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疆援疆的日子
文‖赵国峰
阳历二月末,还没有过完正月十五,还沉浸在春节的欢乐气氛中。来不及和亲朋好友、同学同事聚聚,有的战友还没有来得及为我饯行,只好告别家人,再次踏上了返疆的旅途。老话讲“官身不由己”,虽然自己不是什么官,但也是援疆专业技术干部,只能按上级归定的时间,准时到新疆和硕县报到,只好再次登上了从北京飞往库尔勒的航班。
在新疆援疆的日子,既有孤独寂寞,又有成功收获。漫漫长夜,孤枕难眠,拿起钢笔,在寂静的夜晚里,写些审计论文,为新疆审计同仁提供经验和方法;在明亮的台灯下,轻轻敲打键盘,写些随笔散文,抒发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幸福的向往;此时,才感觉到生活的充实与紧张。偶尔,有些论文或散文在报纸或杂志上发表,拿着一沓沓稿费取款单,自己也感到意外的收获和惊喜,我把稿费分文不动全部送给了儿子,激励他写好作文,刻苦读书。
在新疆援疆的日子,既能观赏天山美景,又能品尝西域美食。和硕县城的北面,就是绵延2500公里的天山,2000多公里在中国新疆境内。春观雪景,夏赏雪菊,秋尝葡萄,冬看胡扬,赏不完的美景,看不完的风情。这里有大盘鸡、大盘鱼、大盘肚,一顿饭,十几个人吃不完;这里有手把肉、馕坑肉、羊肉串,颇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西北人豪爽。这里有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古丽”姑娘,也有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巴图”小伙,各民族兄弟姐妹团结一家亲,让人难以忘记。下乡住村,吃着维吾尔族大妈亲手打的大馕,从心底里发出“亚克西”的称赞;喝着蒙古族大哥递上的飘香奶茶,做为满族人的我,有一种似曾相识的味道。
在新疆援疆的日子,既干好了审计工作,又观赏了大美新疆。回想去年借调巴州审计局工作的日日夜夜,有收获,有感悟,有进步。去年5月,去巩乃斯林场调查项目,巩乃斯是哈萨克语,意思是太阳升起的地方,青青的高原草场,洁白的羊群,清澈见底的巩乃斯河蜿蜒流到境外哈萨克斯坦,既看到了海拔三千多米高山上的天山雪菊,又查出了违规违纪问题,可谓一举两得;去轮台县审计调查,第一次见到了沙漠的浩瀚无边,第一次见到了几个人也抱不过来的胡杨,真实地感受到了胡杨“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的强烈震撼,物竟天泽,适者生存,阅尽胡杨,天下无树!
援疆的日子还在继续,援疆的我继续行。虽然这里基本上没有休息日,但也学到了很多人文地理、民俗风情知识。苦中有乐,以苦为乐。人只有经历了长期的离别,才知道相逢的可贵;只有经历了苦难,才懂得成功的喜悦。在新疆援疆的日子,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2018年11月19日
作者简介:
赵国峰,河北青龙人,张家口市审计局援疆干部,2017年至2019年在新疆巴州和硕县参加援疆工作;喜爱文学,爱好写作。偶有几篇拙作在中国散文网、新疆《援疆干部与人才》《河北审计》《新疆审计》《巴音郭楞日报》蔚县雪绒花原创文学、尚义县鸳鸯河畔文学平台、作家世界等杂志报纸发表,愿与各位文友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