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看《俗世奇人》
文/刘德庆
《俗世奇人》是冯骥才先生对百余年来,生活在水陆码头天津卫,各色奇人,生活群像的扫描。读来时而沉思,时而捧腹,久久不忍释卷。
他们的奇,是因为这些人都有着个性鲜明的奇特的绰号,既好听,又好记。
像认钱不认人的“苏七块”;刷完墙身上连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找不到的“刷子李”;身强体蛮,力大无边的“张大力”;因近视镜片厚的赛瓶底,颜色发蓝,且擅长看画真假的“蓝眼”;逢场作戏,八面玲珑,看风使舵,左右逢源的“好嘴杨巴”;帮助警察破案的“认牙”;自恃清高,无奈怀才不遇的“青云楼主”;知恩图报,情深义重的“小杨月楼”;被鱼车轧死的“大回”。
他们的奇,还表现在其与众不同,奇异怪诞的外貌着装。
“人高袍长,手瘦有劲,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这是那位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的苏七块的形象写照。
酒婆喝完酒的样子则是这样的,“她一路上摇晃的分外好看,上身左摇,下身右摇,愈转愈疾,初时赛风中的大鹏鸟,后来竟赛一个黑黑的大漩涡。”真是醉的不成样子了,有意思不?
再瞧这位,“五十多岁,秃头鼓眼大胡子,胡子里头瞧不见嘴。……只管去瞧画,每瞧一幅,就哇啦哇啦叫一嗓子,好赛洗屁股时叫水烫着了。然后,嘬起嘴啧啧赞赏一番,这一嘬嘴,就见有一个樱桃样的东西,又湿又红,从他的胡子中间拱出来。”这是青云楼主的一位老美客户,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令人作呕。
作者还描述了小杨月楼义结的李金鏊“这人足有六尺高,肩膀赛门宽,老脸老皮,胡子拉碴;那件灰布大褂,足够改成个大床单,上边还油了几块。”但人不可貌相,就是这样一个邋里邋遢的人却是一位义薄云天,招人喜欢的有情义之人。
再请看泥人张手里的海张五:“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傲气十足,目中无人,天爷爷是老大,他是老二,最后却落得被泥人张捏成泥人,摆在大街上被耍笑贱卖的可怜下场。
他们的奇,更是那些空旷奇绝的市井故事,一个个独立成篇令人拍案。
喝了假酒,安然无恙,喝了真酒却暴死街头的酒婆,令世人感叹,该是耍尖骗人?还是真诚待人?令世人一时摸不着头脑。
极尽讨好上司的贺道台,怎么也不会想到,大好仕途,会毁在一只小小的八哥手里。这只八哥的精彩演绎,让他丑态百出。他是不是忘了:低头长思自己过,背后莫论他人非的人生格言。
张大力聪明反被聪明误,费力不讨好的举起石锁,却功亏一篑,留下笑谈。让人们想起了一部电影《让子弹飞一会儿》,任何事情不要急功近利,忘乎所以,找不到自己。
空念半辈子书的冯五爷,总算领教到了江湖的水深不见底,且领悟到一个道理:心计的大小跟读书的多少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从没离开你。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虚心接受学习是最好的救赎。
好嘴杨巴的几句话,既叫中堂大人明白,喝的茶汤上那些黄渣子不是脏东西,而是碎芝麻,又给足了中堂大人面子,不至于落个孤陋寡闻,没有见识。足见会说的话多么重要,语言的力量多么强大。
小杨月楼因水灾被困,求助李金鏊,李后来危难时刻又得到小杨月楼相助的故事,告诉人们爱心是可以接力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你所付出的一切,不知在什么时候,还会加倍的奉还给你。
那种假冒亲人行窃的“绝盗”技俩,也可能只会发生在那个年代吧!聪明人却用错了地方。可见人生的方向比信念,比勤奋,比财富都重要,否则就南辕北辙了。
钓了半辈子鱼的大回,最后被拉鱼的车辆轧死街头的故事,告诉人们所有动物都是有灵性的,警醒后人还是要爱护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刘道远活出殡,演绎出了一幕幕人在情在,人走茶凉的悲情场面,揭示出人性的丑陋和不堪,给人思考。
《俗世奇人》真是一本有趣的,好玩的,可值得一读的书。
2020.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