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雄王杰 6
文/周凤森
(6)
金乡县的群众基础一直很好,我党很早就在此地开展革命活动。早在1925年,金乡县高河镇马家村的马希文在济南读书时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在广州起义中壮烈牺牲。1927年金乡人翟子超、扬一辰也在济南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二人被派回金乡从事革命活动,宣传马列主义,发展党员组织。1936年12月金乡成立了第一高小支部,1938年2月建立了一支百余人的抗日武装组织,1940年3月成立金乡县抗日民主政府,截止到抗日战争结束时,金乡县已经发展党员二千余名。1948年8月,金乡县彻底解放后,该县并入冀鲁豫解放区,划归平原省湖西专区管辖。刚刚解放的金乡县其首要任务就是建立各级党和行政组织。这样,离县城不远的华堌村和附近几个自然村也就组成一个行政村,共产党员王恩地被推选为村长。

我党非常重视教育。当时解放区为了消除文盲,大力推动文化教育,设立“识字班”,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学校。一天,村长王恩地找到了王廉堂说:“廉堂,咱们金乡已经解放,人民翻身做了主人,现在各行政村都在积极开办识字班,推行文化教育,大村子也都在筹建学校。咱们村地理位置优越,上边已经同意筹建村立小学。你是咱们附近几个村里有名的文化人,我想委托你筹办咱们自己的村立小学”,王廉堂沉默了一下,对村长摇了摇头,表示有些为难,“村长,我早年在私塾学堂是读了几年书,若教几个小孩识文断字还行,让我筹备村立小学,这么大的事,我才疏学浅,能力不及,会辜负大伙的期望。另外,去年我被抓到县城当了兵,这个国民党兵的身份也会影响到我在群众中的威信。我非常感谢村长好意,但筹备村立小学之事,我确实胜任不了”,王廉堂说完,看了村长一眼,有些愧疚地低下了头。王恩地走向前,拍了拍王廉堂的肩膀,和风细雨地安慰说:“廉堂,你啥事也瞒不了我,在金乡做兵这一年,一没杀人二没放火,干干净净的。再说,国民党把你抓去当兵,又不是你自愿去为他们服务,还怕什么闲言碎语!你的人品以及你过去在村里做过的好事,老少爷们都知道,大家的心是亮着的。你也知道,我们附近这几个自然村联合筹办村立小学,上千号人中就你肚子有些墨水,这事非你王廉堂莫属!你的学问是几个村里顶尖的,你的人品也是大家公认的,放下思想疙瘩,筹办学校这事就这么定了,有什么困难,我和你一起抗着。你看看,马上就到秋后农闲了,这件事还不能再拖了”,村长说话斩钉截铁,雷霆咆哮,没有半点商量余地。

听说村里要办村立小学,让小孩们读书,让村民识文断字,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村民王遵训是村里的积极分子,立即找到村长,主动要求把自己的院子腾出来做学校。然后王遵训又找到王廉堂,要求参与建校。这样,王恩地村长就确定村立小学用王遵训的院子,教室用王遵训的房子。王遵训承担任务后,立即腾空三间房子,里里外外打扫的干干净净,王廉堂在门口贴上了“解放区就是好,坚决跟党走”等红色标语。经村长授意后,王廉堂又招呼村民搬来一些土坯,在屋内垒起高几十公分的小台子,然后在台上面架起木板,这就算是课桌了。村里王木匠带着儿子连夜做了块写字板,订在讲台前面的墙上,村长让人在黑板上方挂上了毛主席像。华堌村小学,在王廉堂的主持下就这样有条不紊地筹建着。

1949年秋天,华堌村村立小学正式开课。这天一大早,王廉堂以及村里的干部群众都集中到了这里,校堂的前中央,一面红旗迎风飘扬,门外右侧挂着长形木条,上面用毛笔写着“华堌村小学”几个大字。村立小学的第一批学生,都坐在自己带来的木凳上,整整齐齐地排成几行。学校周围站满了群众与家长,他们敲着锣鼓,摇着红旗,喊着口号,热热闹闹地祝贺小学成立。王廉堂今天特意打扮一下,头发梳理的干净利落,目光炯炯有神,一袭长袍显得文气十足,他站在学生面前对大家挥挥手说:“我宣布华堌村小学正式开学,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一个开学典礼,我首先代表学校感谢咱们政府,感谢咱们村长,感谢咱村民们的大力支持,让咱们学校的筹建工作顺利开展…”。

这个华堌村小学就是后来的王杰小学。王芳算是华堌村小学的第一批学生。开课这一天,杨玉芹给王芳穿上新衣,她亲手赶制的新书包又长又大,背在王芳身上都垂过了膝盖。在自己村里的学校上学,王芳显得无比高兴。在这一批学生中,与王芳最要好的几个小孩王伟川、周文福等都成为王芳的同窗好友。

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王芳从小就接受着四书五经等传统文化的洗礼,这对于培育孩子的坚强意志与高尚品德至关重要,毕竟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思想核心所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由之可见一斑。百年来中国大量引入西方国家的知识教育,导致文化教育与知识教育的平衡被完全打破。知识教育带来的弊端当下正在显现,有知识而无文化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我们应当反思,人类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是增加知识储备还是提高文化修养?自古以来,东方教育首先是教孩子如何做人,然后再教孩子如何做事,人类教育的顺序不能改变。

图片来自网络,旨在传递精英文化!
感谢你的分享,点赞,留言,转发!


三木秉凤先生,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并于2016年6月组建文化群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于2017年 2月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并开展征文活动。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从文化复兴走向文化繁荣,从文化繁荣走向文化普世!承担起我们文人的责任!
自建队以来,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包括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个媒体。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参与其中,让我们这支文化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让中华文化光耀四方。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主编简介:汤守玉,网名冰清玉洁,湖南衡阳人。作协会员,各种文学样式皆涉足,作品散见各类纸刊和网刊。现为《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十一刊》平台主编,微旬刊《大文坊》签约作家。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为弘扬中国民族文化,致力于以文化荟萃智者,广交贤人,为实现世界文化大同而努力奋斗。赢得了民众的赞同。2020年,为了发展壮大三木秉凤文化传媒,期待各界朋友的加盟与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