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来这王林还是冯麟阁的舅舅。“借几十个兵,还是行的。”王林带着几骑部下飞马跑到北镇,天还没亮,就到了大营门口。正好冯麟阁的卫队长王效罗带着五六十人的马队刚执行军务返营回来,王林一看有了救,要效罗把他的队伍全部带上。“我要剿海匪,那匪就在三界沟的于家房子,再晚就来不及了。”效罗问:“海匪几人,是何装备?我要请示统带后,才能确定行动。”正说着,冯麟阁出来了,他连忙问:“舅舅何时赶到,快快请进大营里来。”王林三言两语将借兵剿海匪之事向冯麟阁说清楚,冯统带看着效罗问道:“一夜奔袭辛苦,还能再战吗?”效罗回答:“只要统领下令,我这里即刻出兵。”
王林领着队伍,马不停蹄地朝着三界沟来了。在于家房子镇外,他告诉效罗:“我的人已经离匪很近,我们只是对天射击即可,以造声势恐吓海匪。”效罗于是下令虚张声势,对天乱枪一片。王林此举是吸引杜立三的注意,帮助英才他们冲出于家房子。
这哥儿几个马骑得飞快,在《天意大营》门口,英才扔了一个手榴弹,把当铺的后院炸了个稀碎,可就在这个时候,他骑的黄镖马被击中,人一头就栽了下来,手中的马枪也飞了出去。杜立三命令身边的五六个人,“快,打死他,打死他!”杜家兵都听说过英才的“神镖”,再加上这手榴弹威力实在太大,谁也不敢露头,更别说抬起枪瞄准了。英才利用这个机会,一个箭步飞身跳上旁边一间矮房。前边过去的两人看见英才掉下马来,又折回身来,他们连续扔了几个手榴弹,都没有炸,其实是太紧张,没有拉弦。这时,杜立三用枪逼着这几个杜家兵站出来开枪,英才站在房上看的清楚,只听的“嗖嗖,嗖嗖,”一连打倒四个,剩下俩人爬在地上抱着脑袋死也不起来。英才瞅好了位置纵身从房上跳下来,正好骑在那个同伴的身后,两匹马载着三个人快速向镇外驰去。
杜立三此时倒冷静下来,他迅速拿了一支步枪,站在大街中间,朝着英才的背影,瞄了又瞄,“砰,”打了一枪,他又端起枪,还没等他瞄准呢,远处“砰”的一声枪响,把他的枪一下打掉了,吓得杜立三连跑带颠地回去了。
英才刚刚放松,心想:“这一关总算闯过来了,今天就能回到新民,回到自己的兵营,····”正想着,就听到旁边马上的同伴大喊一声“不好!”就被他跳过来一下抱住,这马被三个人骑着,差点没趴下。英才转身一看,那血从同伴的后背和腰上呼呼的直往外冒,年轻的同伴瞪大了眼睛,两只手还紧紧的搂着英才,可是,他什么都不能说了。
此地不能久留,英才骑上另一匹马,怀里抱着自己的战友,弟兄和救命恩人。他流着眼泪,一面狂奔,一面无望地感觉同伴的体温在变凉,眼睁睁地看着他离开自己远去。王林看到他们已经突围,也不再打枪,弄了几个捕快在镇东的青纱帐里又扑腾了一阵,假装绑了几个人,喊着“抓住贼了,”然后,大队人马就扬长而去了。
再入虎穴
英才带回了三界沟的全面情报,还招安了内应,管带张作相自报奋勇带队去剿灭杜立三。张作霖还是觉得不妥,“这日本人在后面的安排是什么?”他与徐总督派来的密使殷鸿寿和沈知府商量了一下,决意再请示徐世昌来定夺。殷特使连夜返回沈阳,去请示徐总督了。
英才把死去弟兄葬在军营后的山坡上,那天警卫队全都到了,人们的抽泣声更加重了英才的懊悔,“哎,死的应该是我,···”。
可以看出,张统带近几天休息得很差,他的眼睛血丝密布,本来年龄不大,走起路来倒像个小老头。看到英才的情绪不高,他出来进去也转了几圈,“他为你舍生忘死,你为他抛头颅撒热血,这就是弟兄。当兵吃粮,就是吃自己的命,这三长两短的谁也保不准儿。不过这大义和小义的道理你比我懂,人生在世,不要忘了忠义孝廉四个字,朋友之间,他对你要忠,你对他就要义。还有要记住,我们是官人,也就是朝廷的人,这大义什么时候都要摆在前面。”在英才身后又转了几圈,张统带说:“我这几年,百十个弟兄去了,以后还有什么事,谁能知道!可我心里记着他们呢。”
殷鸿寿很快就回来了,“大帅对此是何意?”沈知府急问答案,只见殷特使拿出一封信,信中只有一个字“瘤”。“日本公使上书总督,要求将杜立三部纳入新建的奉军编内,驻地不变,配合日军清除辽南俄军余孽。总督请公使放心,‘首先辽南境内并无俄人 一兵一卒,其二,未见杜立三愿降之意,我将派人前去招抚,以了解其真实意图。这三,平定辽宁社会治安乃我政府职责,感谢公使费心’。总督决心已下,杜立三与日本远东军关系非一般可比,是日军布局的棋子,此毒瘤必须割除。否则在东北,我大清军队不就成为日军的保安队了吗?东北三省局势复杂,此事处理不妥未来麻烦就大了。”殷鸿寿一口气讲完徐世昌总督的意图,就差确定进剿计划了。“既然日本人给杜立三撑腰,再加上三界沟地形险要,智取要比强攻更好。”张作霖统带分析着,三人议了一下午,最后确定了分化,智取,强攻的三段方案,待张作霖回去安排布置。
“ 进剿杜匪必须五日内解决,现在商量方案。”军官会议上,张统带皱着眉,看着大家说。
“ 一,由赫连英才帮带带人潜入三界沟,带足银票和朝廷赦免招安书,分化杜立三的队伍。
二,张作相管带以我的名义去三界沟,和杜立三接头,看他的态度,若有可能务必请来新民府。新民府所有警卫事宜交与汤管带。
三,汤玉麟带人到黑山去请杜立三的叔父杜泮林来新民。
四,张景慧率两营骑兵,从黑山,绕北宁到盘山,从盘山过辽河,沿坝墙子,棠树林子,避开黄沙陀,接到命令就拿下于家房子,然后潜伏在三界沟口。随时准备攻下青麻坎。记住,若攻打开始,那就坚决不能放走杜立三,以防其狗急跳墙卷土重来。
五,不能骚扰其家眷,违者严惩不贷。
六,剿匪指挥部设在辽中县衙内,新民府衙留一营护卫,其余两营,随我待命出发。”
晚上,英才做出发前的准备。张作霖进来看着他,问道:“怎么,就一个人走?”英才回答:“人多了不好隐蔽,有我一人就够了。统带,我有个问题能问吗?”张作霖说:“你讲。”英才思索了一下:“杜老夫人,就是杜立三的母亲,收我为义子,我能去看她吗?” 张统带笑了:“是吗?这个老太太慈祥得很哪,我当年见过她老人家。孩子见母亲,天经地义,这个还要问我。”英才说:“我想让老夫人劝劝杜立三,最好能接受招安,转投官军。这样也避免刀枪,少流鲜血。”张作霖沉思了一下说:“这个办法当然也好,只是···”英才又问统带:“那徐大帅对杜立三准备如何处置?”张作霖说:“他的信上只有一个字,瘤。”英才一听:“留?那···这就好办了。”正说着,知府派人来请统带,张作霖匆匆的走了。英才想:“留,就是可用,可用就是招安,若他硬要对抗,消灭杜立三那也是天经地义的。” 要说英才对杜立三,恨得也是咬牙切齿,杀他一千遍都不解气。可是英才想的是尽量少流血,要请杜母劝子,肯定要有个准信儿对她去说才肯去做的。英才把老夫人送他的包袱打开,那金灿灿的头戴和老夫人玉石宝贝全都在这儿!英才的内心真像是打倒了五味瓶,那酸甜苦辣咸的滋味,真是不好受。
夜里英才骑马向三界沟疾驰。说来路也熟可是心更急, 英才盘算着:“五天要完成清剿,要是这几项安排进行的不好,这青麻坎的明沟暗道和六七百人也不是吃素的。”到了三界沟,那队长是关健,只有通过他才能知道,杜立三的队伍人心是散还是聚。快天亮时,英才沿着松树道,绕开绊马索和陷井阵,摸进了第六道门。
老那自打英才他们突围后,坐立不安,天天派出骑探,看有没有大队人马过来,自己也蹲在沟口的地堡里,谁叫也不回去。其实才过了三天,他倒觉得比三年还长。英才绕过哨兵,悄悄地进入地堡,看到老那围着土灶,手里端着奶茶碗,正在发呆。英才咳了一声,那队长跳起来,抱着小伙子看了又看,这才叫望眼欲穿哪。英才把分化瓦解的任务讲了一下,那队长建议先请包队长过来,共同商量一下。这包队长也是三年前被裹胁来的官兵,他的想法当然和老那一样。不到一个时辰,包胖子下山了。“赛白努,”“赛,赛”,他们相互问候着,老包这个蒙古人,什么时候都忘不了蒙古人的礼节。 照例那队长是先讲:“杜立三的人马,除了骑兵队和步枪队是我二人管,其余的四百多人按分工,分别归他的哥哥和弟弟。老宅护卫和渡口是属于老大,五个镇由杜老疙瘩统管。” 包队长想了想:“杜老大,人还算和气,那个老疙瘩可就和杜立三一样,心黑手辣,残酷无比啊。这杜老大手下有三个队长,就是辽河渡口,南河渡口,和老宅四院。杜老疙瘩手下有五个队长,分别负责周围五镇的驻守。这八个队长,铁了心跟着他们的也就四个姓杜的,其余早就心怀不满了,要不是杜立三看得紧,杀一儆百,可能早就拉着队伍跑了。”那队长说:“我们原来那二百人,各队都有,安排人串联一下,到时也能起作用。”英才拿出厚厚的五百两银票和赦免招安书,“这些就有劳二位了,今晚定要有个结果。”
咱放下英才悄悄潜入三界沟不表,那个张作相管带代表张作霖可是大摇大摆地到青麻坎招安杜立三来了。杜立三并没有让客人上山,而是在于家房子安排了桌饭菜,亲自接待了张作相。席间,张作相把张作霖的亲笔信交给了杜立三。还恭维了几句:“立三兄,雨亭统带一直念念不忘金兰之谊,因常年征战不得相见,特派兄弟前来表示,并备薄礼一份,望笑纳。 当今辽宁日俄相争确已终了,社会安定则是民心所向,从军护民乃你我正道。 所以要恭喜杜兄,雨亭统带为立三兄的前途着想,特向奉天总督申请,若立三兄能带人马招安,愿将统带一职让与立三兄,决无二话。总督已派特使到新民府,专侯立三兄。为赴盛京晋见大帅,晋升统带而先做安置。张雨亭统带和殷鸿寿特使,在新民府诚心恭侯。”
杜立三听了张作相的话,哈哈大笑:“雨亭心中惦我,实在感激,只不过我闲云野鹤受不得管束,谢谢好意。再者,我为匪多年,是匪。不像人家张雨亭为官,是官。我们已是两个道上的人,是做不成朋友了。这骨头软的都能当大官,我还想看看雨亭再能升官到多大。啊?”这几句讽刺奚落的话,招来杜立三手下一阵笑声,把个张作相气得七窍冒烟,差点掏出枪来。
太阳还高高地挂在松树尖上,英才拣了些松塔躺在地堡里,一面逗着松鼠一边等待老那和老包两位队长的消息。他想:“张作相管带应该已经见到杜立三了,结果不知如何。时间太紧了,等他们一回来,我就去看杜老夫人,看来只能这样安排了。”
包,那,两人几乎同时进门,这两人就是那种见不得又分不开的朋友,在地堡门口你挤我我挤你,又逗了几下。照例是那队长抢先说:“我骑兵队十个哨长除了一人外出,全部同意,大家都非常高兴,消灭了杜立三这个魔头,我们也过两天正常人的日子。再就是外围五镇,黄沙陀的队长收了银两,答应对内不听调,对外不打枪。”包队长嗓门儿大,“你这个老叶赫,老是抢我的话,看我的锤头打你的舌头。”那队长说:“你的舌头比我的脸都大,我哪敢抢你的话说,还是你笨吗。?

作者简介 :赫连佳新,笔名秋叶。是中国北方有影响的作家和诗人。他在文学作品中曾以佳新、小成、赫连、秋叶署名。赫连佳新是中共党员,满族,共和国同龄人。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生于东北,成长于内蒙古,曾经在经济领域工作多年。他作品主要以文学著作和诗词为两个方向。文学作品突出的有超长篇历史小说《关东秋叶》(已出版一、二、三部,四、五尚在创作之中。整个小说为五部,四百五十万字。) 赫连佳新先生的文学作品坚持对历史的尊重,突出爱国主义,着眼于普通人的真善美,在文学作品中注重对科学知识的传播。他的小说涵盖三个阶段,即历史、现在和未来。《关东秋叶》(1887年-1939年),是一部超长篇历史小说,是描写东北人民,在“九一八”以后,自发组织的“义勇军”,进行抗日的故事。《叶赫食府》是表现现代社会普通老百姓的故事,小说努力表现中国老百姓,那些社会底层小人物生活中的遭遇,和他们内心的纯真善良的品质。而三十万字的小说《翡翠公主》,是作者进行的新的尝试,介乎于历史和现在的穿越爱情故事。赫连佳新先生近期开始构思《科幻奇案系列小说》,现在已经由中国文联出版社,重点推出了《电脑骑士》、《幽灵球队》两本小说集,而后面更加精彩的《贝湖魅影》和其他的故事也在创作中……。这个奇案系列,是描写世界科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离奇案件,以及社会对向未来发展,产生一些令人担忧科技事件的科幻小说。在文学创作的另一个方向,他以秋叶署名的诗词,已经深入人心。近几年诗人的诗作已经多达几千首,他的诗歌细腻优美朗朗上口,为很多的诗友所爱。诗人秋叶(赫连佳新)特别对古词偏爱,他的百花词是很多诗友的最爱,诗句优美,不拘泥于格式。而他的散文诗则偏于叙事,把对祖国、家乡、人民的热爱,表达得淋漓至尽。《关东秋叶》一二三部,经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制作,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广播小说形式,广播小说已经在中央电台《作家栏目》播出,在各省的广播电台和新媒体都已经和正在播出,反响极为热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