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张在上面晃荡,也不答理下面日本人的问话,瞪起眼睛看底下的世界了。只见这大殿前面两侧摆着兵器架,插满了刀枪剑戟,中间过来是个大大的香炉供桌,再过来就是神仙菩萨了。菩萨分站两旁,各排列四人,是八仙护法。左边的是兰采和,铁拐李,何仙姑,吕洞宾,右面的是,曹国舅,汉钟离,韩湘子,张果老,中间自然是张天师。这尊菩萨最大,“嘿,连菩萨都是咱老张家坐的正席”,张作霖那个得意呀。张天师的后面就是大殿的后墙,大约有两三米宽的通道,这里一片狼藉,脏得很。在空中看到,地上围着张天师神像的底座有四块汉白玉浮雕,影影绰绰看不清楚。张作霖那叫心有灵犀一点通,就觉得这几块石头怎么那么叫人心动哪!哈哈,这不就是那木盒上前后左右的四幅木雕画吗!张作霖计上心来,大喊起来:“我要出恭,我要拉屎。” 几个忍者把他带出大殿,然后围了一个圈,由他去拉。解完大手,回到大殿,老张跪在张天师像前,连叩了十几个头,嘴里还念叨着:“晚辈无理,天师赎罪。”日本人等着他站起来后,又把他吊起来,一会悠荡一次。
要说这张作霖向来都是粗中有细,他对罗掌柜给他的木盒从里到外,都看了个仔细:这毛瑟枪,准星和枪模不成比例,是用真枪上的准星装的。小小枪拴还能拉动,一勾板击,枪管里伸出一个枪探,长出枪管一指。“嘿,敢情,这钥匙设计的还真地道!”张作霖回忆着。那盒四面的图分别是【张天师授天书】,【八仙过海】,【张果老倒骑驴】,【蓬莱仙境】。盖儿上是用桦树皮雕了个教堂,尖尖的顶子,倒像一把剑。刚才他假装叩头,在地上摸了半天,就是那幅张天师授书图。老张心中大喜,又叩了几个头,心中感谢张天师这个老祖宗,“你这叫咱肥水不流外人田啊。”
讲这段过程,张管带就留了个后手,他只说到在上面荡秋千:“我这掐指一算,日本人找不着地库,这库中武器,必将以后为我等使用。” 众人随着他的话说着:“但愿,但愿如此。”大家也都累极了,各自回去休息了。英才向管带报告明日将军即到,府衙门口九时迎接,请他尽早休息。
早晨,英才给张管带穿带整齐,当他精神抖擞地站在知府的身后,帽子上的白水晶顶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知府满意地点点头,伸出大拇指来夸道:“雨亭之仪表,真乃是府中同僚之楷模啊。”
锡銮与马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英才已经当兵三年了。士兵操练和跟随管带已经成为他的全部生活。英才跟着张作霖,学到的东西非常多,他记住了张作霖一些最有特点的军事话语:像“当兵就要勇往直前,这勇敢是断断不能少的。”还有管带经常告诫的:“两军相逢勇者胜,勇者数寡不畏众。”什么“巧用计谋,审慎用兵。兵有勇,而将有刚兼有勇,帅有谋更有刚有勇。”英才虽然熟读兵书,但对张管带在大小战斗中的指挥中运用,和平时积累的这些精炼的语言,他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盛京将军璔祺和知府璔韫,因家中高堂故去,需要“丁忧”,也就是守孝三年,所以先后辞官离任。朝廷派四川将军赵尔巽接任盛京将军一职,随后派来了新任知府沈金鉴,紧接着盛京将军一职改为总督,奉天也变为东三省,这关外的官场也开始了新的调整。接着,朝廷增设了奉天巡防营务处总办一职,准备日俄两国撤军后,重建东北的军队,用以整肃乱局,安定奉天之地。
一日午后,张作霖接知府马快通知,巡防营总办张锡銮已到,速来拜见。这张锡銮的名字,在关外可是响当当的。十几年前,还是甲午战争时期,他曾浴血奋战,从日军手里夺回了宽甸县城。这个浙江人性格刚烈,为官清廉。他当过广东应州知府,后来三十多年大都是在北方为朝廷效力。
英才听管带多次说过,张锡銮是他非常敬重的人,绝不亚于张翼德。“那个老爷子,论学问是学富五车,论智谋那是刘伯温第二,要说那胆子更是不得了,猛张飞,我看真的上了战场,那一定远不及他。”张管带急匆匆的在路上还忘不了说说他,英才提着腰刀,拿着官帽,边跑边帮着张作霖整装。
京奉铁路当时只修到新民府,大凡京官儿们到这儿,都要歇息一下再行路。张管带来到知府后堂,见到张锡銮就大礼参拜。这老爷子绸服短褂,辫子花白,一脸傲气地坐着喝茶,倒是知府脸红脖子粗地站在那儿,像个挨批的小学生。原来,沈知府为张锡銮准备了一根山参,张锡銮毫不客气地拒绝了,让知府站在那儿下不来台。看来这知府并不知道这个老爷子最恨的就是官场的腐败,这回可领教了他那耿直果断的性格。张作霖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马上打了个圆场:“久闻前辈战功卓著,没想到今日一见依旧精神矍铄,不减当年之勇。”这几句话,还真是这张锡銮爱听的,脸上一会儿就挂上了笑容。新民府到沈阳也就半天路程,这老爷子犟起来还真不行,现在就要和知府借匹马,挥鞭东去。
张作霖接着这老爷子的话说:“卑职营内,有快骑千匹,还有两匹宝驹,专为前辈候驾赴任之用。”这张锡銮一听宝驹两个字,就坐不住了,马上就要去看。可一琢磨,又坐下来,眯着眼睛,也不看张作霖:“请问张管带,这何为宝驹啊?”张作霖头也不抬,毕恭毕敬的说:“一匹云中飞,一匹黑兔马,都是紫眼垂铃,方头小耳大鼻,晚辈识马粗略,还请先辈亲裁。”只见那张锡銮跳将起来,拉着张作霖就走,“快引我去那马厩一看。”
这张锡銮绰号“快马张”,一生就喜好骏马。凡是与马有关的事,他都精通。从相马到马术,从飞骑刀枪到骑射翻滚,无一不精,这些军中早有传闻,英才今日一见果不其然。好在张管带十几岁就随人学过兽医,后来又在大车店当过伙计,他对马还真有研究。那伯乐相马经,还背得滚瓜烂熟,这可使张锡銮对这个小个子的年轻人另眼相看了。英才将管带的黑兔马和自己骑的三河马牵了出来,马上就将张老爷子吸引住了。就见他在那马匹的身边评论着:“这黑兔马,周身漆黑发亮,昂首张鼻。此马头,高俊如刀削,目睛垂铃,”他把马头摆一下,点点头,称赞到:“果然紫眼,鼻大耳方,这眼箱下有大字,难得难得。”张作霖马上指着马的腰,腿,蹄,说着:“先辈请看,这马是强肌张腹,膝高骨细而筋粗。”张锡銮马上接着评论:“蹄圆如钵盂,腿腕结粗大,此乃千里马也!”喜爱之心,跃然脸上。张作霖又将马嘴掰开,只见牙齿整齐略略发黄。 张锡銮连连夸奖:“四岁之马,好牙口,好牙口。”英才又把他的“云中飞”牵过来,老爷子看来看去,嘴里虽然夸赞评判,可眼睛还是不停地往黑兔马那儿溜。最后这老头又考了张管带一下,对他说:“年轻人,你看这马寿如何?”他指着黑兔马问,张作霖毕恭毕敬地说:“这个晚生真的不知。”张锡銮得意地说:“此马高寿,能活九十。”回过身来又摸了摸黑兔马,那马像见了熟人似的,轻轻地舔了张老爷子一下,这可把个浙江老头高兴得地上直转。张作霖见好就收,请张总办先饮茶休息,再用晚膳。老爷子和气地说:“今晚莫请他人,只有你我最好。”英才去将城中“叶赫食府”的杭州厨师用马驮来,要他做了两道杭州菜,最后硬是又从他家里拿来几块臭豆付炸了炸,端了上去。可把个兵营大伙房弄得臭气熏天,连晚饭都没人来吃了。
英才里外地忙着,看见张家这爷俩,酒倒没多喝,话谈的那个投机啊。从相马到打仗,从杭州到奉天,从俄国到日本,又从古到今。张锡銮指着张作霖说:“我的孩子比你大一岁,也就像你这个瘦瘦的样子。”张管带极其真诚的说:“作霖自幼丧父,从军之后,对前辈一直崇敬有加,如您老不嫌弃,我就拜您为义父吧。”张老爷子高兴极了,连连说道:“我这可是一下子就收了两匹千里马呀!”
次日清晨,张锡銮得意地骑在黑兔马上,准备出发。张作霖执意要护送到沈阳,让英才选了二百名身高马大的骑手和二百匹白马,自己亲自带队,排列整齐,跟着那匹黑兔马,浩浩荡荡,前呼后拥地开进盛京城。
数日后,奉天巡防营总办公文发到:“任张作霖为奉天巡防营前路五营统带(团长)兼中营管带,前营管带汤玉麟,后营绉挥,左营张景慧,右营张作相,从辽阳调拨两营人马,划为前路统管,等候开赴郑家屯驻扎。”
要说统带是团长,也就一千多人,可张作霖当营长时队伍就一千二百多。英才算着,这五营人马近两千人的骑兵,那可是在这奉天谁也不敢小瞧的力量了。 他对英才说:“瞧,队伍多了,官也大了,这水涨船高,鸡犬升天吗。英才啊,你也得有个官儿当当啦。”张统带眯着眼睛上下打量着英才。 英才一脸的不情愿,对着张作霖说:“长官是要把我调离你身边了?” “唉不是的,以后咱俩呀,也都该摆摆谱啦。” 张统带这回可是认真的。
英才被任命为帮带,是率领百十个小伙子的警卫队长,也就是现在的警卫连长。英才把这队伍里的人挑了又挑,身高,武功,相貌,马术,枪法。整的汤玉麟都跑到张统带这儿告状来了:“你是管不管了?英才这家伙连我的勤务兵都挖走了。” 一天张统带开会,朝着英才开玩笑:“你小子,是不是还嫌我个子高,长得好看啊,整了这么些潘安来,你这不是专门来气我的吗?”英才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大家都笑的直不起腰来。
第三章 效罗上山 扒路行动
效罗失踪半年,回家来了。额娘抱着效罗哭成个泪人, 效罗父亲皱着眉头在后堂转悠,一边还数落着夫人:“家中初来客人,怎可这样,太失体统。”倒是冯麟阁觉得自己就是家人,没什么可拘束的,在客厅里走来看去。“失敬,失敬,看座看座。”效罗父亲出来迎客,请冯麟阁坐下。“我是效罗的二叔,那你就是我的大哥,请受我一拜。”冯麟阁站起来,向效罗的父亲三鞠躬。“冯大掌柜,这可使不得,使不得。”冯麟阁笑了:“如何使不得,要不是效罗先认我为二叔 ,我和他就是兄弟。那见了长辈更得三叩九拜,要行大礼了。”一番话说的王觉武哈哈大笑起来,说道:“冯大掌柜真乃风趣之人。”冯麟阁又说:“大哥,从现在开始,你我就是兄弟,切不可再称呼什么掌柜才好。”效罗父亲听着这话,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只是,这···”冯麟阁真诚的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大哥,要是没有效罗,我早已化作西伯利亚的风沙,此情此意绝非言语所能叙述的。今来府上,一来拜见兄嫂,二要请兄嫂恩准,效罗到我那山上助我一臂之力。”说罢站起来,又鞠了三个躬。你说这冯麟阁给谁低过头,可他为了效罗,就这样左一下右一下的鞠上个没完。王觉武也不好回绝,忽然想起效罗:“那效罗如何之想?”“我愿意,爷爷也同意了。”效罗陪着额娘来到客厅,对父亲说。 冯麟阁又是三鞠躬:“拜见嫂夫人,”效罗父母一起开口:“效罗年令尚小,这十六上山入伙···,”冯麟阁忙说:“兄嫂,效罗少年英雄,年令绝非障碍,此半年生生死死,把人生几辈子的事情都经历了,每到关键时刻,非效罗定夺不可,如此治世之才,切切不能让他在家荒废。”冯麟阁一番话说得效罗父母你看我,我看你。“他这顽童一个,哪能胜此大任?”正说着话,门外传来善空法师的声音:“如何不能,童心似佛,招人向善,抑恶扬善,天下光明。

作者简介 :赫连佳新,笔名秋叶。是中国北方有影响的作家和诗人。他在文学作品中曾以佳新、小成、赫连、秋叶署名。赫连佳新是中共党员,满族,共和国同龄人。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生于东北,成长于内蒙古,曾经在经济领域工作多年。他作品主要以文学著作和诗词为两个方向。文学作品突出的有超长篇历史小说《关东秋叶》(已出版一、二、三部,四、五尚在创作之中。整个小说为五部,四百五十万字。) 赫连佳新先生的文学作品坚持对历史的尊重,突出爱国主义,着眼于普通人的真善美,在文学作品中注重对科学知识的传播。他的小说涵盖三个阶段,即历史、现在和未来。《关东秋叶》(1887年-1939年),是一部超长篇历史小说,是描写东北人民,在“九一八”以后,自发组织的“义勇军”,进行抗日的故事。《叶赫食府》是表现现代社会普通老百姓的故事,小说努力表现中国老百姓,那些社会底层小人物生活中的遭遇,和他们内心的纯真善良的品质。而三十万字的小说《翡翠公主》,是作者进行的新的尝试,介乎于历史和现在的穿越爱情故事。赫连佳新先生近期开始构思《科幻奇案系列小说》,现在已经由中国文联出版社,重点推出了《电脑骑士》、《幽灵球队》两本小说集,而后面更加精彩的《贝湖魅影》和其他的故事也在创作中……。这个奇案系列,是描写世界科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离奇案件,以及社会对向未来发展,产生一些令人担忧科技事件的科幻小说。在文学创作的另一个方向,他以秋叶署名的诗词,已经深入人心。近几年诗人的诗作已经多达几千首,他的诗歌细腻优美朗朗上口,为很多的诗友所爱。诗人秋叶(赫连佳新)特别对古词偏爱,他的百花词是很多诗友的最爱,诗句优美,不拘泥于格式。而他的散文诗则偏于叙事,把对祖国、家乡、人民的热爱,表达得淋漓至尽。《关东秋叶》一二三部,经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制作,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广播小说形式,广播小说已经在中央电台《作家栏目》播出,在各省的广播电台和新媒体都已经和正在播出,反响极为热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