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山是千山山群的最高峰,当地老百姓称为首山,就是说它是首屈一指的高山。这里山势陡峭,站在山顶,可以看见千山的群峰险峻和早晚的蔼气缭绕。沙俄军队在首山的主峰上修有三层战壕,它们相互连接,到处是明碉暗堡,而且凡拐角处就有五角或多角的炮台。主峰上地势平坦,千年古树郁郁葱葱。战斗开始了,那大炮打得地动山摇,杀声震天。效罗他们在远处观战,从望远镜里看到,大树被一片一片的连根拔起,冲锋的士兵一排一排的倒下。虽然离得很远,那炮声震的耳朵几乎什么也听不见。打到九月七日,俄军终于退出了辽阳和前面的城防阵地,集中兵力去防卫沈阳城。冯麟阁的部队开到首山山下,想参加打扫战场,拣点洋捞,可日军不允许他们进入战场区域,他们只好呆在山下的清风寺里吹凉风。
效罗在寺里转来转去,看到这寺院很小,有一座碑上说明这庙建于上朝,就是明朝。它坐北朝南有三层大殿,原来有几十个僧人,战争一打响,这庙里就剩下了一个老住持和三个小和尚了。这院子里最显眼的是寺院里的一对绿松石做的石狮子,效罗记得爷爷讲过,“绿松石是护身之物,狮子是护法之神兽”。用它来做石狮子那真是大大的避邪,难怪这么大的战斗,清风寺竟然没有受到一点破坏。
后来公布整个辽南战役双方共死伤四万二千人,日本军队损失了二万四千人。可就是这个辽南战役,冯部就死伤近半数 ,出发时那一千子弟兵回去也就剩下五百人了。为了学习战争,在效罗的建议下,冯麟阁留下十个人做观察员,由汲金纯率领,做战场纪录。
很多熟悉的面孔不见了,效罗返回山上后,一连几天都不想说话,冯麟阁看着他:“我们死了那么多的弟兄,你是不是觉得二叔指挥得太笨了?” “不是,我们的人不会打仗,我们的武器也太差了,有的人死的太不值了。二叔,我有两个请求,一、我们是军人,可没有名分,要为国家效力,我们就应该去当官军,第二、我想上军校,学习打仗。” “好,我都答应,一有机会,就送你去外国学习指挥打仗,咱将来当大将军。”
日俄战争一直打到一九零五年的八月,才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结束。
汲金纯的战场观察小组,在战场上呆了将近半年,“我这才知道什么是战争,就是巨大的破坏和集中的屠杀。” 汲金纯每每想起后来的战斗,就不寒而栗。他向冯麟阁汇报说:“你们返回山上后,日本和俄国就在沙河地区僵持起来,日军抽出一个军返身进攻旅顺,就在那一个小小的老爷山上,就死了一万七千人,惨哪!” 在冯龄阁召集的汇报会上,汲队长每次都哆嗦地讲不完整。“进攻旅顺北面老爷山现在叫做二零三高地的,是乃木希典率领的日军第三军。我听日军一个参谋事后说,旅顺口战役是整个战役的关键,而老爷山又是俄军防守西线的制高点,它居高临下俯视着旅顺城区和港区,控制了老爷山,也就等于控制了旅顺港,所以,争夺老爷山就成了日俄双方关键的关键。” 效罗听着汲队长的讲述,脑子里就象看见了当时战场的景象:这座小山,宽三十米,长不足二百五十米,在这个弹丸之地,俄军用重炮和大量新型的马克沁重机枪防守。在山下用铁丝网,沟堑,汽油桶,设置了几重防线。那日本士兵不顾死活,一批一批地喊着天皇万岁冲上来,像大海的涨潮,一波又一波。每次在俄军马克沁机枪的扫射下,留下成百上千具尸体,可下一波浪潮照样涌上来。为了进攻二零三高地,日军动用了六万四千人,六十门火炮发射了一万多发炮弹,还从它国内调来二百八十毫米巨型海岸炮,发射了两千多发一人搂不住的大炮弹。日军士兵的后面,是督站队的机枪,“只要站在山下,人就已经死了···。没有一个人能逃脱···。”当然也有反抗的,开小差的和整个连队哗变的,可是最后的结果还是被送上死路。后来日本士兵明白了,“反正是个死不如死得像个样。” 汲队长讲起这些,总是结结巴巴地。日本军队整整用了九天时间,才拿下二零三高地。日军在山前阵地上的尸体堆得比小山还高。俄军守山的六千人,只剩下一个伤员。“日本人一万七千加上俄国六千人,这两万三千人,能堆起两个这样的小山。我们离得很远,都能闻得到死人的气味,现在一想起那山前的腐臭,就想吐。” 观察小组的一个成员说,“那海岸炮打起来,就像山要倒下来那样的感觉,就是这个炮炸死了旅顺港的俄军指挥官。”人们总结说,“尸山血海,惨不忍睹。”就这八个字,你去想吧。“到一月一日旅顺港的俄国人实在撑不住了,举起白旗投降了。紧跟着二月二十三日,日本人就打响了沈阳大会战,这仗打的,我们都靠不上边,光是听响了,后来找了一个日军军官,他大概介绍了一下。沈阳俄军有三十七万人,日军二十四万人,战后,俄军死伤十二万人,日军损失七万人。战斗中俄方光炮弹就打了五十四万发,日本打了十九万发。看了这场战争,我们过去打的仗不是小孩过家家吗。”这时有一个人提出一个问题:“你说日本人这样死人,打这场大仗,难道就是为我们中国人?”一下把大家都问住了。很多人在想:“是呀,他们是为了什么呢?”“这有什么可想的,当然是惦着咱们关外的这片地方啦。”冯麟阁大掌柜发言了,他看着屋里的人:“十年前,日本人想占,俄国把他撵出去了,俄国把东北占了。今天日本人把俄国人赶出去,都是想霸占我们脚下的土地。我们要保卫自己的家乡,最主要是有个名分。”人们议论起来:“那我们怎么办?”“怎么办,一个一个打呗,先打走俄国老毛子,再打走小日本。”还有人说:“这皇帝太软哪,咱中国老百姓,受苦受罪都比别人多的多。”一下这会开的就泄了气,人们都无精打采地不言语了。冯大掌柜大声的说:“各队抓紧时间补充人员,最近要定一些规矩,我们要招安当官军了。”
说禅论道
效罗想爷爷了,冯麟阁也想见师傅,叔侄两人相约着上了医乌闾山。今年的秋天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你看,那沟沟叉叉的高粱地里,像战斗军团似地一片一片的举着黑红黑红的火炬,苞米也争先恐后地簇拥着,架着膀子伸出那无数个粗壮的胳膊。漫山遍坡的脆梨和苹果沉掂掂地挂在树上,拽得那树枝像满月似的。鲜红的,翠绿的,嫩黄的,各色的果实在阳光的映照下,像星星闪烁在夜空一样,点缀在墨绿的山林中间。山里的风把那种浓浓的清香和淡淡的果甜揉在一起,将医巫闾山的喜悦送到很远的地方。
进了青岩寺,香烟缭绕,寺里今天做法事,是“老母菩萨日”。满寺的善男信女们烧香磕头,和尚们在大殿里闭目念经,颂扬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济世救人。
效罗和冯大掌柜为菩萨上了香,就进禅堂找方丈爷爷,一见爷爷效罗就喊开了:“爷爷,爷爷,好想你呀。”爷爷笑着说:“这孩子,又长高了,比我都高了一头啦。”“我都十八了,当然要长高啦。”效罗搂着爷爷,和老人比着高低,冯麟阁见了师傅要行大礼,老方丈连忙摆手说:“免礼吧,师徒之间也不要拘泥于礼节了。我这里正在等着客人,他们也要来拜观音,敬菩萨。”原来北镇庙老道要陪一个洋人来进香,老住持在这里专门等候着。听说这个洋人学问很渊博,是慕名青岩寺老住持的佛学禅理前来交流的。正说着客人到了,只见一个个子高高的洋人,留着大胡子戴着眼镜在北镇庙老道的陪同下,进了禅堂。他声音洪亮,说这一口流利的中国话:“我叫鲍曼,你们好。”善空法师缉首说道:“施主远道而来,幸会,幸会。”
这来的高个子是个美国人,他是美国政府的代表,专门检查日俄停战后,双方对朴茨茅斯协议的落实情况。鲍曼是个中国通,在中国呆了多年,不仅中国话讲的很好,对中国的文化的理解也颇有深度,相互交流不成问题。逐一认识后,老方丈让冯大掌柜和效罗在禅房里先稍事休息,自己陪着客人前去拜菩萨。没过多会儿,老住持陪着客人回来了。住持的禅房是个耳房,是老法师平常打禅入定的地方,今天一下来了五六个人,显得有些拥挤。“善哉,善哉,寒寺偏陋,茶苦椅旧,还望远道客人见谅。”老法师客气地让着,鲍曼回答:“哪里,哪里,仙寺高僧,难得一见,不要客气。”效罗打量着这个操着京腔的外国人,心里想:“这个洋人,应对的满好嘛。”可看见他说完话后,用双手手指交叉着作揖的姿势,把个效罗乐得差一点出了声。鲍曼看见效罗的样子,向他挤一挤眼睛,做了个鬼脸,搞得全屋的人都笑开了。
气氛好了,说话也就随便了。效罗仗着人小,看了看爷爷,就向鲍曼问起战争的事:“请问鲍曼先生,你是美国政府的代表,你怎么看日本和俄国的这场战争?”鲍曼扶了一下眼镜说:“你们中国人讲话比较婉转,这个问题要我直说吗?”冯麟阁一挥手:“当然,请直截了当地说。”鲍曼讲:“日本是新生的立宪国,有了宪法,政府就进步了,它大量地学习欧美各国的长处,它文明了,发展了,也就强壮了。就需要有更多的资源来继续发展壮大自己,这就决定了日本要扩张的主动性。就像一只小狼,它学会了豹的奔跑,虎的扑食,狮的怒吼。比它小的动物,已经不能满足它的需要了。那些更大的,水牛,河马,甚至大象,这些食草的善良的动物,要是你疏忽了,它一样敢于进攻,好满足这狼在生长中的需要。日本就是这样,他看好了你们的弱点,于是就向这中华帝国发起进攻。你们的政府,噢,就是你们的皇帝闭关自守,落后于时代,你们的国家政体落后,他们怕一切,像外国的一切和国内的老百姓,那太后,皇帝都害怕。这样即使士兵们再拼命,也无济于事。甲午战争你们打败了,中国人讲胜者为王败者寇吗,人家打进你的院子,你没有还手的力量,人家就要拆你的门,窗,拿你的东西。”冯麟阁气哼哼地问:“日本发展了,文明了,就该抢邻居的东西吗?”鲍曼在地上转圈子,可以看出他在慎重地选择语句:“在我们的观念里和东方人有很大的差距,你们的文化崇尚谦谦君子,什么事都要讲道理,以理服人,重视的是智慧。我们的习惯敬仰冲杀的武士,那些在拼杀中能胜利的武士,重视的是力量。说理和谦让如何抵得过进攻和杀戮呢?”效罗又问:“那日本不是东方国家,和我们一样的文化吗?”鲍曼想着说:“日本国土小,要强国,就要掠夺,这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它从欧州国家的发展中看到了这点。”冯麟阁又忍不住走到他的面前来发问,“你认为这样的法则对吗?这不是盗贼说法吗。”鲍曼有些不情愿:“那要看站在谁的立场上,要对中国而言,是不对的。可要站在欧洲国家的立场上,就···是可以理解的了,这就是生存理论,弱小永远要接受强大的支配。”效罗又问:“俄国人呢?”鲍曼解释说:“俄国人,他的彼得大帝要开疆拓土,要世界的样子改成他所需要的模样。他们看上了你们的这片土地,用你们中国人的话叫强抢豪夺。可日本也看上了这块土地,在俄国人的眼里,这熊抢的是狼咀里的食物,它抢的是日本人的东西,十年前俄国不就是打着要日本归还中国领土的名义吗?日本人呢,也认为是在抢回自己原来的战利品。怎么办?那就打吧。”听到这儿,冯麟阁拍案而起!

作者简介 :赫连佳新,笔名秋叶。是中国北方有影响的作家和诗人。他在文学作品中曾以佳新、小成、赫连、秋叶署名。赫连佳新是中共党员,满族,共和国同龄人。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生于东北,成长于内蒙古,曾经在经济领域工作多年。他作品主要以文学著作和诗词为两个方向。文学作品突出的有超长篇历史小说《关东秋叶》(已出版一、二、三部,四、五尚在创作之中。整个小说为五部,四百五十万字。) 赫连佳新先生的文学作品坚持对历史的尊重,突出爱国主义,着眼于普通人的真善美,在文学作品中注重对科学知识的传播。他的小说涵盖三个阶段,即历史、现在和未来。《关东秋叶》(1887年-1939年),是一部超长篇历史小说,是描写东北人民,在“九一八”以后,自发组织的“义勇军”,进行抗日的故事。《叶赫食府》是表现现代社会普通老百姓的故事,小说努力表现中国老百姓,那些社会底层小人物生活中的遭遇,和他们内心的纯真善良的品质。而三十万字的小说《翡翠公主》,是作者进行的新的尝试,介乎于历史和现在的穿越爱情故事。赫连佳新先生近期开始构思《科幻奇案系列小说》,现在已经由中国文联出版社,重点推出了《电脑骑士》、《幽灵球队》两本小说集,而后面更加精彩的《贝湖魅影》和其他的故事也在创作中……。这个奇案系列,是描写世界科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离奇案件,以及社会对向未来发展,产生一些令人担忧科技事件的科幻小说。在文学创作的另一个方向,他以秋叶署名的诗词,已经深入人心。近几年诗人的诗作已经多达几千首,他的诗歌细腻优美朗朗上口,为很多的诗友所爱。诗人秋叶(赫连佳新)特别对古词偏爱,他的百花词是很多诗友的最爱,诗句优美,不拘泥于格式。而他的散文诗则偏于叙事,把对祖国、家乡、人民的热爱,表达得淋漓至尽。《关东秋叶》一二三部,经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制作,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广播小说形式,广播小说已经在中央电台《作家栏目》播出,在各省的广播电台和新媒体都已经和正在播出,反响极为热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