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原一个真实的李白
——《我本楚狂人》赏析
文/张世鑫
电视文学剧本《我本楚狂人》是作家朱绍斌以全新独特的视角,从研究李白到还原真实李白的一篇剧本形式的长篇历史小说。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是李白自称楚人并对自己在安陆诗酒人生的总结。李白在青壮年时期入住安陆并结婚生子,居住长达十年之久。安陆籍作家朱绍斌追逐李白出蜀入楚后落户安陆的十年足迹,潜心书斋,效仿诗人神游物外,同样用了十年的时间研究李白和李白文化,并出版了《李白在安陆》、《李白安陆十年诗文鉴赏》、《李白故居白兆山》等多部李白研究专著,有着李白文化研究的深厚基础和丰硕成果。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随着对李白文化研究的不断积累和深入,作家的李白情结日益浓厚,诗人李白的一切早已融入到他的血液,与其心灵相通、灵魂与共,使之自觉不自觉的实现了由研究者到创作者的华丽转身。厚积薄发,文思泉涌,洋洋洒洒30万字的宏篇巨著《我本楚狂人》长篇剧本历史小说终于惊艳面世,读者终于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全新的、真实的李白。在这本书里,世人看到的不再只是诗歌、诗仙或酒仙等标签式的李白了,而是一个切合时代、贴近生活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李白。
在这部作品里,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楚国的发源地安州演绎了一场如歌如泣的爱情故事,并入赘当时唐朝前相许府。在作家的笔下,李白在安陆十年,并不是他自称的“酒隐安陆,蹉跎十年。”的十年,而是以安陆为家,西入长安、东游吴越、南泛洞庭、北抵太原,仗剑天涯、游走四方的十年。他潇洒飘逸、放荡不羁、不拘常调、豪迈超脱、快意情仇,虽然纵情诗酒,却不屑于官场、献计于战场、救民于水火、游刃于黑恶势力之间,卓尔不群、以文济世,深怀高远恢宏之理想,尽显经天纬地之雄才。历代学者、文人墨客对于李白的研究及文学创作,多停留于对李白的行踪、诗文及思想的研究、解析、鉴赏或文学贡献上,真正用非虚构文学或虚构文学的形式去挖掘李白生平事迹的文学作品并不多。作家把历史记载和李白诗文记录作为《我本楚狂人》的创作内核,借助自己敏锐的触角和独到的见解,熟练地运用思维爬虫技术,巧妙地处理了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的关系,还原了身处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真实的李白,这不仅填补了以文学艺术形象展现李白这个历史巨人的片面、单一及不足等诸多缺憾,更是对李白研究领域的又一重大贡献。
《我本楚狂人》是一部剧本形式的长篇历史小说,突破了以往有关李白文学作品的定式模板,在表现手法和认知视角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作家并不是把李白在安陆的历史记载、诗文记录以及自己对李白在安陆的研究成果进行简单地再现,也不是将李白在安陆十年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变化作简单的历史陈述,而是用剧本形式这种特殊的小说叙述方式,在宏阔的历史视野内,对真实的历史作出深刻的历史思辨和人生哲思以及高超的艺术再创造,形成了独特历史叙事的冲击力,艺术地处理诗人与时代、文学与现实的复杂关系,在错综复杂的历史和人物的矛盾冲突中塑造出活生生的李白艺术形象,从而揭示这个特定艺术形象的性格、心灵及人性的历史内蕴与本质,使历史人物的认识价值、史学价值以及审美价值达到高度的统一。既有以宏大独特的视角对伟人进行史诗的观照,又有在新历史主义思想影响下个人别样的审美观对李白这个独特历史人物的日常生活叙事和微观细节描述,演义着诗人的传奇经历和丰满人生。

对于历史伟人,作家科学地遵循了“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以史料和诗文记载为经,以野史和民间传说为纬,熟练地发挥艺术分析和想象整合的能力,紧紧围绕李白“安陆十年”这个历史的横断面,舍弃了宏大的历史跨度和繁多的李白研究、李白诗文记载及正史、稗史故事,深深地沉潜到这段历史纹理的深处,对历史人物及其关系的理解与处理细致、复杂、独到,作品结构中的人物力戒简单的忠奸、善恶、正反、黑白等二元对立关系,呈现出更为多元多样的交相纠缠的复杂状态。如与许府的门第偏见与喜结良缘,与田府的缠斗与合作,与驸马爷的惺惺相惜与设局陷害等等。只有真正读懂了历史,读懂了李白,研究了李白,才能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依据文艺作品的创作规律进行艺术再创作。再如斗鸡赌命这一情节的设计,是根据史上宫廷斗鸡成风,李白与寺庙、道教的渊源及李白的诗文记载懂鸟语这一历史的真实,充分发挥作家超然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灵感,演义了一场以斗鸡制止当地恶霸设冤索命,霸占庙田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这些故事与历史的衔接水乳交融,与作品的主题立意及人物的性格特征贴切吻合。《我本楚狂人》虽然取材于安陆十年,却以全景、全新的视角,诠释了李白至情、至性、至真的人本色彩,人物的性格刻画丰满、立体,这是作家对李白及李白文化理解与思辨的沉淀与累积而达到的灵感升华,走出了以往作家刻画历史人物虚拟史实甚至戏说历史的窠臼,截取一个历史的断面构建出了与宏大历史相匹配的真实的艺术殿堂。
长期对李白的历史考证和诗文研究,李白在安陆留下的历史遗迹及散落在民间的各种传说,为作家提供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源泉。面对丰厚的创作素材,作家能敏感地检索出李白在安陆十年真实史料,善于抓住李白诗文中透露的生活点滴、行踪轨迹和爱好特长,演义一个又一个的动人故事。他用思辨的头脑、百倍的热情和丰富的想象去刻画了一个个精彩的场面,如识文书化解盐帮与漕帮的冲突;般若寺失火默写《维摩经》;寿山草庐七步拟赋、斗鸡赌命;安州府献计平息索债风波;国子监因政见不同顶撞座师;贺知章引荐宁王遭韦子春等小人算计而另辟蹊径;太原城门献诗刀下救忠臣等等,奇谋叠出,满腹韬略。这些故事的场面和情节都源于安州,紧追李白十年踪迹,一针千线,连贯照应,纲举目张,千回百转,改变了以往学者及作品对李白“孤傲、迂腐,书生意气、不食人间烟火”的成见与误判,也克服了历史文学作品按照史料记载和传说简单地陈列,或者虚构、戏说、空谈、说教等应景、媚俗、功利之弊端,而是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重构人物形象,使李白这个历史人物真实地回到现代读者的视野,彰显着诗人满腹经纶、匡扶正义、仗义江湖的凛然正气和雄才大略,以及诗人耿介光明、胸襟豁达、报效国家的傲岸独立的个性和豪迈超脱的人生,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作家把自身对历史和人物的理解与哲思融贯于作品中的历史、社会、人生、文化、生命、爱情、人际关系之中,行文的风格、叙述的展开和情节的发展总是带着作者独立思考和独到见解的印记,显现出作家对历史真实和文学艺术创作的精准把握和孜孜以求。作家对李白文化的潜心研究和深厚的历史哲学修养,为其拓宽了想象的空间,大大提升作家的精神视野和艺术胸襟,从而使作品具有宽广深邃的历史维度和思想深度。
《我本楚狂人》中的诗仙李白,狂放洒脱,大笔横扫,既怀日月齐辉之雄才,抱报效国家之大志,又能依市而居,事农桑、隐山林、察民意、恤民情,在坎坷的人生路上,既有江湖豪气,又有儿女情长。
本版责任编辑:彭永征
作者简介:
张世鑫,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安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以文学评论、散文及杂文写作见长,文章散见于报刊杂志、文学平台及网站,入选多个版本文集,作品偶获各种奖项。
投稿方式:
邮箱:758774822@qq.com
微信:a13618258998
参加诗歌大奖赛者,请在邮箱标题栏目注明“当代先锋文学诗歌大奖赛”字样,否则视为普通投稿。
投稿格式:标题+作者+正文+简介+照片
总顾问:刘杰(与海子同时代的三个先锋诗人之一,著名策划家)
顾 问:
罗晖(年度中国诗歌选主编,著名诗人)
荒村(大平原诗刊、中国民间诗歌读本主编)
廖望月(诗天子诗刊创始人)
马俊华
总策划:彭永征
总编:彭永征
副总编:吴北平
小说主编:期待您的加盟
散文主编:吴北平
散文编辑:郭凤祥
现代诗歌主编:期待您的加盟
诗歌编辑:刘昌斌
古诗词主编:刘昌斌
古诗词编辑:于无声处
英汉互译主编:蒋怀文
英语主播编辑:蒋怀文
法律顾问:刘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