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招安之后,这县衙里的董部安县太爷可坐不住了。这董太爷是中原人,他六次乡试,三考秀才,好不容易才熬了个七品县官,在这任上也六七年了。这老举人头发都快掉光了,牙也缺了几颗,一心就想升官发财。北镇是个没人来的地方,匪多地贫,关外日俄又打仗,就这样还得谢谢京里的官老爷,那户部把他补缺放在这个位置上,要不还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才能当上这个官。来到任上一看,冯麟阁这土匪大绺子呆在北镇,他虽然嘴上说不收税不拿捐,可这小小的北镇县那点油水还是全让冯麟阁刮走了。他兵多势大,富户商贾有事就往人家那里跑,好处当然是人家的啦。一个小小的县衙如何惹得起他,这清水衙门官儿当的,真是憋缺呀。好不容易盼到冯麟阁招安了,想着他把队伍开走,没想到人家在这北镇倒扎下根来。原来不管他绺子多大,那毕竟是匪,逢年过节的,山上二掌柜还送些钱来孝敬,这招了安,这点小钱也没了。你说他那成百上千的队伍摆在那儿,压得你都喘不过气来。虽然说他将收捐纳税的权力移交过来,可去年打仗钱粮吃紧,那冯大掌柜一下就将这辽西狠刮了一回,还給百姓们出了个三年免税免捐的手续。平心说来,北镇比辽西其他地方出得少,“这几年我要比人家关里,那就是个穷光蛋了,呆在这衙门里还不是喝西北风啊。”论级别,那武官四品又要大这文官七品好几级,董县令心里真是又恨又急。
一日,董县令到北镇庙烧香,请了个签,一看是下下签,对得一符上有:“人生多苦愁,矮檐需低头,若得搬山志,翻身或可求。”没办法,这矮檐下就得低头,所以每两天就过来给冯大人请个安,套个近乎吗。一开始冯麟阁还挺得意,这时间一长,那董部安又磨叽个没完,就烦开了,对那个老县令说:“今后没事,请董县令就不要来大营 了。”搞得董县令灰溜溜的,心里恨得牙都咬的咯吱咯吱响,可决心下得更大:“你也别太小瞧咱,我这热脸贴了冷屁股,今后还要来的更勤了呢。”
冯麟阁统带当紧要办三件事,一是将西路巡防大营设在北镇西门,二是招兵买马,先补齐一千二百的兵员人数,使麾下兵员足额。他对效罗说:“咱不做那喝兵血贪兵饷的事,可这队伍是能多就多。”三就是训练队伍,使他们能打能冲, 冯麟阁统带雄心勃勃地对大家说:“ 是一个让辽西人提起来就自豪的骑兵部队。”设立新营盘的事交给了汲金纯,地点还是两年前早就看好的,这地方背靠山,山根有一个废弃的村庄。圈地,征用民房,盖兵舍,盖马厩,围墙等等,算了一下,最快也得明年七月才能搬到新营房,冯麟阁交代:“好好盖个营盘,干脆等一年再说吧。”征兵补员的事已报盛京总督府,只待军费拨下来,就全面开始。
效罗找来一本北洋《新兵操典》,拿着它来找冯麟阁,对他说:“统带叔,我们是官军,那就得正规的训练了,你看这个行不行?”冯麟阁看了一下:“好,太好了,今后你就是督导官。”效罗认真的问:“我的官有多大?全营都能指挥吗?”冯麟阁点头:“能,能。”效罗高兴了:“好,那我就让李奎武管带按书上说的,枪炮演练,加上我们原来习武,马术,这每日要操练四个时辰,统带要带头,各营管带也不得有误。”效罗热衷于与军事有关的各项事物,而且做事特别认真,这西路巡防营也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练兵活动。
一九零六年秋,冯部招安这就一年多了,北镇地面上小绺子早都全跑了,老百姓生活安定多了。日俄战争结束后大量关内的农民,又拖家带口地涌到关外寻找生活出路,北镇正好离沟帮子火车站不远,又是北上东去的必经之路,这人来人往的,县城也更加繁华了。七月十五的盂兰节刚过去,一天,屯兵屯的屯长派人来向效罗报告:“原先跟着金寿山的一伙绺子,有二百多人,因不满意金寿山,跑来投奔杜立三,在山下赵屯。听说也有人想投冯爷,正犹豫不定呢。”效罗马上向冯统带汇报:“统带叔,这连枪带人二百多骑,还是打过大仗的,可不能让他归了别人,今天他投也得投,不投也得投,就归了咱西路了。”冯麟阁一听,比效罗还急:“效罗,你真是我的好参谋。快,快集合队伍!出动两营人马。”几百人的骑兵队伍哗哗地就出发了,大白天把个赵屯围的铁桶一般。冯麟阁带着效罗和几个卫兵走进屯子里,一边用鞭子抽着马靴,一边大声嚷嚷:“哪来的绺子,见了冯老爷还不出来啊!”这时从一处院子里,跑出来两个穿着官军服装的人,向冯爷行半跪礼,边行礼边说:“哎呀,是冯爷,小的们这里有礼了。”这一伙人还真是从金寿山那跑出来的,带队的是两个人,一个叫白廷,另一个叫凌夷。原来都是金寿山手下的队长。冯麟阁问他们:“在老金手下干得好好的,怎么又乱跑起来?想自立山头?”两个人忙说:“哪里,只是···,”看着他们欲言又止,效罗拉了一下冯麟阁,指了指前面的房子:“二叔,回屋里说。”冯麟阁一挥手,进了院子,白廷小心的看着冯麟阁:“这是我二舅家,暂时歇一下脚,不敢打扰冯爷的地面。”冯麟阁接着说:“这官军行军是要派单的,你们干什么来了?”白廷回答:“冯爷说的是,我们实在是无奈才出走的。”进了屋里,白廷的亲戚那老两口就要给冯大人叩头,冯麟阁连忙拉住,对他们说:“老人家,我和你外甥是朋友,现在都为朝廷效力,您就不要行此大礼啦。”冯统带把马靴一脱上了炕,盘腿坐在小炕桌旁,拿起一个大碗,喝起茶来。接着对白廷一摆头:“说吧,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来,那个金寿山花惯了大把的银子,招安后,没有来钱处了。算起来给了个统带,人数本来才五百,可硬报了一千人。就这些军费也不够他花的,他于是想了个招,叫 “补交官位费”,这不,又卖起官来。 白廷垂头丧气地说:“管带一千两,帮带五百两,不拿钱,你就休想。朝廷发的委任那是废纸一张啊。哥几个请金爷开恩,要知道这几年全为金爷卖命了,自己一个子也没有留下。商量了一下,打发了一个救过金爷的士兵去求情,没想到金爷把人拉出去就毙了。你说我们还能再留下?趁着训练,就奔着您这儿来了。”白廷低着头:“有何打算,冯爷要是不嫌弃···”白廷正要说下句,一直没说话的凌夷接过话茬:“冯爷过去是大家公认的綠林中的泰斗,现在也是巡防营中大家敬重的人。我们想让冯爷給主持个公道,不知冯爷愿不愿意?”冯麟阁面目严肃:“有何想法,一一道来。”凌夷说:“让我们再回金寿山那儿,我们是坚决不回去了,要去哪儿现在还未定。拉杆子再上山也未必,投前路张作霖也是一条光明道,或者留在冯爷这儿。可不管去那儿,都得把金寿山的事搞清,让我们心服口服。”这凌夷是个有头脑的人,说出话来还就是不一样。冯麟阁觉得小小的队长还要讲条件,不觉有些生气:“你这···”效罗拉了冯麟阁后襟一下,冯麟阁马上明白了,把话转了回来:“你说的好,这个主我做定了。先安顿下来,五日之内,我给你个说法。我们是官军,不是绺子,做事要有规矩。”白廷在屋里对冯麟阁又行了个抱拳礼:“冯爷,有您这话,我们就跟定您了。不过您说的,五日之内,咱可一言为定。”冯麟阁说到:“若不在五日之内已有结果,或我老冯做事不公道,以后随你们自己做主。”
冯麟阁把白廷一行人先安顿在大营里,吩咐好吃好喝的安顿下来。效罗提醒冯统带:“金寿山这可是胡闹,朝廷招安已跨两年,当年文告,官位无缺,指名道姓。岂可擅自变更招卖,真要告他一个贪饷攫官就把他拿下了。这二百多人,现在已经是我们的囊中之物,只是这件事要办好了,让他们心服口服。正好树我西路巡防营冯爷的威信,在綠林和官府面前,对我们都是好事。”冯麟阁点头称是。 经过细细思考,冯麟阁給金寿山写了一封信:“你部叛众二百余人,被我挽留于山,望你火速前来议事。”另外又給巡防营张锡銮总办写了一封信,毕恭毕敬邀请他来指导军务。不出所料,张总办和金寿山全都来到了。这金寿山是个綠林里的败类,贪得无厌还朝三暮四。他当年害了两次张作霖,领着俄国人没少祸害中国的老百姓,这辽西想杀他的人也不在少数。他一看俄国人不行了,赶快转风头,又投到日本人这面来了,紧跟着,因为他参加过日俄大战的几次战斗,就被招安又变成官军了。这回呀,他以为冯大哥是給他出头,所以只带了几个亲信就赶到北镇来了。
大营里的议事堂摆的还真像个样:正面是一具大条案,两侧有两排椅子,临时做了一块匾,上书“西路巡防营议事大堂” 。冯麟阁本来就看不惯这个小人,碍着多年金寿山一直在他面前小心翼翼,把他捧为老大,也就宽容了。今天有机会治一治他,也是大家都高兴的事。
张大人到了北镇,效罗就一直陪着他,跑前看后,嘘寒问暖,有功夫还向他请教相马经。 事后他向冯麟阁说道:“这孩子和张作霖手下的英才极为相像,聪明伶俐,将来是个将才。”冯麟阁自豪的说:“就是这个孩子,他和我一起从西伯利亚俄国人的地狱里逃回来的。别看他小小年纪,足智多谋和勇敢天下无二,你就是拿奉天省和我换他,我也不干!”张锡銮大人听了此言,不由地惊鄂良久。
效罗先让白廷和凌夷见了张大人,二人哭述金寿山盘剥弟兄的恶事丑闻,张大人一听大怒:“如此恶徒,杀了也罢!”效罗马上过来劝解:“张大人,这辽西的官军大部分是招安的,杀金寿山会引起巡防队伍猜疑,影响奉天的治安。好好教训他一下,打打他的气焰也未尝不可,不过这一切还要大人您来亲自定夺。”张大人连连夸奖:“好,好,小小年纪,考虑问题如此周密,难得难得。”其实张锡銮早就知道金寿山是个什么都占全的大坏蛋,这回犯在手上,非要狠狠地收拾他一下不可。
议事堂摆布的像衙门的审厅,中间张锡銮大人,冯麟阁西路军官坐在西侧,东侧留给金寿山一行人,椅子后面还排列两队荷枪实弹的士兵,以壮张大人声威。金寿山摇摇晃晃地进来,他还以为冯龄阁为他动家法呢,大咧咧的就上了主位。还没坐下,只听的一声喊:“奉天巡防总办张大人到····”就看见张锡銮官服蟒带走上台来。张大人大喝一声:“何人大胆,敢坐我的位子。”那张大人是正二品,和总督的官一样大。此外张锡銮为官清廉,铁面无私,且武艺高强,在甲午战争期间,他领军连克被日军占领的两个县城,到现在日军里知道他的人还是怕得不得了。金寿山招安时见过张锡銮,叫他这么一喝,那腿软的路也不会走了,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我,我这···”张锡銮喝到:“还不赶快给我滚下去。”骂得金寿山屁滚尿流,站在堂下,那腿上的肌肉,前后左右一个劲的转筋。
张大人开始审案。他的脸阴沉着,手边放着惊堂木不用,用手一拍这条案大喝一声!

作者简介 :赫连佳新,笔名秋叶。是中国北方有影响的作家和诗人。他在文学作品中曾以佳新、小成、赫连、秋叶署名。赫连佳新是中共党员,满族,共和国同龄人。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生于东北,成长于内蒙古,曾经在经济领域工作多年。他作品主要以文学著作和诗词为两个方向。文学作品突出的有超长篇历史小说《关东秋叶》(已出版一、二、三部,四、五尚在创作之中。整个小说为五部,四百五十万字。) 赫连佳新先生的文学作品坚持对历史的尊重,突出爱国主义,着眼于普通人的真善美,在文学作品中注重对科学知识的传播。他的小说涵盖三个阶段,即历史、现在和未来。《关东秋叶》(1887年-1939年),是一部超长篇历史小说,是描写东北人民,在“九一八”以后,自发组织的“义勇军”,进行抗日的故事。《叶赫食府》是表现现代社会普通老百姓的故事,小说努力表现中国老百姓,那些社会底层小人物生活中的遭遇,和他们内心的纯真善良的品质。而三十万字的小说《翡翠公主》,是作者进行的新的尝试,介乎于历史和现在的穿越爱情故事。赫连佳新先生近期开始构思《科幻奇案系列小说》,现在已经由中国文联出版社,重点推出了《电脑骑士》、《幽灵球队》两本小说集,而后面更加精彩的《贝湖魅影》和其他的故事也在创作中……。这个奇案系列,是描写世界科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离奇案件,以及社会对向未来发展,产生一些令人担忧科技事件的科幻小说。在文学创作的另一个方向,他以秋叶署名的诗词,已经深入人心。近几年诗人的诗作已经多达几千首,他的诗歌细腻优美朗朗上口,为很多的诗友所爱。诗人秋叶(赫连佳新)特别对古词偏爱,他的百花词是很多诗友的最爱,诗句优美,不拘泥于格式。而他的散文诗则偏于叙事,把对祖国、家乡、人民的热爱,表达得淋漓至尽。《关东秋叶》一二三部,经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制作,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广播小说形式,广播小说已经在中央电台《作家栏目》播出,在各省的广播电台和新媒体都已经和正在播出,反响极为热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