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汲队长和酿酒老板正在交谈,远处传来了马蹄声。老板催着他们:“快躲起来,俄国宪兵来了。”迅速地隐蔽起来,小效罗一看来不及躲藏了,就站在老板身后,心想看看情况再说。就看到几匹高头大马向这里跑来,那马上骑着俄国宪兵。到了门口他们不怀好意地和老板打着招呼:“好像在开工吧,”老板摆着手:“没有,没有。”一个宪兵问:“还有酒吗?”老板对他们张开手:“你们全都拿走了,真的没有了。”这时那四个穿着华丽军装挎着军刀的俄国宪兵下了马,把老板围了起来:“我们接到举报,你这儿还有酒。”老板害怕的抖起来:“真的没有了。”几个宪兵看来是想敲诈些银两:“没有酒也会有其他的吧?”这时老板只会说:“没有,没有。”害怕地直往效罗身上靠。“啪,”马鞭子就抽上来了,“嗵,”那大马靴也踹上来了。“乒乒,乓乓”把老板打的,在地上滚来滚去。小效罗实在看不下去了,大喊一声:“住手,你们也太不讲理了。”那几个俄国宪兵中国话很好,一下就懂了效罗的意思。“什么?要我们和你们中国人讲理?哈哈哈,”扬起鞭子照着效罗就抽过来,效罗心想,“这些不知死活的俄国兵,这四身衣服对我们倒是很有用。看来只要把他们分开,我们的人才能动作。”汲队长也看出效罗的用意,猫着腰向大门口运动。效罗逗着宪兵往后退,“想抽我,来呀。”两个宪兵跳着就过来了,咀里还骂骂咧咧的。一转眼,效罗腰上的软鞭子就解了下来,三下两下就把那两个俄国宪兵,抽得“哇哇”乱叫。那俩个小子就要掏枪,紧跟着就被效罗的燕子啄住了脖子,爬在地上,命丧黄泉了。门口那两个俄兵也叫汲金纯带人給收拾了。“谢谢,谢谢救命之恩。”烧锅老板抱着胳膊,歪着身子点头鞠躬,感激不尽。“老板,我们想买你的酒,我们是专门带钱来买酒的。”烧锅老板瞪起眼睛:“什么?冯大掌柜的队伍花钱买酒?”汲队长说:“老板,是真的,我们买酒就是要和那俄国人斗一斗。”汲队长掏出银票,递给他:“你看这些钱可以买多少酒?”老板连声喊好:“好,好,这和他们传的一点都不一样,忠义呀!就冲冯大掌柜,你要多少,我給多少。”这个烧锅老板,拐着腿把这二十来个弟兄领到屯子西边,在一个院子的地下,有一个酒窖,那里足足存有两千斤酒。他指着酒窖说:“这里头,那七十度的腰窝,就有三百多斤那。”汲队长说:“谢谢老板,这酒对我们可是有大用处啊。银票全给你,我要一千斤。要是不够,那就后补吧。”老板拍拍胸脯说:“好汉,你拉多少都行,咱送了。”冯麟阁手下的弟兄们,过去在外面拿东西,从没有給过钱,当然也就从来没见过老百姓的好脸子。这老板的一席话,弄得大家走路说话都变了样。“求老板一件事,想用烧锅房的马车,不过,这是一辆还不了的车,过后补钱。”老板还是那句话:“行,只要是冯大掌柜的队伍用,看见什么需要,你就自己动手吧,我绝无二话。”这次行动亏了效罗买酒的提法,要不,一切就都泡汤了。二三四队,基本扑了空,只弄到一百斤酒。看着三个行动队的收获,可把冯麟阁急坏了,他说:“等等汲队长他们吧,不然这回的行动就得取消了。”
傍晚看到四个俄国宪兵押着一辆马车,上面装了满满的一车酒坛子,晃晃悠悠的进了温水屯,那酒味老远就闻到了。冯麟阁的人仔细的观察:“哎哟,是汲金纯,那几个宪兵是自己人化装的。”冯麟阁下令马上爆破,:“只有十五分钟,除了两面的警戒人员外,所有人全上铁路。”其实推车也只用了几分钟,就推到了桥的中心。紧接着导火索点燃了炸药,炸开了满车的酒坛子,那酒流着,烧着,向桥的两头伸延着。吐着兰色的火舌,像夏天关外田野里那兰色的马兰花。在寒风中,带着中国人的仇恨,燃烧成熊熊的烈火,它不仅烧掉了枕木,化掉了钢轨,还溶化了桥墩,把它变矮了一尺还多。回到山上,冯鳞阁对部下感慨的说:“青岩寺方丈提醒过我,说你要是敬百姓一尺,他就会还你一丈。我冯麟阁今后要改,改做綠林里的英雄,而不是过去的綠林好汉。”
辽南血战
日本人从本土到锦州用船运来大量军用品,发给那些愿意去打俄国人的中国义勇军们,借以牵制俄军的部分兵力。冯麟阁也得到一部分。有三百支步枪,那是崭新的来复枪,还有大量的子弹。可提供这些是有条件的,“你们要打俄国人,我们支持你们。可是你们要以支援日本抗俄中国义勇军的名义,在我们需要你们的时候,参加战斗。”大家都不以为然,认为这算什么问题。冯麟阁把帽子一摔,说道:“重要的是人人一支枪,这样我们就能打击老毛子了。”
一九零四年,日本和俄国在奉天开战了。这就是在中国领土上的日俄战争。自打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日本和俄国就为了争夺中国关外东三省的土地,拳打脚踢 ,各施高招,昔日广袤富饶的关外,今日成了日俄角逐的战场。先是日本占领旅顺和辽宁的一些地方,俄国看得眼红,拉着法国对日本施加压力,开展了一场“归还中国土地”运动。日本人不高兴,但估计了一下自己的力量,还是退出去了。当然,又是中国赔了大量的银钱“赎回土地”了事。这日本人退出去,俄国人就进来了,“要协助保护中国的这块土地。”先修铁路,然后强租旅顺港,再就是一下开进二十万大军,把整个东北全占了。你说眼看着东北就成了俄国的囊中之物,而且他还咄咄逼人地盯着朝鲜,日本人这口气能咽下去吗。这几年日本养精蓄锐,大力扩充军备,还派了一个“超极特工”带了大量的金钱,前往欧洲,资助俄国那些革命派别,在国内掀起革命的高潮,用来破坏俄国沙皇的政治基础和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在远东,辽东半岛是日本决定要进一步扩张的基础。可辽东半岛也是沙皇俄国同样的目标,这俄国就成了日本进军中国大陆最大的障碍。你看,早在一八九零年三月,当时即将就任日本首相的山县有朋就讲得清楚:“中国和朝鲜是日本的利益线”,最大的障碍是俄国的“西伯利亚铁路已修至中亚西亚,不出数年既可竣工,发自俄都,十余日便可饮马黑龙江。吾人须知,西伯利亚铁路完工之日,即是朝鲜多事之时,~~这岂非正是对我国利益线最有激烈冲击之感者乎。”大家看完了这句话,不用我分析下面的事情发展,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一九零四年二月八日,日军突然袭击了旅顺港的俄军舰队,二月十日,日俄两国正式宣战 ,这仗就在中国的领土上打起来了。理由呢,也是俄国当年的借口,“要保证中国的领土不为他国侵占,保证朝鲜的独立。”可我们大清光绪皇帝,软弱到只能宣布:因两国皆为我友邦~,朋友争端~,所以我等实行中立~云云。专门划出战斗区域和中立区域,并要求军民不得介入。你说这可能吗?这些年,东北老百姓还包括衙门里的官员,把这些沙皇俄国的官兵那真是恨透了。日本人也正是利用中国人的心理,高喊着帮助中国人赶走占领者,号召中国人和他们共同与俄国人作战。
经过大大小小的恶战,俄军开始向后撤退。三月开始,日军四个军陆续投入了战斗。日军主动出击 ,俄军被动防守,将领指挥优柔寡断,朝令夕改。造成日军每次进攻皆有收获,而俄军却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的局面。八月十日接日军通知,要冯麟阁部火速赶往辽阳前线,候命行动。冯麟阁带领着一千名弟兄,于十一日早,赶到辽阳附近的千山,集结在离俄军防线不远的山上。效罗到了山上,就一直把持着冯麟阁的望远镜不放,在他看来,远处的战争就像一场游戏,令旁观者激动不已。那漫山遍野的士兵喊着杀声的冲锋,一对一的拼刺刀,机枪的扫射像割草一样,远程大炮的轰击,在山上就像开蘑菇花一样,一次五六朵,远远看去,白白的。效罗感叹着:“这是真正的打仗啊。”
辽阳是沈阳的门户,只有打下辽阳,才能进逼沈阳,拿下沈阳,战局也就定了胜负。日俄双方在战场上都摆兵布阵,这仗看出来是要拼个你死我活。
按照日军的安排冯部是为他们壮威的,也就是让俄国人看看,中国人是和我们日本人并肩做战的,“我们日本人是正义的。” 这些中国人的队伍,主要是摇旗呐喊造声势的。日军为攻打辽阳投入总兵力为十三万四千人,而俄军是二十二万人。俄军的指挥官是库罗帕特金将军,日军是大山将军。俄国人设立了三道防线,摆上了大量的火炮和杀伤力极大的马克沁重机枪。日本军队分兵三路,艰难地撕开俄军的第一道防线,俄军调第二防线的军队包抄突进的日军 ,在第一第二条防线上都出现了一个小空挡。
冯麟阁来了好些天了,光是观战也真没劲。可他也知道,像这样大的仗,他这点儿人马,“给人家塞牙缝都不够。” 今天他拿着望远镜,一下子就发现了俄军防线上的漏洞,冯麟阁马上命令:“集结队伍,留一个观察哨,随时将情况纪录下来,效罗带五个人留下。” 效罗坚决要跟着冯麟阁去,他边拿枪边说:“二叔你放心,我没事。再说,有我在你身边,保证打个大胜仗。” 冯鳞阁也不犹豫了,喊着:“全体上马,” 他指向俄军阵地,“我们从这里突进去,卡住俄军的漏洞,等他们返回来,咱们来个里外夹攻。” 本来俄军调部分二线部队去打击突击一线的日军,想包围起来全歼。这样一二防线全露出了空挡,他们没想到还会有一支小预备队,突然攻了进来。这才叫做:“到手的鸭子飞了,还被啄了手。”战局的发展,还真像冯麟阁考虑的那样打了下去。这一千人,突然杀进了沙俄军队的第一道防线,紧接着又进入第二道防线,这些人打仗不讲规矩,在沙俄军队的掩体和战壕里大开杀戒。小效罗背上背着双刀,手里拿着两把手枪,紧跟在冯麟阁身后,和他的两个保镖一起,保卫着冯麟阁。在一个俄军营指挥所里,十几个沙俄兵和一名少校把他爷俩团团围住,他们扑上来想抓活的,效罗人小在人群底下左一枪,右一枪,最后解开双刀,上下飞舞,把十几个沙俄士兵砍得全爬在地下,俄国士兵那白色的军装全变成了法国龙骑兵的鲜红色。冯麟阁的部队把夺来的马克沁重机枪向着从第一道防线撤回的俄军一阵扫射,打得沙俄军队大乱,日军趁机进攻,使得沙俄军队第一道防线崩溃。本来俄军的注意力全在包围突进来的日军身上,没想到斜刺里冒出一只部队,打乱了整个战斗部署。最后他们被攻下了第一二道防线,退到第三道防线。转而用大部分兵力,固守辽阳外围首山防御工事。这仗打的那真是解气,日军的各级指挥官纷纷打听这支部队的来历,听说是一支中国“义勇军 ”,他们反而气愤得发狂,“难到还有比日本军队更能打仗的队伍?”
第三道防线是块硬骨头,日俄两军你进我退,我攻你打,拉锯式的纠缠了十几天,冯麟阁的部队又参加了几次战斗,这仗打得就没有一开始那么顺利了,连续地进攻,使他的人马伤亡很大。终于在八月二十九日,日军中路和左路共同拿下大石门岭孟家房,解决了俄军的第三道防线。会师的日军共同进逼首山,拉开了辽阳决战的大幕。

作者简介 :赫连佳新,笔名秋叶。是中国北方有影响的作家和诗人。他在文学作品中曾以佳新、小成、赫连、秋叶署名。赫连佳新是中共党员,满族,共和国同龄人。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生于东北,成长于内蒙古,曾经在经济领域工作多年。他作品主要以文学著作和诗词为两个方向。文学作品突出的有超长篇历史小说《关东秋叶》(已出版一、二、三部,四、五尚在创作之中。整个小说为五部,四百五十万字。) 赫连佳新先生的文学作品坚持对历史的尊重,突出爱国主义,着眼于普通人的真善美,在文学作品中注重对科学知识的传播。他的小说涵盖三个阶段,即历史、现在和未来。《关东秋叶》(1887年-1939年),是一部超长篇历史小说,是描写东北人民,在“九一八”以后,自发组织的“义勇军”,进行抗日的故事。《叶赫食府》是表现现代社会普通老百姓的故事,小说努力表现中国老百姓,那些社会底层小人物生活中的遭遇,和他们内心的纯真善良的品质。而三十万字的小说《翡翠公主》,是作者进行的新的尝试,介乎于历史和现在的穿越爱情故事。赫连佳新先生近期开始构思《科幻奇案系列小说》,现在已经由中国文联出版社,重点推出了《电脑骑士》、《幽灵球队》两本小说集,而后面更加精彩的《贝湖魅影》和其他的故事也在创作中……。这个奇案系列,是描写世界科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离奇案件,以及社会对向未来发展,产生一些令人担忧科技事件的科幻小说。在文学创作的另一个方向,他以秋叶署名的诗词,已经深入人心。近几年诗人的诗作已经多达几千首,他的诗歌细腻优美朗朗上口,为很多的诗友所爱。诗人秋叶(赫连佳新)特别对古词偏爱,他的百花词是很多诗友的最爱,诗句优美,不拘泥于格式。而他的散文诗则偏于叙事,把对祖国、家乡、人民的热爱,表达得淋漓至尽。《关东秋叶》一二三部,经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制作,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广播小说形式,广播小说已经在中央电台《作家栏目》播出,在各省的广播电台和新媒体都已经和正在播出,反响极为热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