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是童年甜蜜的歌,呱呱坠地,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吮吸母亲的乳汁,每一天的日子在不知忧愁中飘然而过。直到父亲背过河沟去上学,母亲牵着小手拔猪草,无时无刻都与山壑相连的故乡亲切。再穷的父母,也不会嫌弃孩子的这个那个的过错。父母的无私在孩子的身上淋漓尽致,父母的胸怀在孩子的身上大海般原谅概括。可以没有学历,可以没有官职,可以没有资本,但唯独不可以没有童年的烟火,没有忧伤的天真。
而故乡是童年的牧园,是回首在月夜吹奏的一枚清笛。有故乡的地方,就有父母的守护。故乡是巢穴,父母是雄鹰,童年是硕大羽翼下的雒鸟。

烟火是游子想念的魂。一间茅舍,被山峰呵护。一抹炊烟,释放土豆的纯香。一堵土墙,辙印父亲的汗水。一群牛羊,溅起尘土的雄浑。一片犁铧,果腹饥肠辘辘。一地麦浪,眉头也笑。一棵谷穗,米粒有粘牙的纯粹。这些元素,长成岁月,长成书包,长成文凭,长成办公桌上的茶杯。
魂有所牵,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涤荡在岁月的河流中,摇曳在时光的帆船上,横亘在年轮的风霜雪雨中,让我们时刻不忘此地是异乡,终究是归人。

烟火是土的掉渣的音容。外人听来晦涩难懂的乡音,游子耳中是那么的亲切动人。乡音是缠绵游子心海的酵母,一旦发酵,蓬松舒适,温耳动心。不管你身在何处,听一句乡音,便会缩短一分距离,增进一寸感情。乡音是母语,母语可渗透久居移地游子的根。几句寒暄,能让你心海扬波,相思磅礴。
乡容是土地的颜色,连着一片山水,几许云彩,一段羊肠小径。装着春夏秋冬,披着花草树木。乾坤中流转,江河中生色。脉经血管中的暗流,清澈透明地标记着一切。虽然皱折,但是那么地纯朴可人;也许暗旧,却是那么存在地无话不说。弯曲的脊梁,耕种一生的时光;古铜色的脸膛,雕刻辛劳一生的沧桑。

乡音难改鬓毛已衰,乡容依旧吸归魂。
烟火是约定俗成的乡风俚俗。逢年过节,程式化的礼俗,谁都自觉不自觉地去这么做,溢延从古至今守孝乐道的传统。社戏庙会,高台神圣的教化,牵引一代接一代乡人的文化情怀。婚丧嫁娶,容含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来龙去脉。

乡风俚俗和家庭文化,形成了天道合规的自然风水。长幼有序,友善亲邻,和合美满,孕育人的素质,生长人的风骨,提振人的精神。所谓的庄风好、大家族,其实是先祖引领教输有功,并非一冢黄土掩埋的白骨给了你一切。
我喜欢与懂人间烟火的人相处,因为这样的人生动、有趣、长远、可爱。无有高低贵贱之分,而是亲和接纳之谊。少盛气临人之势,多低调平凡之态。
我钟爱故乡的烟火色,它是有归岸的归途,迷恋、痴情,终生难以割舍分开!
作者简介:

杨进荣,会宁县刘家寨子乡人。本科学历。中学时代起在巜中学语文报》《诗歌报》《散文林》巜诗人》《驼铃》巜白银晚报》《白银文艺》等报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游记多篇。现供职央企,从事文字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