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滨海素描】与大家洼有关的“武汉,捂汗,五汉,吴汉“……
同“武汉”谐音的词汇许多,今天特别连贯了这几个谐音词汇,让读者朋友让中读取一种人间情感和大爱奉献,在潍坊滨海,这与“武汉”谐音的基调,总是哪么悦耳动听。
(A)在武汉的“滨海老乡”公司华诞,送来远方良好祝愿。
从老家滨海“隔离”期限完成之后,大家洼街道新兴村的张永超马上回到了湖北武汉,他是带着父老乡亲的真情实意来到了异地他乡。
昨天(3月3日)是武汉疫情全面爆发的42天,昨天是张永超所在的公司“霍普股份”的生日华诞,昨天张永超从武汉为记者发来了公司生日华诞的视频,并借他们公司生日华诞和复工复产第11天的日子,让记者代去他对家乡父老乡亲的亲切问候,并送来最真挚的祝福。

不会忘却难忘的“隔离”时期,老家的父老乡亲并没有冷落和遗弃这位在武汉的“游子”,有多少领导前来探望,有多少志愿者前来义务奉献,又有多少父老乡亲给予他万般关怀,这让在异地的张永超难以忘却。昨天夜里,张永超再三叮嘱记者,武汉的樱花己经含苞欲放了,再过一段时间,这里的樱花更加璀璨夺目,邀请家乡的父老乡亲前来观赏繁花似锦的樱花。记者被张永超的这份真情所感动,明确答复他,一定届时前往,共约到湖北武汉,去探望真情溢满的老乡,去观赏这多姿多彩的大美樱花。
(B)从北京返回滨海“隔离”,宅家温暖“捂汗”,而仍旧不忘文化奉献。
春节前夕到首都北京探亲因疫情“困”在了京城,回返滨海之后,方海珍老师主动配合上级指令,先是在金辉大酒店“隔离”,尔后,转入到自己的宅居“隔离”,一向非常自觉的方海珍老师严格要求自己,在家中从不“越雷池一步”,坚决不能与外界有丝毫接触,“隔离”就有隔离的样子,家中热度不减,全身热温“捂汗”,但方海珍老师从不外出“透风”,一直对文化情有独钟的他,根本难以空闲,挥毫泼墨,书写励志书法条幅,诗兴大发讴歌抗击疫情的美章,为文朋益友刻章献字,一刻也不消停,室内高温与体内书艺劳动,让他全身“捂汗”,而他依旧挥汗如雨,在“隔离”期间,方老师为抗击疫情一线的奉献者在美赞,在讴歌,在传递人间大爱的温暖,当滨海人民医院医生任文杰收到方老师精心刻的图章时,感动心情也溢于言表,同时,朋友们每天从微信空间读取了方老师太多的励志作品,更加坚定了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当有的人在“隔离”期间万般无聊,而方海珍老师用汗水在用先进的文化大美奉献。
(C)滨海“华洲路”抗击疫情有“五汉”,真情奉献受美赞。
五条硬汉子,全身心奉献在抗击疫情一线,凛冽的寒冷从不言苦,漂零的雨雪从不退缩,滨海“华洲路”南端两边的抗击疫情的袁希富张光正,邹涛,王宗祥,袁崇军这些英雄好汉,在这次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发挥了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先锋模范作用,他们这5人当中,大都在这次抗击疫情中捐款捐物,有的是在志愿奉献,昼夜交替坚持战斗在抗击疫情一线,曾有几次夜半雪雨纷纷,温度急骤下降,而他们不畏寒冷,整夜靠在一线,那天一晚上雨雪,预备党员张光正全身都结成了冰,而他从不退缩,就在这一天雨雪之夜,阻止了外地三名不明身份的人进村,及时果断劝退,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这五位同志肩负着重任,尤其针对滨海“华洲路”人员密集,交通便捷,人员流动大的实际,他们严防死守,“扎紧篱笆”,从没有丝毫懈怠,从晨曦到第二天天亮,伴随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他们为胳膊上佩戴的红袖章标志也增光添彩,“华洲路”南瑞的社区居民称他们5人是“钢铁般的勇士”。
(D)“吴汉”热衷科普宣传,疫情解疑释惑众言赞。
55岁的“吴汉”真名叫吴汉水,人们习惯的称老吴为“吴汉”,从东营市返回老家探亲,这大家洼“学府新城”的新家,让在东营的吴汉水看到了老家的巨变,本想过完春节返回东营,只因疫情“困”在了老家,面对这疫情的不期而遇,社区居民谈疫色变,原来离奇的传言又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雾幔,老吴是一名医生,当年是医科大学的优秀学生,这一时期,他闲在家中宅居,多了一份心思,何不用自己学过的防疫知识推广普及给老家的父老乡亲呢?于是,他加入了家乡父老乡亲微信群,用科学的防疫知识进行普及,引导,并打印出许多防疫知识的“明白纸”发放给大家,也让社区及村居的广播进行宣传,切实起到了宣传舆论的正面引导,让许多心存隐患的人明哳了科学道理,扔掉了虚幻,克服了悲观情绪,据不完全统计,“吴汉“共转发防疫科普知识260多条,印发“明白纸“350多份,有效激发了同抗击疫情斗争的积极性,“吴汉”的热切举动,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欢迎。

特约通讯员/王辉,杨锡涛
中国化工报特约记者/训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