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译者简介:
吴伟雄,广东新会人,英语译审。中国翻译协会四、五届理事(1998-2009),专家会员。2011年中国译协授予“资深翻译家”荣誉证书。好为诗词佳句译事票友。先后在广东肇庆和云浮两市从事外事管理和翻译工作。2006-2017年,受聘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授《汉英互译》、《英语诗歌选读》和《中英诗歌鉴赏》等。在《中国翻译》,《中国科技翻译》和《上海翻译》发文16篇,出版编著5本。2005年在中国译协和桂林市人民政府合办的“桂林山水甲天下”名句国际译文征集活动中获连珠三奖:优秀奖(第一名),入围奖和鼓励奖。

《咏蛙》诗前后两版试译
译|吴伟雄(中国)
咏蛙
文/(唐)李世民
独坐井边如虎形,
柳烟树下养精神。
春来唯君先开口,
却无鱼鳖敢作声。
Ode to a Frog
By LI Shimin(Tang Dynasty)
Translated by WU Weixiong
You sit a tiger’s crouch by a well at ease,
And save your vigor under willow trees.
To greet the spring, if you do not first call,
No fish or turtles could dare to sound at all!

咏蛙
少年毛泽东 改写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A Frog’s Song
Rewritten by Young MAO Zedong
Translated by WU Weixiong
I sit a tiger’s crouch by a pond at ease,
And save my vigor under shady trees.
To greet the spring, if I do not first call,
No worm could dare to make a sound at all!

译后小记:
今年3月5日是惊蛰节气日。惊蛰前后蛙先声,唤起百虫合奏鸣。有《咏蛙》诗咏此盛况,然网传多版争论大。陈安吉在《党的文献》2002第2期指出,“所谓毛泽东少年时代的诗作《咏蛙》。该诗最早是由1987年7月17日《羊城晚报》发表的一篇不足200字的短文‘披露’的。”他认为未有确据让人“确信毛泽东写过咏蛙诗”。孙玉良在2014年-2月24日的《价值中国网》发文指出,“这首诗不是毛泽东的原作,至少史上还有五位知名人士争夺《咏蛙》诗的版权”;“至于版权,说句公道话,本着‘众生平等’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不须为尊者讳,自然应该属于千三百年前的唐太宗。后来者或改一两字,或改三四字乃至更多,不算抄袭,只算初学诗者临摹改编罢。”
不管如何,《咏蛙》诗研究之余,值得一读。不才选取该诗前后两版译为抑扬格五音步英诗如上,也在译文中试示改写的痕迹。


本期总编:静 好
本期推送:厉 雄 海外诗译社社长

注: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