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
漫山遍野白鹃梅
四月,在中条山黄家庄这天然皇家庄园里浅山与深山的结合部,那一道挨着一道、一梁连起一梁连绵起伏重峦叠嶂的大山上,从谷底到山顶,披上了一坡又一坡洁白的盛装。这满山的洁白,不是别的,正是那一树树漫山遍野的白鹃梅。

白鹃梅,起初我并不知道它叫白鹃梅。因为它,多生长在缺水干旱的浅山,个头不高、枝节短粗、质地坚硬,枝干弯曲的就像龙体一样,我们小时候上山拾柴时,就把它砍回去做为灶火中的上等硬干柴,也一直管它叫龙柏芽。

那时,拾柴的人多,它也长不大,早早就被砍了,根本没看见过它开的白花儿。还是近年在皇家庄园跑得多了,看到漫山遍野的白花特别吸人眼球,才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拍了她的玉照,发给老友、北京林业大学的植物学教授路端正咨询,才知道它的学名叫作白鹃梅,又名白绢梅。

白鹃梅,春日开花,满树雪白,如雪似梅,果形奇异,适应性强,用作园林美化,或在林间和建筑物附近散植,或在常绿树丛边缘群植,宛若层林点雪,饶有雅趣,也是极具美丽的观赏树木。其嫩叶和花蕾,富含多维素和钙、铁、锌等营养成分,是许多常见蔬菜所不及的。

生鲜时,可以炒食、做汤、凉拌。晾干水发后,可以炖肉、蒸鱼、煮汤、做馅。花蕾干品,可以烹制多种荤素菜肴、蒸花糕、做点心。无论咋吃,你都别有风味、清香宜人、食客喜欢。其老树古桩,姿态各异、木质坚硬,内呈红褐色,是制作树桩盆景、串珠、把玩件的上等材料。白鹃梅,你生在大山上、活在荒芜里、美丽人世间,认识你才感到你的艰难不易,了解你才知道你的价值珍贵。我禁不住对你发出感叹:啊!山上那白鹃梅。

啊!山上那白鹃梅,你不惧干旱、不择土壤。大山皮上太阳晒得那么浓烈,就那么两三尺厚的土层,要水分缺水分、要养料没养料,贫瘠到了极点,你却耐得住了干旱、抵得住了荒凉,扎下了根、长成了树、结成了林,使大山更青更绿更加生态,把平常做得非同一般、出色出众。

啊!山上那白鹃梅,你不畏风霜、不怕雪雨。一年四季气候多变,风霜来了,你东来东挡、西来西招。雪雨来了,你大来大抗、小来小迎。尽管岁月折磨的你曲膝弓背,身材称不上高大,但生就了一副坚实的傲骨,从没有低下过高昂的头颅,向世人昭示着你的存在、你的不屈、你的坚强。

啊!山上那白鹃梅,你不图雍容、不求华贵。当冬去春来山色青黛时,你也悄悄地来了。早,早的四月花盛。多,多的漫山遍野。美,美的洁白无瑕。你和黄刺玫、连翘花、棠梨花、梨树花一起,把大山打扮得生机勃勃、花枝招展、妖冶无比、分外壮丽了,堪比牡丹、菊花,可要雍容华贵许多。

啊!山上那白鹃梅,你不索回报、不惜付出。从你一出生,就决定了你的命途多舛。走进农家的灶膛,煮熟了饭食,你却经历了缕缕炊烟的蜕变。走进城市的园林,美化了环境,你却忍受了骨分肉离的熬煎。走进百姓的腹中,变成了美食,你却演绎了壮地肥土的磨难。走进艺术的工房,削成了玩品,你却承受了粉身碎骨的痛苦。但你不索取回报,不吝啬付出,把最美丽的一面硬是留给了人间。

纷杂喧嚣的社会,复杂熙攘的人群,出类拔萃者有之,但多数人还是平常、平凡、平实的生活一辈子。一辈子,人们都要学得会适应艰难困苦的环境,受得了遍尝坎坷痛苦的折磨,沉得住甘于埋没清苦的忍让,放得下勇于牺牲受苦的惜念。那样,才会像四月的白鹃梅一样,体现出人生的价值,彰显出光鲜的一面。

赏花思虑做人,人生一辈子,不能求索取,但不能不奉献;不能图享乐,但不能不奋斗;不能有傲气,但不能无傲骨。大家不妨都看看山上那白鹃梅,学学山上那白鹃梅,面对生活的不等式,大家也就会以平常心态适应平凡了,也就会以平实奋斗适应生活了。
啊!山上那漫山遍野的白鹃梅。

作者简介:翟战功,山西运城人,一生酷爱写作,供职于平陆县交通运输局。多年来,在多家媒体上发表消息、通讯、诗歌、散文等文字千余件,撰写过多部电视专题片脚本,现为运城市作协会员,是台湾爱国媒体《台湾好报》、《两岸好报》聘请的大陆记者。

玉华,实名郝玉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人,教师,播音爱好者,喜爱朗 诵,喜欢旅游。近三年有数百篇朗诵作品发表在网络平台。愿用温暖的声音和饱满的情感传播人世间的真善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