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那油腔滑调的,又挤眼睛又吐舌头。老包不理他,抓紧时间向英才汇报:“步枪队十个哨长,全是当年我的官军部下,反杜是没有问题的,大家争着要招安书。这几天,进山通道我全安排可靠的弟兄站岗,杜家老宅有一个哨长被杜老疙瘩割掉一只耳朵,他愿意帮我们,不过他事后想回家,不再舞枪弄刀了。只是有一个新情况,黑山杨赖子和洪福臣的亲戚白起带了二百多人来投杜立三,现驻扎在辽河渡口。”英才说:“杜立三这回可就真是千人大军了,我们一切都得抓紧,这个情况要速报辽中县衙。”事情发展得出乎意料,不像几天前的状态 ,英才有些坐不住了:“我去见杜老夫人,再努力一下。”老那嘟哝着:“去也是白费力气,狼崽子坏,这狼妈也不会好哪去。”老包拉了一下那队长,那队长这才不做声了。英才假装没有听见,心里想:“这里的人们把杜立三可是恨到骨子里了。”
钻地道,英才已经比较熟了,包队长不放心,还是派了两个士兵陪他前去。大约两个小时,英才终于走到了直通老夫人后房的巷道口。掐指算来时间应该是傍晚时分,此时,老夫人正在吃晚饭。英才掏出小刀,伸进门缝,小心翼翼的拨着门栓。 打开门后,他像猫一样,悄然无声的摸进了杜老夫人的家。
说来也巧,今天在前房是老夫人和八姨太在吃饭。那天,杜立三拿回一根银针,说是英才使用的暗器,问江海花见过没有,海花只是觉得眼熟,可是一时记不起来。今天她忽然想起,以前六姨太的头上总是插着几根亮闪闪的银针,现在倒没了,她每天都包着头纱,弄得怪里怪气的。江海花细细地思前想后,终于明白这是怎么一回儿事了。下午,八姨太到上房来见老太太,哭诉着向婆婆告了一状:“那天我的马拉肚子和六姨太的灰癍马受惊,都是六姨太下的毒手,她一直恨我夺了她的宠,想害死我。要不英才手里怎么会有她的银插针?英才肯定不愿意把事情弄大,所以就把它揣在兜里了,后来就把它当做飞镖打出去了。”老夫人沉吟了一下:“三儿这孩子,自幼脾气暴燥,本来人家是救命恩人,可他心窄的倒不能容人了。又打又杀的,这让江湖上的人怎么看咱杜家?好在英儿脱身了,也算佛祖显灵,没有让咱对不起人家。”其实老太太非常清楚,六姨太是做了手脚,可家丑不能外扬啊,老夫人嘱咐八姨太:“没有实据不能乱说,今后你做事儿多加小心就是了。”晚上,婆婆特意留儿媳妇吃饭,一来是压压惊,二来英才走后,老夫人还真想找个人聊聊天。
别看青麻坎儿在山窝子里,老杜家这山珍海味,可都全全的。婆媳两人摆了冷碟热盘各四道,外加两大炖。冷碟是,腌猴头菇,蜜糖人参叶,盐帻松茸,清水白蘑;热菜是红烧树蛙,脆炸铁雀,葱暴狍子肉,熊肉山药,当然少不了小鸡炖蘑菇和酸菜汆白肉。 菜一摆上来,真比过年还丰盛,把个八姨太乐的嘴都合不住了。这婆媳俩正家长理短地唠着,英才一不小心碰着了老太太的拐棍儿,“劈,啪” 这声音把老夫人给引到里间来了。“哎呀,我的小祖宗,你这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老夫人又惊又喜地问,英才马上行了个满族的问候礼,跪在地上说:“额娘在上,孩儿这厢有礼了。那天辞别母亲,心中一直挂念,实在放心不下,冒死过来看望。” 老夫人扶起英才,问道:“还没吃饭吧,来来来,和娘一起吃饭!” 拉着英才就往外间走,当八姨太看着婆婆拉着英才从里间出来时,那个惊奇就象西游记里妖怪看神仙一样,登时给定住了。老夫人对着身边的丫鬟严厉地说:“谁要是走露了英才少爷的风声,明天就把她扔下山去。”吓得几个女孩,站在那儿就像冬天没穿衣服,哆嗦个没完。
也可能是杜老夫人太高兴了,竟然忘了让八姨太回避。三个人就边吃边聊,老太太手里举着干豆腐卷小葱,还喝起酒来。“英儿,你那天走后,不知为娘有多担心,好在毫发未损,阿弥陀佛菩萨保佑!”。几杯酒下肚,江海花也话多起来:“你是我的救命恩人,还没报答呢,又让你过了两次鬼门关,要是真有个三长两短,我都没脸活了。”她目不转睛地看着英才,英才低着头连忙说:“事情都过去了,就不提了吧。听人说,杜大人要招安了,当朝廷的官,那才叫真正的出路呢。”杜老太太眼睛一亮,“孩子,这是真的吗,你在哪里知道的?”英才赶忙说:“今天,我路过于家房子,听说杜大人正和官军的使节在吃饭。”老夫人接过话头:“哦,这个我知道,全家都已经商量过了,绝不接受招安。”英才奇怪的看着杜夫人:“这是为了什么?”老太太摇摇头:“还不是算不过帐,你想,这一千人马到朝廷最多给个统带,能赚几百两银子?我们这么大一家人,怎么能过得下去?”老太太的帐算得还真细,“再说那张作霖狡猾异常,朝廷招安也得有个书信什么凭证吧,他空嘴来说,谁能信呢。日本人也在逼立三当官军,以后好为他们卖命,我想张作霖招安大概也是日本人的意思吧。”英才赶快接着话题:“额娘,咱们摆一摆利弊,看怎么办好。”八姨太掰着手指先分析开了: “ 要是不招安,这一,每年的银子,渡口摆渡费和压地面钱加上八百晌地的租金,一两都不会少。这二,我杜家兵近千人,在辽西还没人敢惹。这三,老家宅院不会动,也没人敢欺负。可要是被招安,当然立三能封个统带,当个团长,人马还在自己手里。但是当了官兵,驻地就由不得自己了,派到哪儿就得去哪儿,那家是顾不得了。最后,这近千人,虽然朝廷是给养起来了,加上另外日本人再给的一份,可一年也就大几千两,要知道我家得放弃四个渡口和五个镇的饷银哪!”
杜老夫人点点头说:“就这么一本帐,招安对我们是太没好处了。可要来回瞅瞅,如今绺子可越来越少了,这出头鸟的日子,肯定就越来越难了。英儿,你看怎么办好呢?”终于轮到英才说话了,他分析着:“额娘,您和嫂夫人讲的都对,这对杜家损失是太大了。杜家能到今天,那都是辛辛苦苦拼闯出来的,怎么能说放下就放下呢?过去日本人帮助咱家是因为帮他打俄国人,现在没有俄国人了,他就不会为你再使劲了。你要不听他的指挥,这些东洋人会变脸的。再说朝廷招安,你要顺着还好,也来个不听,他就要剿你,这两头对付我们,别说有一千人,就是一万人也挡不住他们呀!咱这巷道还是日本人帮助设计的,要是他们也跟着整我们,那就吃不消了。”英才左一个咱家,右一个您,这话儿可都说进两个女人的心里去了。“这如何是好,”杜老夫人着急地问:“我倒有一个万全之策,看母亲能否采纳。”杜老夫人着急的催着英才:“快讲快讲···。”英才做出仔细考虑的样子:“额娘,要说吗,仕途才是正道,让杜大人带六百人去接受招安,谋它个一官半职,当了官,自然地方上也不敢小瞧咱。然后这剩下的二三百人由家人带领保卫青麻坎。这样就能首尾相顾,照样收我们的租子和码头钱了。以后,杜大人聪明绝顶,用不了几年,准能干上总督。这光宗耀祖的事,别人还摊不上呢。到时候,您老也搬进盛京城里,过一过总督家里的日子。”这一番话,打动了杜老夫人,只见她一边思索一边点头,“这是个好主意,看来我们大家还得商量商量。”英才接着说:“至于担心其中有诈,我们一定要见了总督的招安手谕才能动身。”“海花,你说呢?”杜老夫人转过身来又问江海花,谁知这八姨太只顾看着英才想心事,人家说什么她全没听见,就见她不知所措的说:“啊,什么?对,英才少爷说的都对。”说着,两朵红云就飘上了她的面颊。老夫人向来做事干脆利落,她让丫鬟把英才安排在原来住的小偏房里,马上拽着江海花到下院去找杜立三合计去了。
英才是真累了,头一挨方枕就睡着了,等到醒来时,天已大亮。
太阳的光线从树梢上钻出来,撒到地上,院子象被薄薄的纱丽覆盖着,忽明忽暗,树草游离。那朦朦胧胧的感觉,就象到了仙境一样。英才懊恼极了,骂着自己:“我真不中用,这样睡觉,这可要误大事啊。”这时,老夫人和丫环端着早饭进来了。英才一瞅,那木托盘子里有一大碗苞米茬子粥,还有一叠烙饼,一大块酱牛肉。老夫人对英才说:“快吃吧,这是我亲自给你烙的筋饼。等一会儿到我屋里来。”
你说这关外就怪了,人一到这儿,那叫“行事急匆匆,吃饭硬蹦蹦。”个个脾气都是火暴,做事喜欢硬碰硬,就是吃饭也爱吃有咬头的东西。你看,什么高梁米饭,苞米茬子,两合面窝头,就这白面也得整出个有劲的吃法。所以烙饼的面和好后还要再用水掏一掏,然后阁上一会,这叫醒醒面。筋饼烙的时候面擀得要薄,两面都抹油。会烙饼的那饼做出来软软的,吃的时候,卷上大葱再一蘸酱,伴着“咯吱,咯吱”的咀嚼声,带劲极了,你会感觉到,这饼还真是特别的香,有咬头。
英才一切收拾停当,就赶快到老夫人的上房去了。
杜老夫人正房里的家具,也是按照满族西墙为贵,北墙为上,南墙为下,来布置的。只见她坐在靠北墙的太师椅上,那花梨木的八仙桌上摆着她的长杆烟袋,正在闭目养神。听到英才进屋,一挥手,叫丫鬟们先出去,然后招呼着英才:“英儿,来这边坐。”她指着八仙桌那面的椅子, 英才诚慌诚恐地说:“孩儿不敢在母亲面前放肆,我站着好了。”杜老太太看了看,说道:“也罢,为娘只问你一句话,若不想说,我也不怨你。”然后就问了一句:“你是朝廷派来的吧?”英才听到问话浑身一振,可是他马上就冷静下来,跪在地上:“是的,母亲。孩儿军命在身,不能轻言。”老夫人又问:“那你是真来招安的,还只是刺探山上军情的?”英才诚心诚意的说:“孩儿只想杜家能招安,这辽西从此平安无事,母亲安渡晚年。”老夫人又问道:“官军是否真的进剿?”英才回答:“是的,若不服招安,大军压境,恐是玉碎。”杜老夫人认真的问英才“你不诓我?”英才跪在地上:“母亲对孩儿有救命之恩,断不敢有半点妄语。”老夫人说:“那好,你速速回去,只要我们见到总督大人手谕,立三马上率队伍加入官军。这三儿,在外行事过于硬朗,得罪了不少人,恐怕想杀他的人也成百上千,只要当了官军,也算走上了正道,这杜家真还要祖坟上冒青烟呢。
荡平匪巢
英才给杜老夫人磕了三个响头,又从巷道往回返。他手里举着火把,摸索着向前行走。巷道里的风,把火把吹得忽大忽小,英才的脑海里不时出现杜老夫人那苍老的面庞,期待的眼神,杜立三咬牙切齿杀人的样子,那个为救自己死在马背上的同伴,那队长·····,英才扪心自问,“难道我做错了什么,···”心里很不舒服。忽然,他感觉身后有人,心想“不好,中了杜立三的埋伏。”这时,已经被人从后面紧紧地抱住。英才把丹田的气使劲充满,然后双手十指交叉将紧抱自己的两手上下握住,一吐气,正要用“开锁功”,只听到一个女人在说话!

作者简介 :赫连佳新,笔名秋叶。是中国北方有影响的作家和诗人。他在文学作品中曾以佳新、小成、赫连、秋叶署名。赫连佳新是中共党员,满族,共和国同龄人。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生于东北,成长于内蒙古,曾经在经济领域工作多年。他作品主要以文学著作和诗词为两个方向。文学作品突出的有超长篇历史小说《关东秋叶》(已出版一、二、三部,四、五尚在创作之中。整个小说为五部,四百五十万字。) 赫连佳新先生的文学作品坚持对历史的尊重,突出爱国主义,着眼于普通人的真善美,在文学作品中注重对科学知识的传播。他的小说涵盖三个阶段,即历史、现在和未来。《关东秋叶》(1887年-1939年),是一部超长篇历史小说,是描写东北人民,在“九一八”以后,自发组织的“义勇军”,进行抗日的故事。《叶赫食府》是表现现代社会普通老百姓的故事,小说努力表现中国老百姓,那些社会底层小人物生活中的遭遇,和他们内心的纯真善良的品质。而三十万字的小说《翡翠公主》,是作者进行的新的尝试,介乎于历史和现在的穿越爱情故事。赫连佳新先生近期开始构思《科幻奇案系列小说》,现在已经由中国文联出版社,重点推出了《电脑骑士》、《幽灵球队》两本小说集,而后面更加精彩的《贝湖魅影》和其他的故事也在创作中……。这个奇案系列,是描写世界科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离奇案件,以及社会对向未来发展,产生一些令人担忧科技事件的科幻小说。在文学创作的另一个方向,他以秋叶署名的诗词,已经深入人心。近几年诗人的诗作已经多达几千首,他的诗歌细腻优美朗朗上口,为很多的诗友所爱。诗人秋叶(赫连佳新)特别对古词偏爱,他的百花词是很多诗友的最爱,诗句优美,不拘泥于格式。而他的散文诗则偏于叙事,把对祖国、家乡、人民的热爱,表达得淋漓至尽。《关东秋叶》一二三部,经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制作,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广播小说形式,广播小说已经在中央电台《作家栏目》播出,在各省的广播电台和新媒体都已经和正在播出,反响极为热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