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年真好
文/费海林

孩提时代真好,没有地暖,没有空调,没有电冰箱,没有电冰箱,没有电视机,没有小汽车等现代化设备。有的只是中华民族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
那时各家住的是平房土炕,秋天扒炕抹墙 ,打柴禾,一家老小住半铺炕,没有暖气片,只能生炉子,只有锅台,只有锅底下燃起的柴火,只有炉子里烧红的煤球,一家人围着火盆谈天说地,嘴馋的时侯烤红薯,烧玉米,一个啃黑了嘴巴。没有电热毯 ,只有输液瓶做成的热水袋,晚上睡觉时放在被窝里。看着妈妈织毛衣, 听着妈妈哼歌曲, 就这样甜甜的睡去,没有羽绒服,没有保暧衣,只有妈妈做的棉袄棉裤,虽然不时尚,但是实用,虽然不好看,但是暖和,不管风雪多大,穿着有妈妈味道的衣服,从来都不觉得冷, 没有护肤品,没有保湿霜面膜,早上起来匆匆洗把脸,我们用过最好乳液就是雪花膏,稍微抹一点香气扑鼻,惹得别人直羡慕,我们最喜欢的零食就是爆米花,男孩子打陀螺,玩溜冰 ,玩镏镏,上树掏雀窝,用弹工打雀,女孩子踢口袋,
跳皮筋,扯拉拉陨,欻嘎拉哈。遇到下雪天,一起堆雪人打雪仗,


小脸通红, 小手冰凉,身上却热得出汗,在妈妈的怀里睡觉,在爸爸肩上骑马,吃着妈妈炸的丸子,吃着奶奶包的包子,这有爸爸买来的酥糖果子,一家人围在一起好不快乐, 吃着廉价的零食,玩着便宜的玩具,用简单的心看世界,用善良的心对待人,家家户户不用关门,你来我往都是真心,挣几十块钱人民币,使用的粮票,养活一大家子人,基本都是单职工。 张家大娘做的饺子要给东西屋南北炕都送一碗,李家阿姨的猪肉饨粉条也给左临右舍每家送一碗,互相来往串门,上学时王家叔叔把各家户口本齐上来,领着一小帮排成队,到学校报名,上学一起走,回来一起玩,没有父母家人接送 。过年买点冻梨大柿子糖块,等到年三十晚才分一下,年前不能分,一家扯几尺布给孩大老小做件衣服年三十晚穿上,小孩子买点小洋蜡放在罐头瓶里,做个灯笼 用手拎着玩,欢欢喜喜过大年。 谁家有事都帮忙,谁家有事都出现,人和人非常亲切,人和人也非常想念,人和人之间不留心眼,互相帮助,团结友爱,互爱互敬。
长大以后,我们才明白,这是再也回不去的幸福,再也找不到的时候了,往事悠悠,只能是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