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这个碌辘是一个设计好的开门机关,侧面的眼是满天星,只要在眼上插出来辰字,你顺着劲摇它,这门就提上去了。
出了第五道门,十米开外就走出这山了,前面是一条沟,这沟里树木繁茂,根本看不清前方。“我不能再送了,前面是骑兵队的地盘。口令你们也知道了,拿着这拐到前面交给他们,骑兵队会把你们送到于家老铺,然后就能回家了。”说到家,他沉默了一下,英才看出,这里的人,个个思乡啊。
哥仨举着火把向前走,前行了也就一二十米,就被人从后面摁住,不由分说,三下五除二给绑起来。两人抬一个,悠悠晃晃送到前面的地堡里。地堡的空间很大,点着好几盏油灯,向蒙古包一样,大家围着中间的土灶,席地而息,靠墙摆着马具和各类武器。那几个人把英才他们推进去,解开绳子就转身出去了。“小伙子,了不起,英雄!”只见姓那的队长盘腿坐在地上,正朝着他们笑。英才扑上去,拉着他的胳膊晃上个没完:“我知道你一准在这儿等着。”那队长说:“那天,我一看你来了,就知道你没走是怕牵连我,当时我想,这哥们真义气!后来我想打死那个王八蛋,可前后都是人家的人,下不了手啊。”英才笑笑:“亏得你没动手,要不咱们谁也跑不了。” 那队长高兴地说:“你的身手真好,那天我的弟兄们都高兴极了,这几年的屈辱,总算有人给出了口气。”老那高兴的眉飞色舞。 英才问道:“你们不能跑吗?” 那队长叹着气,无奈地摇了摇头: “杜立三眼线特别多,他把我的人又拆了个七零八落,我们实在是没有办法。有家不能回,有国不能报,这胡子当到什么时候是头啊。”英才想告诉自己是···,可他想:“还得看看再说把吧。”英才把龙头拐交给老那:“给你,这是老夫人的。”老那告诉英才:“杜立三早就猜到老夫人今晚要送你们走,他提前就到于家房子了,命令我在这儿等着。我说这儿太近,要是不让老夫人知道,最好等他们到于家房子再动手。这不,那小子布下阵,等着给你大卸八块,他好出气呢。”英才忙说:“老哥哥,我决不让你为难,只要你放了我的两个弟兄,我留下和你去见那个杜立三。” 没想到这个那队长勃然大怒:“你把我看成是什么东西?我堂堂七尺男儿,也会舍身为友的,更不要说那个畜生的狠毒,我都恨不得吃他的肉!”英才问他:“那你说我们如何脱身?”老那对放走英才他们,还是动了一翻脑筋的。
“我这第六门实际上是个陷井阵,在沟口布置了各种各样的陷坑,陷井,尖刀阵,毒水坑,绊马索,等等。究竟还有什么,已经没人能说清了,但是进出只要走的正确,骑马奔跑都没问题。这路就通于家房子,中途是拐不出去的。前面是一片开阔地,树草丛生,你只要走在两排松树之间就不会有问题。松树的排列是一个巳字,顺序是从这儿开始,正走己字。若从于家院子来,则从弯勾倒写着进,切莫走合口这边。英才心里想:“这日本工程师一定看过水浒传,要不这第六阵怎么搞得和祝家庄一样呢。” 那队长一连串讲完了第六道门的秘密,渴得赶紧喝了口水,有接着说:“明天你们要出去,必须经过于家房子,这个镇子就一条街,他们会埋伏在两侧。我们明早一起出发,我带六个可靠的弟兄,吸引杜立三的火力,然后你们骑马冲出去。”英才问:“我们出去了,那你们呢?”他坚决反对这个办法:“那老兄,我们是新民府张作霖统带麾下的官兵,这次来就是奉了奉天总督之命,为拔掉杜家这个山头来做准备的。”那队长惊异得半天说不出话来,最后流着泪对英才说:“我们总算熬到头了。”英才交待那队长,一定不能暴露自己,等着官兵到来,配合攻下青麻坎。那队长冷静下来,开始给英才介绍里面的情况:“杜立三人马的布局是这样的,老宅大院一百人,上院二十,西院和东院各十五,下院五十。西兵营是步枪队一百人,东兵营是骑兵队一百人马,四个渡口共八十,于家房,黄沙陀,朱家房,高陀,唐马寨每镇五十,总计人马六百五十差点。进山的路线是,山下到青麻坎共十里地,于家房子到山下第六门也是十里。第二,第四,第六三个门派有伏兵,每门一哨人,共三十人,分别由枪队和骑兵队派出。老宅的马匹是从第五门经东门吊桥出入的,吊桥下是乱石阵,东门对面山上有地堡,要进攻就只能是步兵。”
“太好啦,把这些都记好,至于明天如何出去吗,我们大家再议议,看有什么更好的计谋。” 大家商量了好一会,终于有一个计划了。英才坚持骑兵队一丝一毫都不能引起杜立三的怀疑 ,“要知道,你们对剿灭杜立三有多重要啊!” 英才的计划是这样的:首先,那队长要连夜派人到于家房子,向杜立三报告,仇人到了是三个人,目前他们毫不怀疑在前面会有埋伏。为了不违背老夫人的指示,只能稳住这几个人,白天到于家房子再解决他们。”那队长接着说:“然后,我们骑兵队的人要表现得非常害怕,谁也不敢近身。尤其是他们这次来的三个人各个武艺高强。上次杜立三也领教了英才的厉害。所以我们要求杜立三派几个武功高手,随他们同到于家房子,这样便于下手。杜立三一定会派他的保镖之一来。他的人一般武器是一长两短,这就是你们要用的枪的来源。还有,骑兵队这几天从散兵游勇手中收回六个日本造手榴弹,你们一人两个。这玩意杜立三那儿没有,它的威力大得很,一会儿学一下使用方法就行。”英才接着说:“最后是明天给我们一人一匹马,马上一定不能带枪,否则杜立三会把你处死的,可按习惯马刀是挂在鞍背上的,这样不会被怀疑。” 老那:“第五,我这里有一个部下学过飞镖,他有一围十二支方镖,我看英才带上为好。”英才忙问:“杜立三不会查找是谁的?”老那说:“此人从未外露,还是上次你打了杜立三后,他才和我谈起。”英才高兴地说:“那好,我带上。”那队长继续说他的安排:“英才,在去于家房子的路上你认出了杜立三的保镖,下了他的枪,我们只能远远的看着。还有这个保镖不能打死,留着给杜立三传话。”老那提醒英才他们三个人:“记着,一定要先拉弦再把手榴弹扔出去。”
经过反复酝酿商量,终于一个完整的计划产生了。
深夜,骑兵队派出两拨儿人四匹马,向于家房子疾驰。 清晨,那队长让全队人马列队,接受英才转交老夫人的龙头拐杖。同时为英才等三人备好了早餐,他命令所有的人不得靠近,告诫凶徒危险,切记防止伤害到自己人。因为老夫人有安排,所以要为这三人备三匹好马,不过请他们自己挑选。那队长下令要严密监视三人,等待杜大人派武功高手陪同前来。
一切都按计划进行,英才他们认真地挑选着马匹,当着士兵议论着:“回吉林后,马就留下,换几个小钱用用。”上午,杜立三派了两个人来,一个是他的保镖,另一个是杜达,就是那个大管家。那保镖一来就混到那队长的人群里,而杜管家嘴甜:“小少爷,”他看着英才小心翼翼地说,“老夫人让我在前面于家房子安排一桌送行宴,我特意来接你和几···位···英雄。”可能是太紧张,大管家竟然口吃起来,英才很坦然:“既然老夫人安排,那我们就恭敬不如从命。不过我们想早点返回吉林,现在就出发吧。” 那队长悄悄问杜立三的保镖,要不要骑兵队跟着,保镖一会摆手一会儿点头,那队长说:“好,不用的话,我们远远看着。”接着一丝不苟地命令骑兵队排列好 ,高喊着:“送贵客,····”英才临上马时,又嫌马鞍不好,一把拽过那队长的黄镖马,说着:“这马不错,”老那表现得非常生气,“那,我没马了,这···”杜管家连忙对他摆摆手,说道:“小事一桩,小事一桩”。
英才上马回身,抱拳对那队长说:“打扰,打扰。”扭身拍马和杜管家并行,那两个小伙子则把那个保镖夹在中间,跟在后面。杜立三保镖身上带的一长两短显得挺威风,可能是上次让英才整怕了,低头缩脖骑着马动也不敢动。沿着松树道走出大约二里地,英才回头问保镖:“你在哪个房里跟班?”保镖不回答,英才仔细一看一声大喝:“这不是那天要打死我的人吗?快给我拿下。”那保镖倒是警惕性挺高,可比不上人家的手快,三下五除二,把他绑了个结实。“英雄,···饶命,···”杜管家吓得连话也说不出来了,英才问他:“你说实话,于家房子那儿,准备怎样袭击我们?”杜管家老实的交代:“他们在房顶上埋伏好了,等你一经过就开枪。”英才转过身看着那个保镖,保镖结巴的点头:“是是是···,房上有十人,街上有十个人,小少爷,千万别杀我···们,我们也是跟班的。”这个保镖的头就像捣蒜似的,磕上个没完。英才算着时间:“从这儿到于家房子四里地,要五分钟,从进于家房子到冲出去要五分钟,你们把他俩的衣服换上,把他们绑在马上堵住嘴,等待出发。”一切准备停当,英才心想着应该也差不多了,就听着从于家镇子那边传来了枪声,“啪啪,啪啪” 。英才把管家和保镖的马先放出去,距离三十米后,拿起那支马枪,带着两个弟兄紧紧地跟在后面。离镇子越近,枪声越密, 就像炒豆子一样。这于家房子,是个小镇,也就不到三百口人,它坐南向北,扼守着三界沟口。镇子就一条街,从南到北大约二百米。北面通着两条大路,是去向台安和辽中的,街南头则是进山的路。在这街中间,有一个五间房子的大铺面,是个当铺,它的后院就是杜立三招兵买马的《天意大营》。杜立三一早上就把人安排好了,房上一面五人,下面埋伏了十来个,只等这三个人自投罗网。杜立三一面在地上来回踱步,一边咬牙切齿地下着决心:“不杀掉这个小子,我还怎么在江湖上混。”
忽然两匹快马飞奔而至,“杜大人,那队长派我们方圆十里巡逻,刚才看见官府百骑向于家院子奔来,各个长短齐配啊。” 杜立三一听:“什么,什么?难道官府真的要攻打我三界沟?不可能啊,这样他们是攻不进来的。不过来者不善,是不是向着我们来的都不可不防。”杜立三把房上的人撤下来,全部拉到北口,让他们盯着官兵,以防万一。正调配人呢,枪声就响成了一片,杜立三摸不清情况,又分别向周围五个方向派去五个人。一会儿,镇东面又喊起了杀声,北口的人又向镇东跑。这时手下人发现英才那五匹马飞奔而来,杜立三急忙下令,“打,打!”一排枪响,前面的两匹马“噗,噗”都栽倒了,四蹄朝天,那捆在马上的人,也都压在底下。杜家兵跑过去一看,连忙喊:“杜大人,是管家和保镖。”这里还在喊哪,一闪眼,后面的三匹马打着枪就冲过来了。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昨夜英才他们商量了一个声动击西的办法。由那队长派了两个可靠的人,连夜飞马辽中,找到县衙的巡捕头王林,交上英才的腰牌,说明了来意。可是不巧,那王林头天将大部分人马撒出去,去抓一个叫三潮儿的海匪。他一看是张作霖的事儿,急得头上直冒烟:“看来只能求助冯麟阁了。”舅舅搬兵,冯麟阁能否答应呢?

作者简介 :赫连佳新,笔名秋叶。是中国北方有影响的作家和诗人。他在文学作品中曾以佳新、小成、赫连、秋叶署名。赫连佳新是中共党员,满族,共和国同龄人。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生于东北,成长于内蒙古,曾经在经济领域工作多年。他作品主要以文学著作和诗词为两个方向。文学作品突出的有超长篇历史小说《关东秋叶》(已出版一、二、三部,四、五尚在创作之中。整个小说为五部,四百五十万字。) 赫连佳新先生的文学作品坚持对历史的尊重,突出爱国主义,着眼于普通人的真善美,在文学作品中注重对科学知识的传播。他的小说涵盖三个阶段,即历史、现在和未来。《关东秋叶》(1887年-1939年),是一部超长篇历史小说,是描写东北人民,在“九一八”以后,自发组织的“义勇军”,进行抗日的故事。《叶赫食府》是表现现代社会普通老百姓的故事,小说努力表现中国老百姓,那些社会底层小人物生活中的遭遇,和他们内心的纯真善良的品质。而三十万字的小说《翡翠公主》,是作者进行的新的尝试,介乎于历史和现在的穿越爱情故事。赫连佳新先生近期开始构思《科幻奇案系列小说》,现在已经由中国文联出版社,重点推出了《电脑骑士》、《幽灵球队》两本小说集,而后面更加精彩的《贝湖魅影》和其他的故事也在创作中……。这个奇案系列,是描写世界科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离奇案件,以及社会对向未来发展,产生一些令人担忧科技事件的科幻小说。在文学创作的另一个方向,他以秋叶署名的诗词,已经深入人心。近几年诗人的诗作已经多达几千首,他的诗歌细腻优美朗朗上口,为很多的诗友所爱。诗人秋叶(赫连佳新)特别对古词偏爱,他的百花词是很多诗友的最爱,诗句优美,不拘泥于格式。而他的散文诗则偏于叙事,把对祖国、家乡、人民的热爱,表达得淋漓至尽。《关东秋叶》一二三部,经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制作,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广播小说形式,广播小说已经在中央电台《作家栏目》播出,在各省的广播电台和新媒体都已经和正在播出,反响极为热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