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薪火相传
——写在“3.5”学雷锋纪念日来临之际
文/上海 吴乐义
学习雷锋好榜样
忠于革命忠于党
爱憎分明不忘本
立场坚定斗志强
……
这首《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曲,耳熟能详。歌声伴随我成长,雷锋精神牢记于心,付之于行,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
我出生在物质生活非常贫乏的年代,幼年吃的是人民公社生产队的大锅饭,因为全家六口人,就靠父母挣不多的工分,分得的口娘只能勉强充饥,能够吃顿饱饭就是全家每天的期盼。记得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放学后我实在饿的受不了,就招呼小伙伴结伴到公路边生产队玉米地里掰即将成熟的玉米棒子,找个偏僻地方,剥开玉米棒嫩绿的外衣,去掉头部红缨须毛,拔掉尾巴,折断一根小树枝,用削铅笔的小刀将树枝的一头削尖尖的,插在玉米棒的尾部。这时,小伙伴已经抱来了焦干的麦草,用火柴点着,然后将将七八颗玉米棒子并排架在火上烤,熊熊的火光印红了稚气的脸庞。约摸五六分钟的功夫,烤熟的玉米棒子散发出诱人的清香,我和小伙伴们也顾不上玉米粒发烫,迫不及待拿起玉米就啃,抹了抹黑乎乎的嘴巴,转眼间两颗玉米棒已经下肚,孩子们开心地哼着儿歌跑回家。
这事不知道怎么很快就传到了班主任王老师那里。第二天课堂上我又饿得憋不住肚子咕咕叫唤,课间王老师把我叫到班级外面,把两个玉米面窝窝头塞在我手上,慈爱地摸了摸我的头说了一句“孩子,坚持下去,好好学习。”当时,我不知道说什么好,晶莹的泪花瞬间从眼眶滑落。此刻,宽容人、帮助人的信念就在我的脑海里扎根下来,或许这就是雷锋精神在我的骨子里的萌芽。
傍晚,我缠着父亲领着我向生产队长承认错误。爽朗的生产队长哈哈一笑,不仅没有批评我,还一个劲地夸我“小家伙真懂事。”临走时还拿出2斤黄豆给我父亲,叮嘱不要亏了孩子身体之类的话,勉励我争当“三好学生”,将来考上大学,为生产队争光。从此我再也没有去生产队里摘过玉米,学习上发愤图强,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名列前茅。
及至我进入中学,历史的车轮进入改革开放年代,分田到户,多种经营,国家经济政策实行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政策改革改变了家乡贫困面貌,我父亲开始批发点小商品做点小生意,全家从此不再为填饱肚子发愁。
其时的华冲中学,是附近十几所乡镇的大区重点中学,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在全县都是挂上号的,排在前列。学校每间教室都安装了日光灯,但也因经常停电影响到早晚自习,家境好的同学自告奋勇,购买了洁白的蜡烛,三五人围在一起埋头苦读。“比、学、赶、帮、超”的互帮互助学风就此蔚然成风。由于学校距离我家有十几里路程,家里唯一的代步工具是一辆骑了七八年老掉牙的“飞鸽”牌自行车,父亲经常要骑着它载货到附近的十里八乡赶集。没有代步工具,又付不起每天公交车费,我便经常要靠两条腿跑路上学,弄得全身都是热汗涔涔。最担心的就是下雨天,风雨交加,上学就难免迟到。每次在上课铃声敲响后10多分钟,我在教室门口喊“报告”,看到同学们齐刷刷的目光聚焦,布满雨水的脸顿时涨红到脖子,真恨不得立马找个地缝往里钻。好在我那时学习成绩不错,老师喜欢我,同学们也都非常理解我并积极提供帮助。有的同学家住学校附近,主动把崭新的自行车借给我用,有的同学借给我雨披;甚至有的同学还经常给我购买油条、大饼等早点。暖暖的同学情谊终身难忘,时至今日,我还和大家保持正常联谊。雷锋精神在校园得到大力提倡,至今昌盛不衰,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学子茁壮成长。
那年的金秋十月,我怀揣理想,投笔从戎,成为共和国钢铁长城中的一员。在火热的警营,雷锋精神星火相传,我们继承南京路上好八连的优良传统,牢记军人本色,当好霓虹灯下新哨兵,身处闹市不染尘,为民服务名扬天下。记得我当排长的那年冬天,行将老兵退伍时节,排里一个山东籍士兵名叫张士军,父亲患脑溢血住院,急需上万元住院费,家里拍来了加急电报,让他赶紧回家想办法。张士军平时为人忠厚老实,工作积极,是连队的优秀士兵。他接到电报后也没有声张,把电报揣在了怀里,白天若无其事,夜晚在床铺上辗转反侧。这事被细心的班长发现了,经过班长耐心劝说,张士军才吐露了实情。班长迅速把情况向我作了反映。第二天,我给连长和指导员说明了有关情况,经过商量,迅速在连队开展了“战友有难,共同承担”的义务捐款活动。战友们纷纷慷慨解囊,新战士把平时节俭攒下来有限的津贴费拿出来了,不少即将退伍的老战士把退伍费悉数捐出,半天就募集到8千元现金,我和连长、指导员三人共捐了2000元工资,这样凑齐了整整1万元。当我把一个饱含全连战友深情的牛皮信封交到张士军的手上时,这位刚强的老战士顿时泪盈眼眶。他哽咽道:“我会永远铭记战友们的无私帮助……”在人民军队这个大家庭里,大家虽来自五湖四海,但雷锋精神始终得到传承和发扬。
在今天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上,多少白衣战士无惧危险,与疫魔进行殊死的战斗,他们是抗“疫”战场的中流砥柱。有多少人民警察,日夜奋战在战“役”的最前沿,他们英勇无畏,有的人受到了病毒感染,有的人甚至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们无怨无悔,以血肉之躯,铸就了共和国的丰碑!在战役的后方,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加入志愿者队伍,他们不管白天还是黑夜坚守在城镇社区、乡村道路的路口,核查登记,测量体温。这些英雄式的人,不计报酬,经受住了风吹雨打,在他们的努力下有效地堵住病毒传播蔓延途径,他们的行动何尝不是雷锋精神鲜明的体现!
同心的感动,每天都在中华大地传颂。有的市民主动为医护人员送上紧俏的口罩;有的贫困村民奉献爱心主动捐款;有的企业家无偿为疫区捐赠紧缺的医疗物资;还有的农民无偿把新鲜的蔬菜连夜运往灾区。广大人民的大力支持成为前方将士抗战的坚强后盾。戮力同心,共克时艰。我们一定会打赢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这是全民实践雷锋精神的最好注解。在物欲横流的现实世界,学习雷锋绝不是空洞的口号,也不是简单的做一二件好事,而是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现实的意义。举世闻名的美洲西点军校,已经将雷锋引入了课堂。雷锋就在我们的身边,作为龙的传人,我们如果将雷锋精神抛置脑后,将成为世界的笑柄!因此,躬身实践雷锋精神,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努力干好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为国家为社会尽力奉献自己的光和热,这才是学习雷锋精神的真谛。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雷锋精神永不过时,雷锋就在我们身边,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2020/3/3于上海

作者简介:吴乐义,上海市人,警界诗人,一级警督,曾5次荣立个人三等功。业余爱好文学,从警以来,先后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解放军报》、《大江南北》、《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等中央及省市报刊发表散文、诗歌、随笔、报告文学等各类作品2000余篇,多篇作品获奖并入选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