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是一种回报,努力过,拼搏过,终会在汗水中开花结果。
——题记
奋斗是一种幸福
木槿
苦挣苦熬若干年,终于等来了这一天,没有拉关系,也没有走后门,而是靠自己的努力,由郊区的成了城里的人。1987年7月拿到城市户口本、粮食供应证的那一刻,心里说不出是一种什么滋味,多年期盼一朝实现,还真有些找不着北。
脑袋里空空的,好半天才缓过劲儿来,站在马路牙子上,要不是怕被人说成精神病,肯定会朝来来往往的人大声嚷嚷:“我是城里人了!”
实际上,小的时候自己也不是挺在乎是不是城里人的,爸爸是下中农成分的菜农,妈妈嫁入夫家才由山沟沟挪蹭到“街边子”。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挑啥呀。上小学时,学校是队办学校,校友、同学都是菜农子弟,谁也不觉得谁高,谁也不觉得谁低。一群天真无邪的孩童,田野山洼就是游乐场。课余奔瓜棚逛菜地,看花开赏蝶舞,尽情挥洒着飞扬纯真的童年。可以说,那时天是蓝的,花是艳的,树是绿的,心是透明的。
真正意识到这个问题是个问题,还是在上初中以后。参加全旗统一招考,非常幸运由郊区小学迈进了全旗的重点中学,天地宽了,同学变了,问题就来了。填杂七杂八的表格要注明,同学间有意无意总会提到,周围今天谁接班了,明天谁参军了,又时不时的刺激看似平静其实波涛起伏的一颗脆弱敏感的心。
"为什么有的同学一生下来就是城里人,我怎么才能和他们一样?”得空就问妈妈,可不管问多少遍,妈妈的答案总是一个:有本事的人在哪都有好饭吃。
参军没份,招工轮不着,提干一时半会儿还说不上,当时摆在面前能长能耐的事,只有把书念好,于是在大家还没有太重视时,我却为了早日拥有一个他人天生就能有身份而偷偷学习着。
也许是上苍怜惜有心人吧,闷头学习的我遇到一位“好老师”,他住在我家附近,是文革前高中毕业生,因成分偏高,失去了深造的机会。语数理化样样行, “老师”诲人不倦,我乐学不疲。有“高人”指点,再加上学校老师重点培养,几次考试下来,成绩名列前茅的我在同学和老师中有了名气。
日子到了1978年,刚刚步入初二的我和祖国人民一起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党给像我一样的孩子们提供了改变命运的大好机会,参加高考农家孩子就有望走出农门,似号角时时催人奋进。有了更明确的奔头,学习的劲头更足了。中考免试,高考全旗第3名,唱歌跑调的我哼着歌儿跨入了大学的大门。
十四年的勤奋苦学我终于让自己的户口本换了颜色,且有了令人羡慕的工作,上班下班有点,节假日休息,生活不仅图温饱更有新追求。
现在儿子常问我的问题是,为什么不留在北京工作,如果在北京他可以轻松进重点大学。我的答案比我妈妈有文化多了:世上没有绝对公平的事,奋斗是达到目标唯一途径,人生的乐趣既体现在结果上,更蕴藏在过程中。
十四年苦熬我才拥有别人可能非常容易就得到的东西,但我不后悔。不为一个户口,我进不了重点中学;满足现状,听天由命,也许几亩菜地就是我人生的全部。
人不管现状如何,付出了,或许不会马上有回报,但一定会在另外的空间节点,为你助力加油。当然,现如今,户籍管理早已改革,城乡差别日渐缩小,再提到这个话题好像有点儿不合时宜,但只想告诫大家:什么时候都没有免费的午餐,更没有不劳而获的收成,得到什么和失去什么怨不得别人全在自己,“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一句永远都不能忘记的老话。

作者简介;
木槿,解萍,克旗人,赤峰日报社工作,职业新闻工作者。喜欢家乡的美食,常常想起,伴随着浓浓的家乡味,那山、那水、那云、那花、那树……一次次在心底“长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