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间,那一座座坟茔
文/刘德庆
无论你生前是地位显赫的高官达贵,还是默默无闻的平头百姓;是叱咤风云的一代枭雄,还是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小众,百年之后的最佳去处,必然是魂归大地,灰撒田园。坟茔,可谓人生的后花园,是一个人最后的归宿。
在我老家的村子一直往西走,不用拐弯,有一条乡村公路,行300米路南的田间,就有一座座坟茔,错落有致,那里常年安葬着我的天祖父全老爷爷,高祖父成道老爷爷,曾祖父瑍老爷爷,以及祖父和我的父亲。
据说,当年高祖父成道公在请风水先生落座这处阴宅的时候,是下了很大的功夫的。点香火,行大礼,一番繁琐的仪式过后,这座宅院也就落成了。这座坟茔的布局说来是有讲究的,据一位阴阳先生看过后,曾向我低语,说这是一种叫“倒卷旗”的阴宅布局,携儿抱孙的排列方式,属庇荫子孙的上等阴宅,气脉丰厚。
安葬在最上位的是我的天祖父刘全老爷爷。天祖父全老爷爷是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在世时有三个儿子,七个孙子,二十位曾孙,可谓家大业大,人丁兴旺,子孙满堂。全老爷爷很有威严,据村里仲信爷爷在世时曾给我讲,小时候的他,每次看见老爷爷了,都会静静站立,不敢随便走动,更不敢大声说话,而且会小声告诫周围的人:“别说话了,老爷爷来了!”等着全老爷爷走过去了,才会放松下来。全老爷爷还是位仗义相助的人。据说邻村一位刘姓宗亲,因一条小巴狗被外姓人藏了起来,也想尽了办法都没有要回,很是苦恼,觉得丢了面子,于是跪求到全老爷爷跟前。全老爷爷了解了原委,到了他们村里,召集了街坊四邻,郑重的交代了一番:“这是我们多少辈的后人,哪位见到小巴狗了,请把小巴狗送出来!不要太为难我的家人!”最后的结果可以想象到,小巴狗自己乖乖的跑回了家。从此,这位刘氏宗亲,再也没有受到过外人的欺侮,也留下了这一段宗亲互助的佳话。
全老爷爷的长子,我的高祖父成道老爷爷是圆门里的奠基人。他的坟茔位置在全老爷爷右下首上位。圆门里在当时方圆几十里,是很有影响力的大家族。进我们圆门里须经过三道门,第一个门是寨门,它修在现在前街胡同口的位置。走进寨门北行60米左右就来到圆门坐落的地方,高大的圆门楼威严伫立,漆黑的大门尽显大气,圆门里也因它而得名,跨过高高的门槛,便走进圆门里。紧挨着圆门的一条东西巷道,把从东往西依次排列的三处宅院,连接在了一起。我的曾祖父是高祖父的第三个儿子,进了圆门左首就是我家的二门,这是一座标准的四合院落,三间正房,坐北朝南,这是曾祖父曾祖母生活起居的地方,东西各两间厢房是我的爷爷弟兄四人安居之处。这个四合院落不同于其它院落的地方是房顶均是蓝瓦覆盖,村里少有,可谓高端大气上档次。高祖奶奶是邻村张石庄邱姓人氏,我们逢年过节,还和高祖奶奶的娘家后人有相互拜年习惯。
关于曾祖父瑍公给我的留下的故事不多,只是听我的仲文爷爷提起过,曾祖父个子高高的,为家族经常处理一些外部事物。我对曾祖母还有些记忆,曾祖母姓王,她是离村三里的左王庄村人氏,她是家中的长女,姊妹有八人,分别嫁往恩城、旧城南关、西李官屯、张石庄等村子。个头不高的曾祖奶奶,拄着拐杖,走路一颤一颤的,满脸的皱纹,稀疏的白发,凹脸眶,大大的眼睛,饱经风霜的样子。曾祖母的去世,我也有着模糊的记忆,那时看见灵棚里的爷爷们守灵。常年不在家的大爷爷回家为他的母亲办理丧事,曾给过我两块软糖,有着很深的记忆。在门口处本村的一位老奶奶㧟着篮子卖花生的影像还很清晰。除此之外,我大概还小的原因吧,三四岁的样子,只会在院子里,胡同道里,转着,跑着,追逐玩闹。
爷爷的坟茔在最东边。爷爷奶奶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最多的快乐,最多的慰藉,他们留给我很多难忘的记忆和无尽的怀念。想到他们,不知不觉就会泪流满面,泣声不止。按照孙子给爷爷守祖的安排,父亲的坟茔落座在曾祖父瑍公的下手位置。想到他们真是“十年生死两茫茫,唯有泪千行。”说不尽的 思念和凄凉。
如今他们都已驾鹤西去,同他们的相聚更多的是在春节。大年三十的上午,我们在家的所有男性宗亲,拿着纸钱和鞭炮来到庙前,点着纸钱,对着坟茔的方向磕头行礼,再放上鞭炮,祈祷他们能够回家,跟一家人团聚,过年一块儿吃上饺子。回家后的一件事就是门口放上木棍一类的遮挡物,再把一张写满过世的祖辈人的家堂悬挂在堂屋的北墙上,冲门的八仙桌上摆上各种丰盛的祭品。
每年的大年初一的时候要先给这些爷爷奶奶、老爷爷老奶奶们磕头行礼,以表示祭典和怀念。在大年初二、清明时节、六月初一、七月十五、十月初一寒衣节,再来到他们的坟茔跟前,压上坟头纸,点一把烧纸。透过燃烧的火苗,仿佛又看到他们的音容笑貌。看着眼前的灰烬,好像了却了心头的愿望。扣头的同时,犹如聆听到先人透过大地给予我们的教诲和爱抚,特别是感受到他们的在天之灵,给予我们的佑护,使得我们平平安安。
乡间的坟茔渐行渐远,但先人勤俭持家,团结协作,奉孝双亲,仗义感人的故事却离我们很近很近,这些事迹正传承给我们,激励着后来者。
2019.12.13 2020.3.7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