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爷爷进门来了,全家人行叩拜大礼。只有冯麟阁跪下就不起来,还在那里说便宜话:“此乃我师,尚未许可,断不可擅自起身。”老法师一笑,向他说:“快请起来,快请起来。”那冯麟阁起来之后,也只是站着,更见他对法师崇敬之意。“去吧,去吧。”爷爷看着效罗只是点头,效罗父母张口结舌,“去这儿,···”冯麟阁明白大家的意思,赶快说:“自此以后,麟阁只做英雄之事,与綠林再无瓜葛。杀敌立功,万望兄嫂同意。”效罗父亲只好点头允诺:“好吧,只是效罗不要无法无天,乱了山上的规矩。”。
冯麟阁回到北镇,一心只想对俄国人实施报仇。他制定了一个大胆的计划,要炸掉海城车站。海城在沈阳和旅顺的中间,过去俄国人防范得不是很严,如何下手,冯大掌柜想了好几天。他看着墙上挂着的鱼皮衣服,想起那赫哲人说“只要穿上鱼皮衣服,俄国人就不理你了。”他想:“我们就化装成俄国人,搞他个突袭海城火车站。” 先派出三拨人去侦查, 地点确定在汤岗子到海城这一线。“一定要搞清俄军护路队的情况,还有巡道车的活动时间,再有就是海城车站的平面图。”
效罗在山上被称作“侄少爷”,效罗听了并不高兴,“说,说,你们是捧我还是摔我,在家我是小少爷,怎么来到山上还是少爷,你们山上的官是不是就叫老爷,少爷,小少爷。”可下面的弟兄们不管那套,照叫不误,这名讳就算是给套上了。这要出发了,山上的弟兄去找冯麟阁:“大掌柜,去海城打探,侄少爷也要去。”大掌柜当然不同意:“不行,你去告诉他。”效罗可不听那些:“二叔,我小,不会引起俄国人注意,我去比较合适。再说,我来山上,也是来锻炼打仗的,你总不是让我来养花的吧。”冯麟阁没话了,只好对他的手下一个叫汲金纯的说:“那我多派人员,千万不能出事,汲金纯队长你领队。”没想到效罗有主意:“不,多了引人怀疑,就五个。”这趟侦查,也不知是小效罗带了五个弟兄,还是五个弟兄领着一个小效罗,这就出发了。他们的目标是海城车站,几个人穿着破棉袄,腰上用包袱皮把干粮一卷,在腰上这一系,就行了。
哥几个晃晃悠悠,从小路抄近道向海城走去。汲金纯提醒着效罗:“侄少爷,前面可到了杜立三的地盘了,得小心着点。”效罗奇怪的问:“咱们不是共同打俄国人的吗?”汲金纯说:“是倒是,可这小子变化多端,外号三花脸。”效罗想了想说:“那还是避开他为好,咱们主要是不能耽误时间啊。”汲金纯又嘱咐道:“到这儿就得过他的渡口,照直走晚上就到了,要是绕道,那就得明天下午才能去海城。”效罗回答:“汲队长就听你的。”效罗跟在后面,大家匆匆地赶路。这杜立三的渡口,在大辽河口,得花钱摆渡,这一带南来北往的人多,一年可不少收费呢。六个人快步从村子中间穿过,看见一伙骑马的人,一个黑衣男子在马上前面横放着一个女人,后面一个老人边追边喊:“杜大人啊,我就这么一个女儿啊,你行行好,给我留下吧。”那喊声凄惨的,让听到的人只想落泪。效罗一步一回头的问汲金纯:“这光天化日强抢民女,怎么也没人来管呢。”汲队长赶快劝效罗:“侄少爷快走,咱别管闲事。”汲队长和同行的弟兄们都劝效罗,效罗想了想:“这回出来主要是打探海城俄军情况的,就别管闲事了,好,走吧,走吧。”他们加快步伐,当快出村的时候,那边枪响了。原来那黑衣男子头也不回,一甩手把后面追来的老人一枪打死了。看着父亲躺在地上,马上的女子拼命挣扎跳下来,向后跑去,只听得“砰,砰,”两声枪响,眼见的两条性命就没了。效罗这时再也忍不住了,他两跳三晃的就上了旁边的房顶上,“騰,騰,騰,”就不见了。这可把几个哥们着急坏了,他们从没听说效罗会武艺,也没见到过效罗出过手,再说,那杜立三可是个神枪手啊!汲金纯喊着:“快上房,别让侄少爷吃亏。”冯龄阁专门挑出来的这几个兄弟也是武功高手,他们“嗖,嗖,”就都上了房。汲队长掏出枪来,嘱咐着大家:“看好,不要伤了自家人。”这效罗自小习武,艺高人胆大。他年龄小,又身轻如燕,在房上行走,你是看也看不着,听也听不到的。这次到海城执行任务是效罗第一次出山,“咱不能给爷爷丢人。”出门前,他做了仔细地准备。里面腰上,一条镖带,插了两个燕子镖。你可别小瞧他的燕子,这可是爷爷传给他的独门器具,和以前大家知道的不一样。这个镖是双镖,一打出去两个镖就像两只燕子,飞向两边一左一右,划一个弧形对着目标飞去,然后四刃合一结果目标。可这镖最后还要飞回来,也是个“飞去来回”,就像那燕子一样,两个翅膀一扇一扇的,一合就又回到效罗手中。原来他这个镖是可张可合的,镖的中间有钢条,能像表一样,給发条上劲。只要你甩出镖去,不离开原地,那两只燕子就会飞回到你的手中。那燕子的翅膀锋利无比,所过之处毛发全无。除了燕子外,他还带了两把俄国手枪,身上斜绕了一条软鞭子。效罗这孩子,眼里揉不得沙子,今天看到这强抢民女,滥杀无辜,他就要管一管。
要说那个抢人杀人的还就是杜立三,这个杜立三,是辽西有名的淫棍,不管什么样的女孩,只要让他看上,那就跑不了。再一个,那草菅人命,随意杀人,也是有名的。汲队长和他那几个小伙子在房上正观察着呢,只听到“呼,呼,”的声音传来,眼见得杜立三的辨子齐根被切的就掉在了马屁股上。“辨也,头也。”杜立三一摸后脑勺,“哎呀,不好!”他明白,人家这样做是警告他,“我这是随时可取你人头,你要小心点。”他双手掏枪向上张望,那燕子又飞回来把那他手中的枪“啪啪,”又打在地上。杜立三飞身下马,从身后又拿出一支小手枪随手一枪把房上的黑影击倒。“不好,小少爷中枪了。”他们几个顾不得许多,对着杜立三的马队就开起枪来,“砰,砰,砰。”杜立三大喊:“不好,有埋伏,快撤。”扔下三具尸体一溜烟跑向后面的屯子。没想到小效罗从房上下来,完好无损。“侄少爷,刚才那一枪没伤着你吧,”“那能呢,我上房就从烟囱上搬下两块砖,放在离我三尺的地方,我一发完镖就爬下,他打中的是房上的砖头。不过吗,杜立三的枪法就是好。”汲金纯高兴地夸道:“没想到侄少爷这样好身手。”效罗头一扬:“好的还在后头呢。”小孩吗,人一夸就高兴了呗。效罗心想:“让他们开开眼,别以为我就是大掌柜护着的小孩子,咱也有本事!”有人提醒:“快走吧,杜立三的人追来就不好了。”于是两个人一匹,骑上杜立三他们丢下的三匹马,很快就离开了杜立三的地片儿,离海城已经很近了。
俄国人和日本人已经很紧张了,在海城看到火车装载着整列的军队向南开去。到处都是俄国军人,火车站昼夜戒备森严。“难呀,难下手。”大家商量着,发现事情不像想像的那样,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走,我们顺着铁路,向汤岗子这边看看。”汲金纯领着大家沿着铁路向北走去。路上人们议论着:“汲队长,我看见俄国兵一个一个都没精神,那能打赢吗?”“听他们说,俄国那个沙皇下了一道令,不许士兵喝酒,这大冬天的,多冷呀,再说男人上战场,没酒能行吗,可不就没精打采了。”“这些大胡子,我看没酒就输定了。”
十二月的天气已经数九了,田野里狂风肆虐,它们卷起山上的沙石,去敲打河面上的冰凌,把雪花扬得上下飞舞,还直往效罗几个人的衣服里钻。地里那尖尖的高粱根玉米茬在雪地里像一排排枪刺,山坡上裸露的岩石,在寒风呼啸的包围下,把楞楞角角全张开,与那风切水蚀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战斗。在这块土地上,人们感觉到,到处都是敌视,随时都会有厮杀。在离汤岗子不远的大山中间,有一条沙河,铁路在这儿有一个弯桥,长大概不到二十丈,也就是五十米左右。“要是炸了这儿,也够俄国佬修一阵子的了。”几个人从汤岗子来回的看了又看,觉得这儿是个好目标。汲队长招呼大家:“走,我们回山,向大掌柜报告去。”
山上的军事会议召开了,十个队长,汲金纯,张海鹏,李奎武,苑名声,胡广义等人还有卫队长全都参加了。这会议没开之前,冯大掌柜就叫人招呼:“怎么没见侄少爷,快,快去找。”连他都这么称呼,那王效罗对这“侄少爷”的称呼,也真就是无可奈何的了。
汲金纯先发言:“通过三次侦查打探,看来海城车站这个目标俄军防范的太严,我们重新确定了一个攻击目标,是汤岗子以南十里的那座铁路桥。只是现在我们的火药不够,日本人原来答应卖給我们的,现在又运不过来。”冯麟阁问:“能派人扒铁路吗?”另一路人回答:“俄国骑兵每十五分钟巡逻一次,根本没有机会。”冯麟阁看着大家:“这如何是好?”就听到效罗在说:“二叔,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中,火攻为上,用火攻。”大家这时静下来,听着这侄少爷的计谋:“我们的火药不够,这铁路下面垫的都是木头,只要有足够的烧酒,加上我们的火药,就能把他的桥破坏。”“好,好,这个主意高。”冯大掌柜得意地直拍大腿,队长们七嘴八舌的补充:“一个烧锅大概能出二百斤酒,要想用足,就要占住四五个烧锅房。”“俄国兵没酒喝,可以用酒收买他们。”效罗又补充道:“离桥几丈远的地方,有一个沿沙河的道路与铁路交汇,可以把装酒的马车赶到铁路上,多用人推到桥上,然后···”冯鳞阁这可高兴了,他马上就下命令:“好,我们就这么办。现在大家分兵五路,前四路各占一个烧锅房,另一路,专门在桥下等候,准备好马车。”一个队长说:“大掌柜,汤岗子周围远近共有六个烧锅房,张屯,高屯,李屯,周屯,王屯和叶屯。”冯麟阁说:“好,一二三四队,分别去张,高,李,周,四屯。我和胡广义带五队在离桥四里的温水屯子里等你们。明天夜里一点行动,若有变化,注意山上的消息树,大家去忙吧。”效罗忽然又说起话来:“二叔,我提一个建议,我们这回是买酒,要拿钱的。”说完就看着冯麟阁,冯麟阁一想,马上说:“噢,对对,我们带钱去买酒。”效罗自己就决定了:“那我和一队去张家烧锅吧。”冯麟阁笑着:“好,多注意安全。”上次回来,汲金纯向大掌柜一五一十的讲了效罗的武功,把个冯麟阁高兴得哈哈大笑。一方面就像老母鸡护小鸡似的,只要是效罗的本事他都得意的很,再一个,給那个“三花脸”杜立三一点颜色看看,还正中他的意。所以这次他也就同意了效罗参加行动。不过在后面,冯麟阁还是向汲队长多交代了几句。
队伍出发了,这张屯在汤岗子西,宝石山的山脚下。等到了地方才知道,俄国宪兵几天前把酒全没收了。那蒸锅,酒漏和酒缸酒坛都空空如也,只有盛过酒的器具还在屋里散发着高粱玉米发酵后诱人的香气。老板无奈的指着酒缸对他们这些人说:“俄国人命令,铁路沿线一律不得酿酒,怕他的兵喝了酒以后不会打仗了。” 汲队长有些着急的问:“那周围还有烧锅房吗?”老板回答:“我这儿要不是远些,恐怕也早就被关了门了。这铁路沿线是没有了,远处即便有缸房,也保不准能有酒。”汲队长急的团团转:“这不是要误大事吗。”
他们这里正说着呢,远处传来了马蹄声。老板催着他们:“快躲起来,俄国宪兵来了。

作者简介 :赫连佳新,笔名秋叶。是中国北方有影响的作家和诗人。他在文学作品中曾以佳新、小成、赫连、秋叶署名。赫连佳新是中共党员,满族,共和国同龄人。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生于东北,成长于内蒙古,曾经在经济领域工作多年。他作品主要以文学著作和诗词为两个方向。文学作品突出的有超长篇历史小说《关东秋叶》(已出版一、二、三部,四、五尚在创作之中。整个小说为五部,四百五十万字。) 赫连佳新先生的文学作品坚持对历史的尊重,突出爱国主义,着眼于普通人的真善美,在文学作品中注重对科学知识的传播。他的小说涵盖三个阶段,即历史、现在和未来。《关东秋叶》(1887年-1939年),是一部超长篇历史小说,是描写东北人民,在“九一八”以后,自发组织的“义勇军”,进行抗日的故事。《叶赫食府》是表现现代社会普通老百姓的故事,小说努力表现中国老百姓,那些社会底层小人物生活中的遭遇,和他们内心的纯真善良的品质。而三十万字的小说《翡翠公主》,是作者进行的新的尝试,介乎于历史和现在的穿越爱情故事。赫连佳新先生近期开始构思《科幻奇案系列小说》,现在已经由中国文联出版社,重点推出了《电脑骑士》、《幽灵球队》两本小说集,而后面更加精彩的《贝湖魅影》和其他的故事也在创作中……。这个奇案系列,是描写世界科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离奇案件,以及社会对向未来发展,产生一些令人担忧科技事件的科幻小说。在文学创作的另一个方向,他以秋叶署名的诗词,已经深入人心。近几年诗人的诗作已经多达几千首,他的诗歌细腻优美朗朗上口,为很多的诗友所爱。诗人秋叶(赫连佳新)特别对古词偏爱,他的百花词是很多诗友的最爱,诗句优美,不拘泥于格式。而他的散文诗则偏于叙事,把对祖国、家乡、人民的热爱,表达得淋漓至尽。《关东秋叶》一二三部,经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制作,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广播小说形式,广播小说已经在中央电台《作家栏目》播出,在各省的广播电台和新媒体都已经和正在播出,反响极为热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