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间故事一则
作者/茶墨人生

【腊月二十三辞灶】?xml:namespace>
——茶墨人生
灶王爷可是年节敬奉的神明中最露脸的一尊,在我们当地被称为“一家之主”。

祭灶的风俗很早就有了,是先民对火、灶的感激、 崇敬之情的表达。在传说中,黄帝、炎帝、祝融都是灶神。后世流行的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长得象个美女。他有一个叫“卿忌”的夫人,有六个都叫“察洽”的女儿,还有好几位兵将。他除职掌灶火之外,还要考察人间的所作所为,上告天帝。这个风俗一直传到了今天,祭食也简化成了“灶糖灶饼”,今天,还能清楚的回忆 : 从太奶奶、奶奶还有母亲她们在腊月二十三辞灶的情景……在这一天天黑之际,用秸秆或树枝做成的一匹快马,还带着马童,然后拿粮食和饮水供马饮用。最不能忘记的,就是那具有特殊味道的“灶糖”……一番准备完毕,便开始把贴在灶屋墙上的灶王爷画像取下来,放在烧纸上,一并燃烧,还要把那匹快马,也放里面,意喻让灶王爷骑上快马,尽快面见玉皇大帝。
“今儿又是腊月二十三,打发灶君爷爷去西天,多说好话,少垫闲言,再过七天回来过新年……”真情实感!短短几句话,道出了当地民间心声,只能通过“灶君爷爷”去“玉皇大帝”那里汇报,也许能把来年的新生活重新寄托希望……
在山东、河北黄河一带,灶王龛儿上人最多啦!也是最全的。
不但有灶王奶奶,两边儿还有俩小童儿,一人儿捧着一个小罐儿,罐儿上写着字儿,一个写“善”,一个写“恶”,这叫善恶罐儿。前边儿还有些零碎儿,这边儿画条狗,那边儿画只鸡。这是什么意思呢?“犬守夜,鸡司晨”嘛。就是说,灶王爷有休息的时候,一早一晚让鸡跟狗替他值会儿班儿! 这家,每天干了些什么,灶王爷全部记下来,办好事,写一条,放善罐儿里头;办了坏事,写一条,放恶罐儿里头,要是坏事儿干得太多了,恶罐儿就装满啦。您听有这么句话“恶贯满盈”,哎,八成儿就是从这儿留下的!
这灶王爷专门记录人间善、恶,到时候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
腊月二十三祭灶的习俗,伴有一则凄凉的民间传说。古代的时候,一对老夫妇仅有一子,两人视儿子如掌上明珠,十分疼爱。但因家中贫困,无以糊口,只得忍痛让儿子到煤矿去挖煤。 儿子久去不归,老人格外想念。这天,老太婆嘱老汉到煤矿看看。路上,老汉遇到一个光脚片的同路人,两人越走越熟,相处十分融洽。闲谈之中,老汉得知光脚片是受阎王指使,来矿上收回一百名矿工。老汉心急如焚,乞求光脚片留下自己的儿子。光脚片慷慨应允,嘱他不要告诉别人。见了儿子,老汉佯装害病,儿子侍奉左右,一直无法下井。不久,煤矿出了事故,老汉赶忙把儿子领回家里。 转眼三年过去了,这年腊月二十二夜里,老汉想起当年的风险,忍不住对老伴说了。谁知此话被灶君听走了,二十三晚上,灶君上天后,对玉帝讲了这件事。玉帝恼羞成怒,立即惩罚了光脚片,并收走了老汉的儿子。为此,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宫后,不要再搬弄人间是非。久而久之,人们都在腊月二十三祭灶。
延续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