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迭宕玫瑰乡情
—— 纪念肖邦210年诞
文ll牧雁
琴键是音符延伸的长路,琴音是音乐无翅的飞鸟。魅力的音乐,会穿越时空,在岁月的长河流淌,在故乡的原野回荡。肖邦的音乐作品就有这样超然于世的魅力,释放光辉。
今年是世界音乐天才骄子肖邦诞辰210周年。恰如逢十必是大纪念之规,肖邦的故国波兰已谋划了一系列重大纪念活动,为国内外肖邦的拥趸提供丰富多彩的音乐盛宴。

肖邦是18世纪世界最富盛名的音乐家之一,是继莫扎特之后,又一位杰出的音乐天才,是波兰人引以为骄傲的文化名片。肖邦于波兰之重要,恰如曹雪芹之于中国一样。
音乐无国界,乐人有祖国和故乡。肖邦1810年3月1日出生于华沙西北50公里外的名为热拉佐瓦沃拉的小镇。这是一个盛产玫瑰花的地方,一年四季充满诱人的芳香。肖邦的父母亲时为当地文化艺术名流,从小便受教于良好的家庭艺术熏陶。

肖邦6岁始学钢琴,7岁独创第一首钢琴音乐作品并演奏《波兰圆舞曲》,8岁登台演出时轰动华沙乃至整个波兰。十几岁的肖邦便创作出名震欧洲的E小调和F小调钢琴协奏曲。时有欧洲流传名语:上帝把莫扎特赐予奥地利,却把肖绑赐给了波兰。
1830年深秋,俄欧列强侵占并瓜分波兰时,时局恶化到令肖邦无法创作和演出的地步。在老师和友人们的动员下,肖邦极不情愿地离开自己的祖国而远走他乡。失落的肖邦临别波兰,只带一颗忠诚祖国的音乐之心和一抔充满故乡赤诚的泥土,独自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难舍的师友们为他唱起故乡情调的山歌,惆怅的女孩们跳起缱绻绵长的斯拉夫歌舞,直到喘息的火车载着肖邦消失在黄昏的雾霭中。

从此一别,再未还乡的肖邦,最终落脚于人口众多、艺术氛围浓厚的时尚之都巴黎。月明星稀的夜,琴声缱绻,思念流淌,孤独于月光下的肖邦,难忘故乡银雀般的山歌和热烈奔放的斯拉夫歌舞,更难忘故乡师友那惆怅送别时的场景。包括他儿时的伙伴、中学时的同学老师、心中的玫瑰公主等等,时常浮现眼前,难掩盈眶热泪。每每想到一片片故乡那连绵不绝的粉红色玫瑰,那一抹抹晚霞中氤氲迷人的诗意原野,便萦回师友们翘望自己的身影。身在巴黎的肖邦,创作的却是故国情调的一首首钢琴曲,他用琴声叙说遥远的思乡之情。

巴黎乃至欧洲,为肖邦独富魅力的钢琴音乐而陶醉而狂欢。法国音乐人柏辽兹曾评价肖邦的作品总是含情脉脉,充满玫瑰色的芬芳。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评价肖邦乐曲如盛开在冬韵薄雾中情意绵绵的玫瑰花。俄国钢琴家鲁宾斯坦则评价肖邦是在琴键上吟诵故乡的诗人,是用琴韵绽放玫瑰心声的大师,而诗人海涅更是推崇肖邦为天才音乐家。

身居异国他乡的肖邦,音乐事业如日中天,但掩不住的思乡之情与日俱增。无法归乡的肖邦,把思乡念情草书成文,一封又一封地寄给她的姐姐卢德维卡,并请姐姐转达昔日师友,倾诉他的心声。他在最后一封信中这样写道:太阳快要落山,晚霞燃起火花,她是故乡的玫瑰。姐姐,您是我心中的玫瑰,妮娜和原野是我心中的玫瑰,华沙和祖国更是我心的玫瑰。我将带着玫瑰花的思念,回归故乡。

玫瑰花儿年年开,年年花盼故人归。直到生命最后的时光,肖邦都在期盼回归故乡,但终未如愿。好在,惆怅满腹中盼来了他的慈如母亲的姐姐。姐姐带来了乡音,带来了师友们的关切之情,也带来了故乡的玫瑰花。一株含苞欲放的玫瑰,让肖邦眼睛发亮,最后一首饱含激情和向往的C大调钢琴曲,在姐姐的陪伴下完成。

无翅的思乡曲,相伴肖邦的灵魂,越过高山,跨过秋水,飞回魂牵梦萦了整整20年的故乡。1849年10月,当秋风卷起巴黎街上悬铃木叶簌簌纷落时,肖邦饱受肺结核折磨的心脏,也在凄苦中零落。零落的心脏,在其姐姐的伤心目睹中,停止了跳动,琴键上的旋律戛然而止。遵依肖邦生前之愿,他的心脏被带回祖国波兰,安放于华沙的圣十字大教堂。他临别波兰时带走的那抔故土陪伴他的心脏,在故乡的原野融汇跳动。他的生前师友和拥趸,为他忧伤和超度。

肖邦一生短暂,但作品丰厚,演技超群,为一个动乱的时代谱写了丰碑式的乐章。他那只有40多个春秋的生命岁月,却绽放出200多年的不朽火花,至今依然魅力不衰。他虽身在异乡,但故乡情韵深沉绵长。二战的结束,使苦难波兰获得新生。华沙阳光明媚,肖邦魂归故里。
春天的原野,玫瑰飘香。静静岁月拂去历史的不幸,漂泊的灵魂终得安逸于玫瑰故乡。肖邦静静地躺在巴黎公墓,墓志铭简洁明了,令瞻仰者无不动容:你最珍视的东西在哪里,你的心就在哪里。在他的祖国华沙,当有旅游者瞻仰圣十字教堂肖邦陈列室,虔诚的牧师会轻声告诉你,若爱肖邦,请给他一枝芬芳的玫瑰吧!


(初稿于2010年,修改于2020年。此文除肖邦生平资料外,皆为本文作者原创,转发需经本人许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