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法性观起
作者:吕兴福

所谓法者,既是事,也是理。
为什么说是事呢?因为诸实相是法,一切物事人是法。事者,如六根六尘、十八界、八万四千诸类物事是也。
为什么说是理呢?诸法有道故。即诸相诸物诸事诸人皆有其道。道者,其属性是也。对其属性之表述之议论也是法,是理法。理法者,如佛所说四圣谛、十二因缘、六度万行、五根五力、七觉支分、八圣道分、三十七助道品、十八不共法、八万四千陀罗尼门等皆是。
那么,事、理两法,其关系如何呢?我们知道,有物必有其属性,有属性必有所指陈,即有事必有理,有理必有事,是故理法即是事法,理事本无二法,也无先后排序,实为一如也。亘古如是,未来亦然。
一切法,从体性上说,无生灭起止,本为一如。
若说有相,实为妙真如性中寂然清净之无相之相。
因此说,无相之相是诸法实相。其特点是,无生无灭、无起无止、无增无减、无诟无净、无高无低、平等不二、了无对立。
一切法如是,众生之觉性亦如是,是故万法之性与众生之觉性亦无二无别。
万法是觉性中所显物,众生之觉性就是万法之本源,如如之,是何物?非他物,即真如法性也。
所谓体性一如,犹如海水之一味。
海水一味,然而,汇成大海者乃江河湖泊、井池泉溪,或淡或咸、或苦或甜,其味千差万别。味觉如是,色声香味触法乃至十八界等亦复如是。概言之,法性如是。
一切法,从相用上来说,不但有生灭起止,而且是生生不息、乱起乱灭、千变万化、诡异无常、从未停滞也。其生动活泛、殊妙神奇、多彩多姿,也是无法形容无法表述之,堪称不可思议。
法之相用,或分四大,地水火风;或称七种,四大复加空、根、识。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地水火风,种性一如,亦无高低之别,相用而言,权且分作四或七种。
这一分别如何了得,赤橙黄绿青蓝紫,繁杂纷呈。八万四千法门,洋洋大观。
为何这大幻化网如此美丽生动,为何这海市蜃楼这般妙曼奇诡?答案简单,因为它本身就是妙真如性中所显物,或者说它本身就是如来妙真如性。
地水火风平等故,六根六尘六识平等,即万法平等。万法平等故,建立在诸法之上的理法亦当平等。
佛法如是,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八万四千陀罗尼门平等无有高下,尽虚空遍法界中一切事、一切理,皆圆融无碍,了无分别,无有高下。
一切事平等、一切理平等、一切理事平等,何以故?事事无碍、法法平等故。如实知,如实见,如实信解,如实感悟,方能进入如实法界,方能于理无碍,于事无碍,理事无碍,法法无碍!
如上所说,一切法之本体即是妙真如性,一切法之相用也是妙真如性,是故一切法之本体和相用是一非二,现象界和本体界、世法和出世法亦复如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无对待之法才是正法。
何以言妙?
当一念回归,则万法寂然;万法寂然,即是涅槃之相。
然而,有本体必有相用,即一切法必有相用。一旦大用显现,顿然呈现诸般色相、万般妙有活泼自在、虽言梦幻泡影、镜花水月然而却生动宛然多姿多彩。
是故就本体而言有涅槃之乐,就相用而言显万有之妙。
即知法识性,该如何施教?
对不识法性者,不见法之本体者,沉溺于大幻化网中浑然不觉,乃至久迷成痴者,教之于苦空无常,促使破迷悟空,趋于涅槃之乐。
对于已见法之体性者,了达诸法如幻不实,无自性不可得,本无一物何来尘染者,教之于大圆觉法门。既须彻悟诸法如义,亦须体相圆融,即不坏事相,不厌娑婆,不离世法,随缘恒顺,以大菩提心救度众生。
观法当如是。
(2020年3月8日 星期日)

作者简介:吕兴福,文学家、佛学家,著名诗人。惠川文学社创始人,惠川文学社名誉社长。中华诗歌联合会首席顾问。几十年来潜心研究文学、佛学,颇有造诣。出版散文集两部;诗集三部;佛学研究《指归自性》一部;编著《筑梦军魂》纪实文学一部;还有近千万字的文学、佛学稿件在陆续整理出版之中。


中华诗歌联合会编辑部
本期编辑:梦如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