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钟南山院士请教病毒学的几个问题
作者:珞珈齐天(齐义鹏)
本人一生无所建树,但也参加过不少国内外学术会议,一般而言,论文报告12分钟,讨论3分钟,允许听众提出各种不同的观点和问题,进行平等讨论。
在此次全国巨大的新冠病毒疫情的大讲台上,您钟老院士主讲了一篇大的论文报告,我作为14亿听众之一,听了您的报告,受益匪浅,但也有一些不解之谜,不揣冒昧提出,如蒙不弃,小可此生之大幸也。
我与您素未平生,但您大名鼎鼎,振聋发聩,虽是同龄人,也有天壤之别。专业方向相近,不无讨教之处,故而小可对您尊之曰“钟老”,以示尊敬。
一、关于病毒人传人的问题
钟老第一次和北京专家到武汉,对新冠病毒是否人传人的问题,观点似乎并不一致。北京专家坚定地说,病毒不能人传人。不知什么原因,钟老却说,“不排除人传人”。这是一个模棱两可的滑稽回答,决策者和广大听众要的是Yes(+), No(-), 而不是yes/no(士)。
专家一句话,彷徨的是武汉人,让武汉白白耽误了早期20天的大好防疫时间。这个责任该由谁负?事实证明,百姓们一大板打在了高院士等人身上,他们在劫难逃,您却落得清闲。
直到1月20日,钟老才坚定的说,“病毒可以人传人”。或许您有难言之隐,北京8个院士,尤其高院士身份显赫,世界著名,您却单枪匹马,惹不起,只好言不由衷。或许您上了年纪,记忆一时“短路”,想不起病毒学基本知识。其实,对小可而言,引我跨入病毒学大门的是我的恩师武汉大学高尚荫院士。

记得,在本科期间,高先生给我们讲授“普通病毒学”,他那博学多彩上海话,至今仍然记忆犹新。他说,病毒是一个介于生命和非生命之间的无细胞生物,在体外病毒是“非生物”;在细胞内,病毒是“生物”。由此决定了病毒最基本的遗传特性是“感染”其他生物细胞,得以传承香火。
当然,病毒无神经系统,不可能有思维,这就是武汉大学另一位著名教授何定杰先生给我们上课时说的,低等无神经生物的一种“合目的性”。他风趣地举例说,人为什么生出两个耳壳,不就是为了“戴眼镜嘛。”这就是“合目的性”,我们年轻学生哄堂大笑。何先生又说,母昆虫产了一大堆虫卵,精疲力竭,需要营养,雄昆虫看到一大堆虫卵,家族新旺有望,义无反顾的把自己当成食物,给母昆虫吃掉了。何等悲壮!这也是“合目的性”。

医学病毒,动物病毒,植物病毒,昆虫病毒和细菌病毒,千万病毒,芸芸众生,都以“合目的性”感染其宿主。那么,一月初,您和北京专家发现了新冠病毒肺炎病人,病毒学家立马就会作出“人传人”的结论。遗憾地是钟老和北京专家都忽悠了公众。好在1月20日您当机立断大无畏的宣布,“新冠病毒可以人传人。”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才扭转了乾坤。这是您的功绩。
二、关于病毒的传染途径问题
钟老和李院士早些时候在武汉说,“病毒主要通过咳嗽飞沫传播”,“病毒在空气中和玻璃上只能成活1--2天”。院士一言九鼎,成了指导武汉防控疫情的良方。不怕您生气,这一“良方”贻误了武汉的防控部署。
从病毒学角度说,病毒是介于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无细胞分子生物,一般而言,病毒体的全部组成就是核酸和蛋白质,蛋白质外壳占据着病毒体积的90%以上,不含水分。在体外,病毒是无生命的,就像一粒河沙。但是,与河沙不同的是病毒具有潜在的生命能力,一当无生命的病毒颗粒遇到它的宿主细胞,它便“如梦初醒”,迅速地感染细胞,从此,病毒在细胞里“如鱼得水”,把它的生命表现的淋漓尽致。病毒可以感染一切生物,但却没有任何生物可以感染病毒,因而,病毒蛋白是不会腐烂的。就像一块石头,没有大自然的风化,他将永远存在,谈何生死,此所谓“海枯石烂,不改毒心”吧。
所以,我的观点是,在没有人为的自然的外力干预下,病毒是不会死的,哪怕冰冻雪埋,它也不死。进入细胞,又可复活。在自然界里,病毒不死的事实太多了,水稻立枯病毒,昆虫多角体病毒,年年发生,难道是谁在田里散布病毒了,没有。是它们自己在土壤里长期不死,由于农事操作而死灰复燃罢了。1918年西班牙流感(H1N1)大流行,到今年美国H1N1流感大流行,H1N1流感病毒在自然界成活了91年,再次卷土重来。话到此处,公众应该明白了,两位院士说,在空气中、物体上病毒只能成活1--2天的说法不是有点无知嘛!
由于您们一句话,使得武汉疫情防不胜防,造成巨大损失。
关于传染途径:
传染病的传播除了咳嗽、飞沫、接触、气溶胶等短距离传播外,主要还是空气传播,其实,咳嗽、飞沫、气溶胶都是水分、空气和病毒的混合物,只有在10米以内才能有效传播,因此,我的观点是,这些短距离传播不会引起病毒的大规模爆发。咳嗽、飞沫和气溶胶在空气中,水分很快蒸发,留下的只有病毒,病毒在空气中的传播,才是此次疫情爆发的直接途径。
您们院士一句话成了决定了武汉防控病毒的政策,只注意短距离的咳嗽、飞沫传播,无人提及空气传播,空气是病毒的大本营,是引起大规模传播的主要途径,您们陷入误区,不能自拔。
三、关于隔离和戴口罩的问题
隔离和戴口罩是钟老院士在此次疫情中的得意之作,是钟老的大贡献,起了很大作用,我为钟老点赞。
但是,我的观点是,隔离戴口罩只能是一个在“防”字上做文章的消极防御措施,不是一个在“消”字上下功夫的消灭病毒的积极措施。疫情当前,怎一个“防”字了得。
一场战役的指挥员,如果只“防”敌人进攻,不去消灭敌人,是一个失败的将军,战争的目的是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只防不消,那是防不胜防,最终只有被敌人消灭。
此次我们和新冠病毒之间就是一场战役,不能只提“防治”,应该提“消防”,“消”字当头,消灭病毒。试问:隔离是拒病毒于门外,拒之不了!戴口罩是挡敌人入侵,挡之无效!所以,“防”字领先,能防死了多少病毒?只怕寥寥无几。
钟老院士应该知道,口罩的孔径大概只有3微米左右,可以挡住大的细菌,但是,对于病毒却是力不从心,病毒以纳米计,口罩是挡不住的。
这里,我又想起了我的导师高尚荫院士在上课时的教诲,他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他说,俄国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发现烟草得了“花叶病”,他以为是细菌感染,可就是无法找到病原体,有一天他灵感大发,他将病叶汁液用细菌过滤器过滤,再用不含细菌的过滤液感染烟叶,他成功了,烟叶被无细菌的过滤液感染,由此,他第一个发现了“烟草花叶病毒”,他命名为“滤过性病毒”。这个故事生动的告诉我们,口罩是挡不住病毒的。

请不要误会,我绝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反对隔离和戴口罩,因为口罩可挡住灰尘和微粒,当然,也就挡住了被夹裹的病毒。
我们应该在隔离戴口罩基础上,应有更积极的消灭病毒的举措。例如大面积消毒。病毒外面有一层厚厚的蛋白质外壳,因此,原则上,凡是能使蛋白质变性的化学药物都可作为消毒剂,在办公室、医院、商店、隔离区、街道、地面、广场等等广泛喷洒。
四、关于无症状带毒者的感染问题
2月18日,在广东防疫会议上,有人说,河南有感染者不发病而潜伏94天之久,河南信阳吴xx从感染到确诊34天,钟老说,“潜伏病毒有多大的传染性,现在还要打个问号。我并不觉得奇怪,总有例外嘛”。
钟老似乎相信,无症状长期潜伏者没有传染性,非也,请看:
一月初发生的公主号邮轮事件,钟老应有耳闻。一香港老者在横滨港下船,经检测已感染新冠病毒。他下船了,可是他在船上的两天时间留下了大量病毒,害了邮轮,害了乘客,感染了466人(包括111名无症状阳性)
一对华侨夫妇1月22日回加拿大,男人被确诊为新冠病毒肺炎,经治疗出院,2周后,其体内病毒仍为阳性,感染了他的女人,但无症状,体内病毒也是阳性。珠海某小区保安从湖北回来复工,28天后被确诊,引起妻子被感染。
以上事实充分说明,无症状带毒者具有很强的感染性。这是为什么?
病毒在面临灭顶之灾时,为了“合目的性”的保存自己的种族不被淘汰,都要经过突变重组而进化为一种能适应当前环境的新变种、或获得新的生活策略。新冠病毒应该也不例外。它把自己的潜伏期3--14天而无限延长到了近100天,为了生存,病毒必须减低毒力(公主号上病人死亡率只有0.05%),与人体和平共居,由原发感染过渡到潜伏感染,在人体某些神经节或细胞中,把自己的基因组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伪装“合法居民”潜伏下来,与细胞基因组同步复制。
潜伏期与潜伏感染显著不同。所有病毒都有潜伏期。在潜伏期病毒的基因组复制转录,蛋白表达合成,子代病毒装配。待子代病毒增殖到一定数量,病毒武装到了牙齿,如是病毒开始兴风作浪,人体表现出病症。
潜伏感染是某些病毒感染人体之后,由于人体免疫力的强大或由于病毒本身的遗传特性,还不能立即开始复制表达、合成装配,如是乎病毒伪装“好人”,像特务一样“潜伏”下来,与当地“居民”为邻,相安无事的共同生活。“特务”不改使命,它们时刻窥探时机,一有“凤吹草动”,它们马上就会投入“战斗”。
病毒感染人体,每种病毒都有潜伏期,潜伏期长短不一,但并不是每种病毒都有潜伏感染。

具有潜伏感染遗传特性的病毒在潜伏感染期间是否感染他人,要根据病毒本身的遗传特性而定,埃博拉病毒在潜伏期不会传染。脊髓灰质炎病毒在潜伏期可通过粪便传播。乙肝病毒在潜伏期有传染性。
最典型的潜伏感染病毒是艾滋病毒(HIV),其潜伏感染时间为0.5—20年,
艾滋病毒潜伏在人体脑脊液中,它把自己的基因组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与宿主基因组共同复制,任何药物对它均不起作用。一有机会,它们就会脱离宿主细胞,下行进入病人器官,造成感染,出现可怕的症状。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脏器中均含有艾滋病病毒,具有传染性。由于潜伏感染,有的患者将成为艾滋病毒的终生携带者。

结论:新冠病毒很有可能,按照低等无神经系统生物的“合目的性”法则,经过突变重组,获得了潜伏感染特性,仍具有感染性。我向钟老进言,千万别小看了这个病毒,其无症状带毒者具有较强的感染性,再不要“打问号”和“有例外”了。
五、关于疫情高峰和拐点的问题
自全国疫情爆发后,疫情拐点和疫情结束时间是全国公众密切关心的大事。不少专家手上掌握着大量信息,他们有条件预测拐点和结束时间。有专家说,疫情将在元宵节出现拐点,当时,百姓们一片欢呼,感谢专家,翘首以盼元宵节(2月8日)早日到来。
一月28日,钟老院士说,全国“疫情将在一周或10天左右达到高峰,出现拐点,然后开始下降,不会再增加了”。
从以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1月28日全国(含湖北)新增1459例,然后一路攀升到2月4日的3887例,以后下降到2月11日的2015例。突然在2月12--13日,新增确诊人数登山式到15152和5090例,14日跳水式下跌到2641例,17日跌破2000例,19日跌破1000例,直到今天(3月3日)的120例,疫情直下,一泻千里,往日嚣张,再也回不了头。
从全国(除湖北)新增确诊病例来看,1月28日新增619例,然后一路攀升到2月3日的890例,然后下降到元宵节(2月8日)的509例,以后跌破500大关直到2月16日的112例,跌破100大关(期间2月20日反弹上升到258例)达到2位数。由2月17日的79例到2月24日下降到1位数(9例),直到今天的2例。

将全国含湖北和不含湖北新增确诊病例数进行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二者新增病例的动态走势基本一致,有基本一样的曲线图谱。
1),高峰期基本一致:不含湖北组的新增高峰期在2月3日,达到890例;而含湖北组的高峰期2月4日,达到3887例。
2),反弹期一致:两组数据均在2月20日,确诊病例数反弹,不含湖北组由2月19日的45例上升到258例,再下降到31例。含湖北组与不含湖北组有完全相似的动态,在同一时间由820例上升到889例再下降到397例。
3),上述分析是在不考虑含湖北组(2月12日)的一次不明原因急行登山,新增病例突竖爬坡的数据,网上估计,这是由于基数太小而造成的误差,本人也只能随心从众了。
4),由此,本人认为,钟南山院士对新冠疫情的高峰期和拐点预测是完全正确的,正如钟老1月28日所说,此次疫情大约在7--10日左右达到高峰,出现拐点,以后,确诊数就不会再增加了。事实的确如君所言,感谢钟老。
六、关于疫情结束时间
钟南山院士胸有成竹地说:“国外预测,我国疫情在5月甚至6月结束,我说4月底基本控制,看谁正确”。
钟老不是无的放矢,他是有实践依据的,我支持钟老院士。
1)第一批2月下旬疫情结束省市:2月20日到2月29日已宣布结束疫情的省市计有:辽宁(20/2),贵州(20/2),湖南(21/2),吉林(21/2),宁夏(21/2),海南(23/2),浙江(23/2),甘肃(23/2),江西(23/2),广东(24/2),新疆(25/2),河北(26/2),山东(26/2),上海(27/2),江苏(27/2),重庆(27/2),福建(28/2),云南(29/2),山西(29/2),共19省市。
2)第二批3月上旬疫情结束省市:安徽(3/3),陕西(3/3),广西(5/3),河南(7/3), 内蒙(8/3),天津(10/3),北京(10/3),黑龙江(10/3),四川(10/3),共9省市。
3)第三批3月中旬疫情结束省市:湖北(15/3)。
4)第四批3月底或4月初疫情结束省市:武汉市(31/3)。
七、小问题,大关系,提请注意
2月25日,钟老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说:开放景区,我觉得很有必要。在另一个场合又说:春运返程,我不觉得是个很大的问题。因为回家过年已10多天了,要感染也过去了,这个病也过去了,他有就有,没有就没有了。
为今之计,此话不太合适。但它不是病毒学问题,无须评论。(全文完)
关于作者 近期发表的科普论文:
1,武汉大学齐义鹏教授就新冠病毒肺炎讲座(4课)
月光诗苑2020,2,7发表,阅读834,喜欢3, 评论11。
2,新冠病毒来源及其防控
北京头条,昆明头条,呼和浩特头条,2020,2,13--2,17阅读10.4万,喜欢15,评论54。
3,请您走出新冠病毒疫情的4个误区
北京头条,阅读10.1万,喜欢17,评论62。
4,蔡国帅副教授取得新冠病毒研究重大成果
2020.02,20北京头条,黄鹤诗苑,阅读9.8万,喜欢19,评论40。
5,浅析新型冠状病毒潜伏期
张扬诗苑,2020,2,23,阅读6.8万,喜欢12,评论28
6,新冠病毒,覆灭前夕话机关
北京头条,2020,2,23. 阅读6.7万,喜欢12,评论18。
7,珞珈齐天抗疫新冠病毒诗词选集
(张扬)北京头条,2020,2,26,阅读6.0万, 喜欢16,评论36
8,珞珈齐天抗新冠病毒诗草
(黄鹤诗苑)北京头条,2020,2,28,阅读2.5万,喜欢1,评论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