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才和那队长说着话就到了吊桥边,看到庄门口站了几位女眷,她们是干什么的呢?那队长马上客气地说:“八太太,您受惊了,没事吧?”英才方知刚才骑马的人是杜立三的八姨太,也赶快行礼问候。只见这八姨太云鬓散乱,头上挂着草屑,左肩衣袖扯破,左手用纱巾包着,在两个丫环的陪伴下,站在庄门口,看着英才和那匹灰斑马。
这个江海花,每天都要练练骑马打枪,今天她的白马,一早就拉起肚子来。六姨太好心,让海花骑她的灰斑马,可一骑上后,这马就惊了,连蹦带跳的,还没想明白,后面的事就发生了。海花想好好谢谢救她的人,所以站在庄门口等着。远远地看到几个人牵着马慢慢地走上来,到近处一看,救她的人竟是在婆婆房里看到的那个年青人。
江海花一下不知说什么好,站了一阵就招呼丫鬟们回下院去了。英才一看机会来了,就向那队长提议上围墙上走一走,那队长正好有了说心里话的人,带着英才就上了东墙。
这杜家老宅的围墙,是用土夯起来的,这在北方叫“干打垒”,就是用木板固定,把土夯实一层后,再把木板提高再固定,再堆土夯实 ,墙越往上越窄,直到需要的高度。在夯实的过程,还要不断地浇水,所以,当墙打好后,特别的结实。英才看见这围墙是梯形的,大约六米高,顶部大约三米宽,特别平整,能在上面跑马。要是外面包一层砖,那就和八达岭上的城墙一样了。站在东墙上,整个杜家老宅乃至整个青麻坎都一目了然。这杜家大院是一个前圆后平有些椭园状的庄院,大约有一百多亩大。围墙围了东南西三面,北面靠着山。英才把该记住的都看了又看,可他就是看不到前面几条沟的情况,那队长看他那样,笑着说:“刚来谁也弄不清,我慢慢和你讲吧。”英才知道不能着急,就告辞了那队长,去取那掉在下院的飞镖。
这时老夫人派人来叫英才,原来那八姨太亲自将飞镖送到上院来了。英才来见杜老太太,一进屋,看见八姨太正哭着向老太太诉苦。看见英才进来,忙抽身回避,杜老夫人叫住八姨太,得意的给她介绍着:“他叫英才,是我的包伊达,就是上院的内府总管。”八姨太扒在婆婆的耳朵上说了几句话,杜老夫人用惊异的眼光又上下打量着英才,把个英才看得无地自容,在地上转来转去。杜老太太还真开通,马上让八姨太给英才道了个万福表示感谢。
其实,这八姨太江海花,就是专门来看英才的,想向他表示谢意。这个年轻人那天的出现,再加上那个枪法,那个帅气,就抓住了八姨太的心,不由人不去想:“今天他又救了自己,这难道不是天意吗?”
杜老夫人平时就最喜欢海花,今天一听又是英才救了海花,那个高兴和疼爱就不知对谁了,她嘴里不停的叨念:“天意,天意。”英才趁着这两个女人都在想这“天意”的时候,先行告退,返回了自己的房间。英才和两位伙伴将杜家大院的地形,院落的摆布,汇总了一下,觉得重要的还是出入庄园的通道,以及杜立三的兵力布置。看来突破点还在骑兵队的那队长,英才决定明天再拜访那队长。真是天有不测风云,那个杀人魔头杜立三回家了。
杜立三前几天接到日本人的邀请,去旅顺呆了几天。当然这些日本人是有目地的。日俄战争日本大胜,他们把奉天已经当成自己的领土,排兵布阵,在旅顺设立了海军基地和总督府,在几个重要的城市设立了屯兵的军营,接管了吉林以南的铁路,又在大部分的府县设置了有日本宪兵的警署。所有这一切都是,“要保护日本人的利益。”原来曾为他们利用去打击俄国的各种力量,现在他们想通通塞进中国的军队里,一方面平定社会,为他们的经济活动铺平道路,另一方面,再培植一支亲日的武装力量。
杜立三在旅顺玩了几天,觉得没什么意思,这家伙不赌不抽不喝酒,出门就想家里那几个老婆。日本方面要求他参加清军,并答应他的队伍有多少人,就给他另发一份军费,武器由日军提供,但是在中日双方发生冲突时,他要听从日军的命令。杜立三觉得没什么不好,咱就是靠日本人做大的吗!可是又一细想,就是觉得有些算不过帐来。他没有在日军的文件上签字,就急匆匆地返回了青麻坎。他这是要和家里人商量商量,怎么办对家里最合算。
晚上,英才发现下院的保镖过来接走了杜老夫人,“这杜家一定是有什么大事情。”大约过了一个时辰,老夫人回来了,上院的丫环张罗着老夫人休息,没想到老夫人叫英才到上房来。要问他几句话:“孩子,你在外面见识多,我有事想问问你。” 英才回答:“您说,我这儿听着呢。” 老太太问道:“这日本人是好是坏?”英才一愣:“您怎么问起这个来了?”老太太说:“你是怎么想的,就怎么说。”英才一看,说就说吧:“要我说,俄国和日本都是狼,是狼总要吃肉的。” 老太太又问:“那当官军好吗?”英才更糊涂了: “这个我说不清。”老夫人看着英才为难的样子,笑了起来,她对英才讲:“我家一年收饷银无数,这日本人让我们去投官军,那点军饷都不够喝西北风的。”日本人让杜立三去投官军?英才觉得这情况太复杂了,随口问道:“那您是什么意思···?” “你说呢?”老夫人笑而不答。
英才见天色已晚,便告辞杜老太太。他正要推门,迎面进来一个男人,中等个瘦长脸,一脸的凶像,尤其是那双眼睛,像狼一样放着綠光,这就是杜立三。
杜立三一进门,就围着英才转了三圈,上下打量着,也没说什么,挥挥手叫他走了。英才回到房内,还觉得后背阵阵的凉气逼人。夜半三点,睡梦中感觉有人小声敲门,英才跳起来从门缝一看,是那队长!英才想:“这深更半夜他来干什么?放他进来,看他要说什么。”英才将门打开,那队长闪身进来,马上将门关上说道:“小伙子,今夜你得马上走,杜立三要杀你!”几句话说得英才,真叫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那队长气喘嘘嘘地说:“晚上,杜立三叫我们安排明天一早练枪,我一听就觉得要出事。果然,吩咐下来,让我请出你来做陪练。按照他以往的做法,这就是要杀人了。当时我想,人家今天刚刚救了你老婆,明天你就要把人家杀了,这还是人吗?看来你必须马上走,要不就来不及了。”那队长拿出一张他画的地图,原来青麻坎通往山外只有一条路,其他全是迷魂阵,进去就出不来。“这条路一共六道密门,走错了一样活不成。门的迷语全在图上,你马上走吧。出去出不去,看你的运气了。”说罢,那队长又急匆匆地离开了。此时英才倒冷静了,他回忆见到杜立三当时的情形,肯定杜立三对自己不怀好意。“至于为什么···这个说不清,总之是对自己有了怀疑,这小子杀人如同碾死个蚂蚁,问题是现在应该怎么办?”英才一条一条地分析着,最后,他决定不能走。
英才是这样想的:“要是我走了,那队长就活不了,男子汉大丈夫,我不能让别人替我去冤死。再说情况发生了变化,还没完全弄清楚,走了就是没有完成任务。还有那队长拿来的地图,也没有标明通道中的守军地点和人数,能出去并不表明能进来。最后是我走了,两个弟兄怎么办?现在叫醒他们又会惊动他人,这样谁也走不了。”英才在地上走来走去,想着办法。思索了一会儿,英才对自己说:“只有这样办,或许还有机会。”他是这样考虑的:“首先,明天一早将地形图和通道图交给同伴,告诉他们这里的情况,安排他们马上离开。然后,去见杜立三,见机行事,若能除掉杜立三,就又省了大劲儿了。其次,到上房取老夫人的枪,若借不到就拿树上的飞镖防身。最后若被暗算,就让弟兄们把我的包袱送回黑家窝铺家里。”想到这儿,英才也有点黯然,可很快他就摆脱了这种情绪,“嘿嘿,咱还不知是谁死谁活呢!”英才合衣休息了一下,天就亮了,上房已经有了动静。英才马上束好身,走到院里,准备陪老夫人练飞镖。
杜老夫人照例起得很早,可今天她显得有心事,练飞镖,扔了几支后,就坐下想事。英才站在旁边,感觉老人镖打得没有目标,东一支西一支,好像在向谁撒气。一会儿,下院的保镖请老夫人,说八姨太请老夫人品茶,老夫人把镖带交给英才,对他说:“那你就在这练吧,我去去就来。”老夫人走后,英才发现房里有四个丫环,门口院里保镖各两人,要找枪实在无法动手,好在老夫人的勾形镖带放在院里,上面插了六支镖,英才将镖带束在上衣内,就马上去找自己人。
英才向两个弟兄交代了新的情况,这两人说什么也不走:“要走就一起走,要死也一起死。”这时,骑兵队来了两个骑兵,通知英才去陪杜大人练枪。英才向弟兄们使了一个眼色,就翻身上马随着骑兵去了。
两个骑手把英才领到庄外树林中的一片开阔地,地面上长着苦鞠和六叶草,那星星点点的黄花,白花,给这个林中空地增加了不少宁静和凄凉。在松树林旁边,早就站好了一排杜家兵,英才心想:“看来这儿就是杜立三杀人的地方。”这些杜家兵也不知是杜立三叫来接受恐吓的,还是这些人见多不怪来看热闹的,他们七嘴八舌的说着话,把树林里吵得乱轰轰地。英才一下马,就看见那队长正用诧异的眼光看着他,那眼光里包含着惊异,同情,佩服,无奈。他们对视了一下,那队长就转过身去了。
这时,杜立三到了,只见他青衣青褂,腰间束一条四寸宽的綠丝带,斜插着两把日本手枪,足蹬软底黑靴,披着一件外黑里红的斗篷,在两个保镖的陪同下,威风凛凛地来了。他的保镖让人们向后退,然后招呼英才过来。英才走到空地的中间,目测着距离,在离杜立三三十米远时才停下来,英才提醒自己,要随时保持有效距离。杜立三让他站住,告诉他枪子无眼,问他害怕吗?英才笑笑:“怕到不怕,只是觉得不公。”杜立三大笑:“天下哪有公道,我的枪往上往下谁也没谱,从来我就是用人来练的,让你陪练,是看得起你,顶好你的鸡蛋就是了。”英才大喝一声:“我有一个要求,不管谁开枪,我都得能看清他的样子。”杜立三笑了笑:“这个好说,让你看个清楚。”他让人装了一袋子鸡蛋递给英才,然后和两个保镖站成一排,抬手举枪等着英才往头顶上放鸡蛋,全场刹时静肃。英才慢吞吞地从袋子里拿出一个鸡蛋,只听得“啪”的一声,杜立三枪起蛋碎,弄了英才一手一身。英才顿时怒火万丈,刚才的紧张全部变成了仇恨。其实,这是杜立三惯用的猫吃老鼠前玩老鼠的做法。一片稀稀拉拉的叫声:“打得好!”英才心想:“这杜立三的枪法还真是不白给哪。”借着擦手哪一瞬间,就听到“唰,唰,唰,”三支飞镖把杜立三和保镖的三把枪全都打落在地。这时对面的三个人马上又掏出另一支枪,在人们的惊呼中,英才又一次“啪,啪,啪,”用镖将他们的枪又打飞了。这勾型镖它是旋转着的,所以两次都把对方的手枪甩到几丈远。全场的人都惊呆了,那两个保镖张着两只手,不知所措地站着。后面那一排人早就全趴在地上了。杜立三这时才定睛,认真地看着眼前这个娃娃,心里也在说:“这小子,还真有两下哪。”
英才高度紧张,感觉到浑身燥热,对面的人也是同样,谁都不敢轻举妄动。这时一匹马飞驰而来。

作者简介 :赫连佳新,笔名秋叶。是中国北方有影响的作家和诗人。他在文学作品中曾以佳新、小成、赫连、秋叶署名。赫连佳新是中共党员,满族,共和国同龄人。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生于东北,成长于内蒙古,曾经在经济领域工作多年。他作品主要以文学著作和诗词为两个方向。文学作品突出的有超长篇历史小说《关东秋叶》(已出版一、二、三部,四、五尚在创作之中。整个小说为五部,四百五十万字。) 赫连佳新先生的文学作品坚持对历史的尊重,突出爱国主义,着眼于普通人的真善美,在文学作品中注重对科学知识的传播。他的小说涵盖三个阶段,即历史、现在和未来。《关东秋叶》(1887年-1939年),是一部超长篇历史小说,是描写东北人民,在“九一八”以后,自发组织的“义勇军”,进行抗日的故事。《叶赫食府》是表现现代社会普通老百姓的故事,小说努力表现中国老百姓,那些社会底层小人物生活中的遭遇,和他们内心的纯真善良的品质。而三十万字的小说《翡翠公主》,是作者进行的新的尝试,介乎于历史和现在的穿越爱情故事。赫连佳新先生近期开始构思《科幻奇案系列小说》,现在已经由中国文联出版社,重点推出了《电脑骑士》、《幽灵球队》两本小说集,而后面更加精彩的《贝湖魅影》和其他的故事也在创作中……。这个奇案系列,是描写世界科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离奇案件,以及社会对向未来发展,产生一些令人担忧科技事件的科幻小说。在文学创作的另一个方向,他以秋叶署名的诗词,已经深入人心。近几年诗人的诗作已经多达几千首,他的诗歌细腻优美朗朗上口,为很多的诗友所爱。诗人秋叶(赫连佳新)特别对古词偏爱,他的百花词是很多诗友的最爱,诗句优美,不拘泥于格式。而他的散文诗则偏于叙事,把对祖国、家乡、人民的热爱,表达得淋漓至尽。《关东秋叶》一二三部,经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制作,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广播小说形式,广播小说已经在中央电台《作家栏目》播出,在各省的广播电台和新媒体都已经和正在播出,反响极为热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