锁功”了,只听到一个女人的声音响起:“别···别捏,是我,海花。”原来是那八姨太,在第一道门等着英才。 八姨太娇滴滴的说:“你都捏痛我了。”英才马上赔罪:“我确实不知嫂夫人在此,多有冒犯,望能恕罪。”八姨太笑了:“想让我恕罪,就得答应我的条件。”英才无奈地说:“只要我能做到的,你就说吧。”八姨太轻声的说:“带我走吧,我跟你走!到天涯海角,到只有我们两个人的地方!”英才吓了一跳:“你,你,你说什么?”在黝黑的巷道里,虽然看不到江海花的表情,可她紧贴英才后背的胸膛那急促的心跳,像个小锤一样,在敲击着这个年轻人。“这不行,这····”英才有些口吃,他开始觉得,这些无聊和无奈的话语,这八姨太,包括自己,都只是这黑黑巷道里的幻觉而已。“怎么不说话,我不漂亮吗?我不年青吗?我配不上你吗?”江海花一连串的问话,把英才又拉回到人间。 八姨太把头埋在英才的胸前,自顾自地说着。“不是,这···我,从来没有想过,···再说,”英才边说边把八姨太的手轻轻拉开,转过身来,这江海花不顾一切的又从前面抱住英才,那劲头分明是要把英才活活地吃了。“我知道,你是怕没有钱,我知道杜立三的银库,我领你去拿,那多的,下一辈子也花不完。”英才自幼读书,这礼义廉耻在脑子里已经深深的扎根了,更不要说他对这个八姨太一点感觉都没有。虽然快到十八岁了,正是青春旺盛,有时候对异性也有朦胧的兴奋,可对这江海花,不知为什么,哪怕是一点点的好感和兴趣都没有。看到英才不言语,八姨太以为她说动了英才,“你说,我们怎么安排,你想怎么办?”她踮起脚来,拼命地亲着英才的脖子。英才被她缠得烦躁起来,一把推开眼前这个女人,对他说:“我哪儿也不去,你另找人吧。”这八姨太,自打来到杜家,叫杜立三宠的,从来还没有人违背过她。只要是她想做的,那一定就得按她想法去办。今天本来她想的真是美美的:只要她一提出,英才就会过来抱着她,亲着她,然后他们就远走高飞······,没想到眼前这个人,全然不是想像的那样。八姨太开始威胁英才:“你要不答应,我就告诉立三,抓住你大卸八块。”看到这个威胁不起效果,八姨太像疯了一样跑向第一道门,站在陷井板上,“哪···我就死给你看。”她两手把着甲字门,回头看着英才。
看着眼前这个女人,英才真的懵了,他不知道如何对付这件事,对付这个八姨太。英才一边安抚,一边向一道门跑过去。边走边对江海花说:“别,别,我们慢慢商量。” 江海花怒目圆睁,对着英才喊道:“别过来,今天就听你一句话,行还是不行!”英才是在无奈:“八姨太,不,···海花,千万不要胡来,我们从长计议,从长计议。”八姨太跺着脚,喊道:“只要你说同意还是不同意!” 英才毫无办法,只得点头服从:“我···我···同意。”英才并不知道,就是这无奈的点头,却给自己留下了无尽的烦恼和危险。那八姨太马上春风得意地离开门前,跑到英才身边,晃着这个她喜欢的大娃娃的胳膊说:“你可是答应了,这不就好了吗!”
面对着这个天上掉下来的大麻烦,英才开始琢磨脱身的办法。“要远走高飞,就得有钱,可现在杜家当务之急是招安,待杜立三招安后,队伍肯定要开拔。那时,家里没人再盯着,我们才好行事。再说,我现在无法呆在杜家老宅,若让杜立三发现,那就命也没了。所以我得尽快离开青麻坎,咱们这样,我怎么有脸再见老夫人呢?”英才特意把“咱们”两个字说得非常清楚,这一番话,说得江海花也连连点头。两人商量好,一切计划待招安后再实施。 八姨太看着英才说:“量你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要是反悔,我不会放过你的。”她做了一个割喉的动作,英才不由的后背直冒凉气。他心里想:“到底是杜立三身边的人,那冷酷无情和杜立三都是一样的啊。”分手时,江海花递给英才一个她带的银镯子,英才什么都没有,趁英才不注意,八姨太揪了英才一大把头发,然后对英才说:“就拿这个顶数吧。”英才像躲避瘟役一样逃出了第一道门,回头看见八姨太还在那儿双手挥舞着。在英才看来,这哪里是个美丽的女人,分明是个披着人皮的魔鬼。
那队长还在第六道门前等着,见到英才,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真把我急死了,就怕你出事。”随即派了六个非常可靠的部下,和英才一起回新民府,以备进攻时,做向导。临行时,英才把手镯交给那队长,嘱咐他:“拿下青麻坎后,请你把这个还给八姨太。”老那看着手里的镯子,莫名其妙地答应了。
回到新民府,兵营里正热火朝天地做着战前的准备。张统带却和殷密使悠悠闲闲地请杜泮林老先生在喝着茶。英才急匆匆地要报告情况,张作霖摆摆手:“莫着急,莫着急。”让他先回去等着。原来这张作霖和殷鸿寿两人商量好了,请杜立三的叔叔杜泮林来新民,也是要用这张牌来劝降青麻坎,这不,杜老先生还真有此意。 杜泮林摇头晃脑地说:“老朽也认为,那山大王不是长久之计,即然总督大人特派殷先生来招安,我岂有不助之理。”“伺候笔墨,”张统带急急布置着。 “我来修书一封,也算上对朝廷尽忠,下对杜家尽力,哈哈···。”杜泮林是光绪十五年入考的秀才,那字写得棒极了,飘飘洒洒,洋洋溢溢,足足写了三张纸。看着老先生兴致极好,殷鸿寿也凑趣请杜泮林给他题了条幅:“君子为天下乃取大义而抛弃己利,豪杰为百姓则奉血肉且枯尽无悔。” 殷特使谦虚地向杜泮林老人致意:“吾将张挂在行馆,以时时鞭策自己,不敢忘乎职责所在。”
信很快就送到三界沟,杜立三全家会议也取得了一致的看法,杜泮林信中写到:“我与招安特使品茗,确也志趣相投,言及总督辽西招安,则立三最为看重。行侠仗义非久为之计,水泊梁山终要加入官军,招安之后,我杜家光宗耀祖,出人头地,此事非同小可啊。”杜立三这几天在老夫人和八姨太的劝说下,已经决定了去招安,这回更踏实了。他准备先到新民府拜见殷特使,若官封得满意,则一同晋省见总督感谢委任,要是不满意,那就返回三界沟再说。为了防止意外,他也做了周密的安排。从三界沟到新民,设四个接应点,每三十里一站,分别是六间房,冷子堡,大民屯,新民城外。每点派十人,由杜老疙瘩率二百亲信在西佛牛碌镇待命。自己则带三十名神枪手,大模大样地进了新民城。
为了接待杜立三,新民城里则做了更细致的安排。知府将接待地点放在城内最好的兴和大旅店,将店外一百米内的百姓统统迁出,用府衙刀斧手将旅店团团围住。张统带则将店内所有人员全部换成大营里的士兵,另外还加了不少武功高手,埋伏在暗处。将英才带回来的六个人也放在兴和店当跑堂的小二,因汤玉麟和杜立三打过交道,所以把他也叫来陪酒。一切安排停当,只等杜立三光临。
探马来报,杜大人离城三里。张作霖和知府以及众军官一起在城门外迎接,那鞭炮齐鸣,鼓乐齐奏,真是热闹非常。杜立三马也不下,只是抱拳点头,算是回礼了。张统带率众人步行陪同杜立三的马队,浩浩荡荡地进了城。安排杜立三住在兴和大旅店,杜立三的手下仔仔细细地将店内所有房间都检查一遍,没有发现可疑之处,杜立三渐渐放下心来。晌午时分,张统带只带两名卫士,到兴和大旅店为杜立三接风。饭菜摆在楼下的雅间,这雅间,据说乾隆爷当年回关外,就是在这儿用的膳。你看这四周,围的全是古香古色的硬屏风,是明朝时江南苏州名家做的,先用黑檀木拼接然后再用各色的岫玉镶嵌在木板上,木工细致,玉活玲珑,人物众多,栩栩如生,让人目不暇接。雅间的门是用关东特有的香樟树做的,人一进来,满屋飘香。靠门还摆了一个大大的鱼盆,养着几尾活鱼。那是用岫岩的老玉雕刻的,墨黑墨黑的,没一点杂质,要用店老板的话说,“我这都是请苏州细工师傅做的,比云南的翡翠还好看。”张作霖一个人陪着杜立三喝酒,杜立三的两个保镖则不离左右。 张作霖笑着对杜立三说:“这新民城里,饭菜最有味儿的大家公认的还是叶赫食府,所以今天把他们站灶的,掂勺的,面案的,切菜的,统统请来,为立三兄做一桌上好的接风宴。” 张作霖一边给杜立三夹了几筷子菜,一边介绍:“就说这冷盘,你看:朝鲜辣活鱼,干炸渤海大对虾,俄国三色鱼子酱,毛苋子拌海参,生片金枪鱼,蔬菜天妇罗。”他又接着说: “热菜更是名目繁多:娃娃鱼炖翅划,飞龙搅燕窝,山参巨人蟹,熊掌捞海胆,猴头靠虎胸,海狸煨狼肉。这些菜我别说没吃过,听也没听过。” 只见其他还有什么两干炖:豆付干炖河鱼,山蘑干炖山鸡。点心是:绿豆糕,萨其马,豌豆黄,驴打滚。偌大个桌子盘子摞盘子摆得满满的。主食是叶赫食府特有的羊肉胡罗卜“下马饭”这还是从西域学来的。酒也摆了好几种,什么日本的清酒,俄国的木糟酒,还有叶赫食府的自酿酒。张作霖先举一小盅自酿白酒敬杜立三:“立三兄心怀大业,此番弃民从军,今后就是一家人了,而且还将是为弟的长官,在这里先敬立三兄一杯。”随后一饮而尽。杜立三小心谨慎,凡是张作霖动过筷子的菜,他才吃。不过,他那高度警惕已经放松一半了。这时汤玉麟在门外大声嚷嚷:“我要看看立三兄也不行,你们也太小家子气了。”杜立三示意让汤进来,汤玉麟嗓门大,进门就喊:“立三兄,立三兄”,这气氛一下子就热闹起来。喝酒吃菜,回忆那放簜不羁的生活,在哈哈的笑声中,哥几个吃完了饭。张作霖陪着杜立三去晋见殷特使。殷鸿寿其实就在兴和旅店的后院,为了迷惑杜立三,就把后院隔开另开了一个门,这样就把他带来的三十个人,全留在旅店的前院,而旅店里埋伏的人通过屋里的暗门,又都到了后院,将杜立三紧紧地包围在殷鸿寿的楼上。杜立三进了殷特使的房间,张作霖和杜立三的贴身护卫则留在门外。“杜兄乃辽西顶天立地之英雄,当年抗击俄军,为百姓解除疾苦,真是可敬啊。”屋里只有殷特使和杜立三两人,可杜立三还是异常警惕,只见他靠墙而坐,手不离枪把。“此次徐大帅专程派我前来,就是慕杜义士之名,为朝廷网罗人才,为国家出力。”杜立三急着要看总督的招安文书,殷鸿寿哪里去找?只是说到了沈阳,徐世昌大帅会亲自交给你。杜立三一看,既然拿不到徐总督的招安书,那我就什么也不能答应,海阔天空地说了几句,就要起身告辞,殷特使请杜立三留步,“这里有尊叔父的墨宝,请义士过目。”立三出于礼节,转过身来看,说时迟那时快,从屋里床下滚出两个人,扑向杜立三,紧紧地扭住他的双臂,汤玉麟闯进来,三下五除二下了杜立三的三支手枪。

作者简介 :赫连佳新,笔名秋叶。是中国北方有影响的作家和诗人。他在文学作品中曾以佳新、小成、赫连、秋叶署名。赫连佳新是中共党员,满族,共和国同龄人。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生于东北,成长于内蒙古,曾经在经济领域工作多年。他作品主要以文学著作和诗词为两个方向。文学作品突出的有超长篇历史小说《关东秋叶》(已出版一、二、三部,四、五尚在创作之中。整个小说为五部,四百五十万字。) 赫连佳新先生的文学作品坚持对历史的尊重,突出爱国主义,着眼于普通人的真善美,在文学作品中注重对科学知识的传播。他的小说涵盖三个阶段,即历史、现在和未来。《关东秋叶》(1887年-1939年),是一部超长篇历史小说,是描写东北人民,在“九一八”以后,自发组织的“义勇军”,进行抗日的故事。《叶赫食府》是表现现代社会普通老百姓的故事,小说努力表现中国老百姓,那些社会底层小人物生活中的遭遇,和他们内心的纯真善良的品质。而三十万字的小说《翡翠公主》,是作者进行的新的尝试,介乎于历史和现在的穿越爱情故事。赫连佳新先生近期开始构思《科幻奇案系列小说》,现在已经由中国文联出版社,重点推出了《电脑骑士》、《幽灵球队》两本小说集,而后面更加精彩的《贝湖魅影》和其他的故事也在创作中……。这个奇案系列,是描写世界科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离奇案件,以及社会对向未来发展,产生一些令人担忧科技事件的科幻小说。在文学创作的另一个方向,他以秋叶署名的诗词,已经深入人心。近几年诗人的诗作已经多达几千首,他的诗歌细腻优美朗朗上口,为很多的诗友所爱。诗人秋叶(赫连佳新)特别对古词偏爱,他的百花词是很多诗友的最爱,诗句优美,不拘泥于格式。而他的散文诗则偏于叙事,把对祖国、家乡、人民的热爱,表达得淋漓至尽。《关东秋叶》一二三部,经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制作,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广播小说形式,广播小说已经在中央电台《作家栏目》播出,在各省的广播电台和新媒体都已经和正在播出,反响极为热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