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风 痕》
我时常在一个深夜忽然醒来,看悄然的黎明和颠泊的回忆,在一池碧水中溶解成泥土,把内心的闪亮,一点一点,嵌进土黄色的老屋,清晰着我的童年之梦。
深入田野的麦浪花,叼着思念的长线,在轻拂的绿草黄花中,被远方的一句问候,裹得温柔而芬芳。
所有消瘦的时光,一一跌进玫瑰诗意的梦幻,被无声的祝福拉得鼎沸而漫长。
残存在圣洁玉枝里的鸟的羽翼,企图在某个角落,隔着空气,隔着不同情感的风采,可以随手翻来。
还想有那么一次,让心灵的微语融入无言的月光,天天漾在你幽闭的湖心,在焖过的一杯香茗里持续地汹涌。
并且,紧紧地,从诗里到诗外,把眷恋的情愫定格在泪水溅湿的路上,再次体味蹒跚的足底,回旋着动荡的音符。
那倾斜的枝条,可是你纤纤的小手?
那绵绵的微醉,可是你盈盈的情怀?
如今,在喧哗的拥挤与孤独中,在城市的边沿,你明月似的回眸,你缄默般的歌吟,时时触及我清冷的面容和日渐憔悴的内心。
我已把一堆零乱的幻觉,延伸至那块神秘的领域,企求在一张洁白的彩笺上,写满你的雨声。
让夏夜里的一句暖语,一声蛙鸣,一扇桔黄的窗,在瑰异的日影里,感受着无限的葱郁与生机。
二、《四 月》
暮雨中醒来的花朵,已被模糊的惆怅泡得发软;笔下滋生的文字,精心酿在岁月的陶罐里,在四月的煦暖阳光下,肆意地盛开。
穿越时间的光影,常在月黑的时候分外妖娆。
一兀飘零的黄昏,从庸常的往事中掉出来,撬动绚日胜景里最后一阵晚风。
已记不清春来,还是秋去。
桂花树上的年轮总是如鱼鳞般,密密麻麻,在跋涉不眠的日子里,颤颤悠悠,留下匆匆的冷漠的空白。
期待的季节始终没有歌唱的主题。
一种熟稔的声音由西自东,款款而来,在摇曳的烛光里,陪我度过漫漫岁月。
一条长长的瘦瘦的河,在风声乍起的时候,展示着清澈的爱之目的,俨然潮湿的篱畔,回荡着鸟的笑声。
空旷苍茫的天空,以及草篱结成的小径,正力举万束灵光,从从容容地,寻找风吹桃花时的清香。
在近似沉默,甚至泛黄的瞳孔中,我是一颗受惊的星辰,深深感念于你固执的怜悯。
无数往日的情思,还有翩然而至的跫音,匍匐在我荒凉的额上,蚕食着季风里那抹黯淡的夕阳。
昨日的韵光已荡然无存,我将头深深埋在枕里。
根植在心底的种子,无意再寻阳光。
猝然间,用一种异常的举动,撞响彻夜难眠的思念与忧伤。
(庚子仲春)
作者简介:王猛仁,1959年生,河南扶沟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文联委员,河南省作协、书协理事,河南省散文诗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口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周口师范学院兼职教授。有作品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诗刊》、《星星》、《中国诗歌》、《中国诗人》、《莽原》、《诗歌月刊》等专业期刊发表;新诗获《诗歌月刊》主办的全国第二届“新神采杯”爱情诗大奖赛特别金奖。2007年获“中国当代优秀散文诗作家”称号。先后获2013、2015年度《莽原》文学奖、2013、2014《诗歌月刊》年度诗歌奖(散文诗),2017年度(第十一届)中国散文诗天马奖,著有《养拙堂文存》(九卷)。
编辑:王育才,河南洛阳人;笔名:野火春风;微信名:(YCZE566)独钓寒江雪。《都市头条》理事,洛阳洛神文学院副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