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人茶余饭后的“段子”里,关于不读书而无知的笑话占比越来越多,一方面大家在大谈“阅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阅读的人少的可怜。这好比当下,“疫情”来了,才开始了解和普及诸如“洗手”“戴口罩”“传染”“消毒”这样早就该掌握的基础健康常识。也就是说,一方面大家大谈“健康”的重要性,一方面对健康的常识几近空白,更别说健康知识了。
阅读的尴尬和健康的尴尬都是可怕的“尴尬”。不“阅读”就已经很尴尬了,阅读需要“推广”,而且“全民阅读推广”,就不仅仅是尴尬的事了。
白天,大家都忙。公务员忙检查、材料和会议,领导忙讲话、剪彩和开会,搞企业的忙批件、立项和效益,许多人忙打工、做工、放哨、值勤、种地、念书……晚上,大家也忙。忙应酬、忙喝酒、忙休息、忙唱歌、忙蹦迪、忙走访、忙网购、忙微商……业余时间,大家更忙。忙旅游、忙休闲、忙运动、忙麻将、忙上网、忙兼职、忙电视、忙微信、忙挣钱……哪有时间读书?
其实,再忙也是有时间读书的,只要你喜欢,喜欢了就有时间。如果忙的连读书的时间也没有了,那还忙个啥劲!为啥而忙?
当普通公务员的,总得读点管理、法律、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金融等方面的书;当领导的总得读点报纸、杂志,文件、讲话,读所分管行业的宏观管理、业务指导、项目决策;当老板的总得读一些企业管理、金融政策、效益核算、人力资源、市场运作、企业文化等方面的书籍;当家庭主妇的总得读点婚姻、家庭、育儿、保健、教子、厨艺、美容等方面的书;当工人的,当农民的,当军人的也需要知识,以及获取和更新知识的途径和过程。当学生的,读书就成了天经地义和本职。

读书的最大人群和目的是获取文凭的过程。从学前、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等,是人类的正常生长过程,如无特殊,则一路按部就班走来,在获得了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证明获得知识的文凭。当然,有人获得了文凭,却没有获得相应的知识。更有人只有了结果而没有任何过程,使假文凭有了市场。
买假文凭、假证件发了财的人也不是个小数目。不读书也能拿到文凭,还能拿到好文凭,而且几个大学挑着选。如此,谁还读书,谁还认真读书?
知识型社会、学习型社会,关键是学习。学习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读书学习。也就是说,在建立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读书的人没有明显的增加,恐怕学习型社会的建立就是句空话。所以,许多地方就有了读书节、读书月、读书年,就有了读书竞赛、读书奖……
“活到老,学到老”是一句很普通,很常见的话,真正做到就不容易了。尤其我们处在信息时代,有些知识的获取是一夜之间的事儿。从这一点说,“活到老,学到老”就成了哲学原理。当然,获取知识与信息的现代方式很多,但从书本中获得是其他方式永远不能替代的,这也是真理。
“读书做官论”是我们老祖先几千年的古训,虽然我们的新祖先批判了它几十年,但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试问:“不读书怎么做官”?如果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那么试问,没有文化的官人是什么官人,没有文化的父母官是什么父母官,没有文化的公务员是什么公务员?当然,读书不能只是为了做官,更不能只为了做官而读书。但,要做官,必须读书,必须把书读好,必须一辈子读书,否则就做不好官,就不是一个好官。为什么要扩大通过考试选“官”的渠道。考这考那,考来考去,其实就考你读了多少书,读懂了多少书,读进去了多少书,读会了多少书。

当然了,“知识”和“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知识”的人不一定有“文化”!这是哲学真理。
现代人读书的目的性、功利性太强。一门课程结业考试了,才赶快看书;竞争上岗开始了才开始看书;晋升职称考外语考计算机技术了,才开始看书;要写调研报告了,才开始看书。
机遇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读书也不例外。我的一位朋友,平时非常喜欢看书“阅读”,善于平时积累。所以,每次遇到考试都不紧张,就是选拔干部的“一推双考”,他也居然考了第一名。其实他的“不紧张”和好成绩,来自于他的多读书,读好书,读“闲”书,读“没用”的书的阅读积累。阅读积累的“利息”远远高于“银行”存款利息。
实际上,读书也是一种爱好,就好比喜欢喝酒、打麻将、旅游、运动、写作一样,不能指责别人,更不能强加于别人。你喜欢读书,你就希望全世界的人都读书,恨不得让满街的饭馆、歌厅、游戏厅都变成书店和阅览室,恨不得让所有上网的人都读书而不再上网,恨不得让所有看电视、看手机的人都读文学名著。这好比你喜欢吃沙葱就让全世界的人都吃沙葱,你喜欢打麻将就让全世界的人都打麻将一样而可笑和无知。每一项爱护只能聚起一部分人,而且永远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就是再好的再广泛的爱好也是如此。

当然,你完全有不喜欢读书的自由,喜不喜欢是你的事。可你不能说《新华字典》是新华社出的,“岳母刺字”不是亲妈,雷峰塔是为学雷锋而修的;你可以不喜欢阅读,可你不能指责读书人,更不能说那些埋头读书的人是傻子,千万不能说他们是书呆子,万万不能给读书人的书房起名为“傻子书屋”。因为,说不定那一天你突然就喜欢上了读书,因为喜欢和爱好是会变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书,应该怎么读,是有学问的。“急用现学”是一种办法,而且往往能收到实效;别人推荐是一种办法,往往能读到好书;制定规划是一种办法,往往能持之以恒,积少成多;读有争议的书是一种办法,往往能节约时间,了解真情而有的放矢;有时间的话,博览群书、记些笔记、写些读后感是一种非常有益而高雅的阅读方法和情怀。
其实,真正的阅读是游离于目的与功利之外的修身养性,感悟人生,装点大脑,净化心灵,滋养精神。目的与功利之外的阅读,是一种很高境界的阅读,阅读的很高境界,不是一般人所能为之。就像你练太级拳不是为了参加武术比赛,晨起跑步不是为了参加田径比赛,到老年大学练唱歌练书法不是为了拿大奖一样。
生物体的机体死亡之后,活在世间和人们心目中的是那个人的精神与灵魂,也就是精神生命。人类的精神生命靠阅读营养,所以,阅读可以改变人类精神生命的宽度、长度、厚度、高度……


【作者简介】:张继炼,男,蒙古族,生于1957年冬。内蒙古作家协会第七届副主席、《华文月刊》主编、《中国散文家》副主编。瀚海园读书会会长、瀚海园写作会会长、神舟文学艺术院院长、阿拉善文化研究会会长。国家一级作家、预防医学副主任医师。
出版文学作品七部,编辑、主编文学类图书40余种;作品100余篇收入全国多种版本作品集、年选集和排行榜;获得内蒙古“五个一工程”奖、“索龙嘎”文学奖;《小说选刊》全国二等奖;中国小说学会“中国当代小说奖”;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当代散文奖”;第七届“冰心散文奖”等。
参加了全国各地作家的81部作品研讨会;参加全国各地文学评奖、颁奖、采风、笔会等活动116次;到全国各地进行文学文化讲座9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