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与基督教中国化
――《清史稿》和《清鉴》的思考
冠豪
读《清史稿》和《清鉴》的时候,我又进行着这样的思考,这就是关于洪秀全与太平天国革命同基督教的中国化问题,即太平天国革命体现出基督教的中国化。
这里最重要的就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是在中国化了的基督教指导下进行的。这个时候基督教传到中国已有一千二百多年了(基督教是唐朝时期的公元635年传入中国)。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联系到今天的中国,基督教不断渗入到农村,许多人从过去所信的民间信仰(谈不上是佛还是道)改为信基督教。我经过调查发现,这同基督教教义在中国通俗化关系太大了。我们可以看到,《圣经》中除了人名、地名直译以外,所有的教义全部变成了通俗的中文,一般的人都能读懂。
而且还可以看到,基警教教义中的平等思想同中国小农经济中的平均主义等,密切连在了一起。由此可见,今天的中国,基督教是不断的走向中国化。
谈到这个问题时我们可以说,这就是基督教不断用中国文化改造的结果。然而,当我们再往前追溯时却可以说,用中国文化改造基督教并不是今天才有的,早在1851年的太平天国革命之前,洪秀全就开始用中国文化改造基督教了,然后在广西广大农村传播,使广西一批又一批的底层群众信奉被他改造了的基督教,他便于1851年领导了太平天国革命。《清鉴》写道,在科举考试中,洪秀全连个秀才都考不上,就当起了看相算卦的江湖术士。突然在香港接触了基督教,便皈依了基督教。然后将基督教同他的算命看相等,结合在一起。最后又到广西传教,其对象都是最底层的群众,最后把他们动员起来从事反政府。
这里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在基督教中国化的过程中,同底层群众的利益连在了一起。其中之一就是把《圣经》中的平等思想同农民小生产者的平均主义结合在一起,就使广西底层群众纷纷皈依基督教,并且举行反清起义。很明显,这就是把基督教予以了中国化,特别突出的方面就是同底层群众的利益结合起来,使他们参加到太平天国革命中。
这里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就是哪怕是国外再先进的思想传入中国后,要使它在中国有立足之地,必须用中国文化对它进行改造,使它中国化,特别是同广大底层群众的利益结合起来。
【作者简介】冠豪实名陈璋,邵武客家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