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事
文/刘广英
正月十五,陈百川亲自掌勺,为一家四口又做了一桌子美食。“妈,尝尝百川做的大虾。”媳妇剥完一只虾递给了婆婆。陈百川看着一家人吃得欢快,很是满足。虽然有些事压在自己心里,但他仍然快乐着家人的快乐。饭店老板陈百川,因为疫情,今年的春节,相比往年,过得算是轻闲。开饭店十几年了,他这是第一次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一直陪着全家老小。之前十几年的春节,吃完初一早晨的饺子,他几乎都是在饭店里忙。因为这些年人们的生活好了,许多大家庭的春节团圆饭都订在饭店吃。招待来客,也有许多从家里转到了饭店。所以每年的春节,饭店比平时还要忙。
今年春节因为突发疫情,严禁走亲访友、串门聚餐,饭店自然也就停业关门。陈百川开始很是沮丧,为了应对春节的顾客高峰,他备足了各种食材,几个大冰柜塞得满满的。后来他也想开了,全国上下都一样,又不是针对他一个饭店。再一想,十几年了,自己也该歇歇了,也多陪陪家人过个年。陈百川从小就对做饭感兴趣,初中毕业就直接上了厨师技校。毕业后先去了一家大饭店打工,并拜当地有名的“丁一勺”为师学艺。几年后出师,他就自己租了门店开了“百顺饭庄”。十几年经营下来,因为他的诚实守信、厨艺精湛、价格合理,再加上他的温善亲和,以及整个人从上到下透着的干净利索,所以,“百顺饭庄”在当地也小有名气,食客盈门。陈百川日子过得不算大富大贵,也算年年有余。买了车,置了房,父亲去世后,把乡下的老娘也接了过来。只是他每天操劳店里的事,家里什么事都顾不上。媳妇是中学教师,工作之余,照顾老人和孩子的日常,饭店的事也插不上手。因为信得过老公的能力,她也就很少过问饭店的事。陈百川每天都是天不亮就要开车进货,晚上回到家几乎十一二点钟了,家人差不多都睡下了。虽说自己有一手做饭的好手艺,但这么多年,很少为家人好好地做上一顿饭。今年的春节,宅在家里,除去给家人做饭,他就陪老妈追剧,同媳妇做家务,跟儿子聊聊学校和同学。家庭气氛,因为他的空闲变得空前的温馨。只是媳妇不经意间总感觉他这些天心事重重,而且越来越严重,戒掉多年的烟,这些天又抽了起来。媳妇问他是不是在家憋的,他说,看着每天疫情盘点的数据,心惊肉跳的;还有,看着这么多人的付出和牺牲,心里难受。媳妇想,也是。本以为,过了正月十五疫情就过去了,没想到病毒太猖狂。专家又说了:因为每天确诊和疑似病例数据还在不断攀升,要大家继续宅家。学校开学也延期了,小区对人员进出的控制更严格了,昼夜24小时都有值班的,每户每两天只允许一个人出门采购生活必需品,出入都要进行体温测量,详细登记。陈百川只得继续宅家做他的顺母孝子、如意郎君、温和慈父。只是媳妇越发的感觉他寝食不安、心神不宁,经常见他一个人发愣发呆。媳妇有些担心了,问他到底有什么事闷在心里。他说,不挣钱也要还房贷,门店还白白扔掉一个月的房租。媳妇想,也是。严防后的一天,天空阴沉沉的,家里的食材不多了,陈百川打算去店里再取些回来。他拿着出门证,戴上口罩,下了楼。门店离家不远,不用开车,半个小时他就拎着两个大食品袋往家走。路上几乎没有行人,灰蒙蒙的天空使他的心情更加阴郁。走到小区门口,值班人员给他再次量了体温,并填写上回来的时间。他笑着对几个值班人员说:“辛苦你们了!每天你们的午饭和晚饭我包了。”“陈师傅,我们早就听说了,你是咱县餐饮业捐款最多的老板,我们吃饭的事,就不麻烦你了。”值班人员都认识他。“就这么定了,中午12点,我准时送来。”他说的也是毋庸置疑。走进小区,电话响了:“陈老板,这批野兔什么时候送货?”“不用送了,我不要了,而且以后也不用送了。”他说的坚决。
陈百川挂断电话,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刚才瞬间的斩钉截铁,结束了他多日来的犹豫不决。他顿觉全身轻松,抬头望去,天空竟射出了几道阳光。
本版责任编辑:彭永征
作者简介:
刘广英,笔名安静,女,1964年出生。文学爱好者,年轻时曾在《未来》小杂志上发表过小小说。现在固安老年大学学习,河北省廊坊市作家协会会员,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当代先锋文学》签约作家。在省市级报刊及公众号上发表多篇散文、小说、诗歌、报告文学等。“中国当代文学最杰出作家(诗人)排行榜大奖”第八名获得者。
投稿方式:
邮箱:758774822@qq.com
微信:a13618258998
参加诗歌大奖赛者,请在邮箱标题栏目注明“当代先锋文学诗歌大奖赛”字样,否则视为普通投稿。
投稿格式:标题+作者+正文+简介+照片
总顾问:刘杰(与海子同时代的三个先锋诗人之一,著名策划家)
顾 问:
罗晖(年度中国诗歌选主编,著名诗人)
荒村(大平原诗刊、中国民间诗歌读本主编)
廖望月(诗天子诗刊创始人)
马俊华
总策划:彭永征
总编:彭永征
副总编:吴北平
小说主编:期待您的加盟
散文主编:吴北平
散文编辑:郭凤祥
现代诗歌主编:期待您的加盟
诗歌编辑:刘昌斌
古诗词主编:刘昌斌
古诗词编辑:于无声处
英汉互译主编:蒋怀文
英语主播编辑:蒋怀文
法律顾问:刘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