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依韵和李堂题玩鞭亭】
文/夕阳(鲁国元)

北宋高僧建此亭,欧阳县令赋鐘灵。
水凭地势开詩境,雲断山峰掩画屏。
道路纵横牛趔趄,村庄错落燕娉婷。
柳風花露难如昔,東晋王敦醉未醒。

附:李堂(明*进士)【题玩鞭亭】
风暖云闲上此亭,亭花烂漫鸟叮咛。
平畴一雨添新绿,隔岸双峰送晚晴。
游子踏歌何日倦,田家作社几人醒。
欲将此景归图画,彩笔争如造化灵。

【注:芜湖的古城也称为“王敦城”,是与历史上的东晋门阀大家琅琊王家族王敦有关,王敦和王导把持着当时东晋司马家族的军事和朝政,最后王敦不满足做封疆大吏,发动两次叛乱,最后一次叛乱进兵到芜湖,据说病死在芜湖,“玩鞭亭”建立据说与其叛乱事件发生后有关。"玩鞭春色",由玩鞭亭和梦日亭组成,是芜湖古八景之三,新十景之四。玩鞭亭原座落在城区北郊二十里铺,即芜湖至南京古道之旁。梦日亭位于城东晋代王敦城所在地,明代嘉庆前已毁,后多次重建。玩鞭亭明《芜湖县志》说,玩鞭亭和梦日亭是北宋元丰七年(1085),芜湖东门承天院方丈蕴湘主持兴建的。其中玩鞭亭形态最美,座落的环境最佳。因此,元代芜湖县令欧阳玄主持确定芜湖八景时定名玩鞭春色,列为第三位。据记载,当时这里古木参天,阡陌纵横,流水潺潺,村舍错落,玩鞭亭掩映其中,成为芜湖一大游览胜地。每逢春天,更是万紫千红,百花齐放,如同一幅锦绣江南山水画卷,终年游人如织,车马喧嚣,热闹非凡。清时代尚存,清末毁。1983年,为恢复这一名胜古迹,在城北汀棠公园重建了玩鞭亭。即今日“玩鞭春色”所在地。】

(公元二0一九年四月十七日【农历三月初十三日】于芜湖汀棠公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