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松林 宋清
【告别终身“金属心”】洛阳市中医院心血管二病区在血管内超声(IVUS)精准指导下成功完成冠状动脉生物可吸收支架(BVS)植入术。

洛阳市中医院心内科介入团队在代国方主任带领下,由李楠楠医师、王健飞医师等人于2020年1月31日为一例49岁男性患者右冠状动脉成功植入生物可吸收支架。术中、术后采用血管内超声(IVUS)对冠脉病变及植入支架进行精准评估指导,手术顺利,效果满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吃得好了,业余生活丰富了,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副作用”:暴饮暴食、多吃少动、抽烟、喝酒、玩手机、熬夜……这些不良生活习惯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在相对年轻的年龄便患上了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等慢性病。根据最新的统计结果,目前我国冠心病的发病正快速趋于年轻化。而对于冠脉狭窄严重的冠心病,支架植入是最有效的即刻解决冠脉狭窄的方法。

说到给心脏里放支架,很多患者对于身体内永久性存留金属物质都心有余悸:术后能否正常生活、运动?是否还能像以前一样正常工作、上班?生物可降解支架(Bioabsorbable Vessel Scarfolding,BVS)消除了大家的这一疑虑。与常规的合金支架相比,生物可降解支架由生物可降解或可吸收的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在血管狭窄部位植入可降解支架后,既可以在前期有效的扩张血管,又可被逐渐降解,降解产物可通过代谢排除体外或被人体吸收利用而不影响远期血管功能。

该患者为一中年男性,有典型的活动后胸闷、胸痛、气短,入院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右冠状动脉近段狭窄约95%。患者反复发作心绞痛,具有支架植入治疗指征,患者较为年轻,对金属支架非常抗拒,拒绝成为终身“金属心”患者,经全科讨论并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对患者实施生物可吸收支架——“NeoVas支架”植入术,并采用IVUS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精准评估。上述治疗方案确定后得到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医务科、设备科及相关科室给予大力支持,为手术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该患者已于近日康复出院。
既然使用了新型支架,那支架植入的方式是否与常规支架有所不同呢?答案是肯定的!生物可降解支架植入有如下几个要求:①准确测量靶血管病变直径,精确选择支架尺寸;②PSP技术:P:使用与靶血管直径1:1尺寸的高压球囊对病变进行与扩张;S:缓慢加压释放球囊;P:使用小直径高压球囊充分后扩,保证支架充分贴壁。为合理选择支架尺寸,介入医生使用IVUS对患者的病变血管直径进行了精确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选择了最佳直径尺寸的支架。支架植入后再次使用血管内超声评估,可见支架贴壁良好,达到了可降解支架植入后的血管管腔要求,手术顺利结束。
IVUS指导下生物可降解支架植入前后对比

“生物可吸收冠状动脉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系统”(NeoVas支架),其基体及药物载药涂层分别由可吸收材料制成,支架基体和涂层在体内逐步生物降解和吸收,无永久性支架存患者体内。简单讲,传统支架是金属制成的,一旦进入人体将永久存在,但这款可吸收支架的支架梁是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进入人体后会逐渐溶解并消失,不会在体内留下异物。
生物可吸收支架是冠脉支架的发展方向,可解决药物洗脱金属支架永久异物的痛点。冠心病介入治疗(PCI)已经经历了三代技术发展:单纯球囊扩张术、金属裸支架(BMS)和药物洗脱支架(DES)。目前世界范围内应用的支架大部分是第三代支架——药物洗脱支架,由于其材质为金属的,植入后会在人体内永久存留金属异物。可吸收支架的材料为聚乳酸等,在植入体内后 2-3 年可完全降解,而且可以恢复血管的功能和弹性,不会永久存留,所以被认为是冠心病治疗的第四次革命。同时对于金属支架过敏的冠心病患者是个很好的选择。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心血管介入材料在材料和工艺上的不断精进给了心内科更多、更好的选择。预计未来可吸收支架会被广泛使用,冠心病介入治疗将进入新的时代。相信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必将为广大冠心病患者带来更大获益!
洛阳市中医院心内科专家简介
代国方,主任医师,临床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洛阳市第一中医院心内科主任,胸痛中心技术总监,河南省中医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曾到日本草津心脏中心研修复杂心脏冠脉介入技术。现任洛阳市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

洛阳市心脑同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心血管分会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药协会心血管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介入心脏病学会常务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高血压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介入医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黄帝内经分会委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经方临床研究分会委员;洛阳市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洛阳市中医络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个人研发的通脉膏方1号、2号防治冠心病支架术后再狭窄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发表国家核心杂志8篇,国家级杂志论文13篇,收录SCI论文2篇,主持省级科研3项。现擅于各种复杂冠脉病变的介入技术,并能熟练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心血管常见疾病及急危重症。
中医院心内科简介
洛阳市第一中医院心血管内科,最早成立于1976年,2009为洛阳市重点专科,2010年成立了洛阳市心病研究所,2012年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心血管分三个病区,现开设住院床位200张。设立心衰(心衰病)和心律失常(心悸)研究室,

冠心病(胸痹)和高血压(眩晕)研究室。科室技术力量雄厚,人才梯队合理,有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5人,博士2人,硕士18人。该科始终秉承“中西医并重,优势互补,把专科做精、做优、做强”的发展思路。坚持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努力发挥中医特色和优势,对各种心血管疾病进行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尤其对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病等疾病进行重点研究。先后研制了三参三黄口服液、参芪舒心胶囊等多种专科特色较强的院内制剂,并在中医辨证论治指导下,开展中医特色疗法,并为病人提供饮食、运动、心理调节、康复等综合治疗方案使专科中医治疗心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得到进一步提高。
科室配备配有心电中央监护系统及心电遥测监护系统,64导心脏电生理记录仪,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检测仪、快速心衰标志物及心肌酶检测仪、有创及无创呼吸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进口临时起搏器、IVUS,ACT检测仪,德国西门子大型数字平板血管造影机等诊疗设备。是日本草津心脏中心友好协作医院心脏介入中心。

可开展各种心脏介入手术,如冠脉造影术及冠脉支架植入(PCI)术、药物球囊(DCB)治疗术、生物可降解支架(BVS)植入术、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术、ACT检测,先心介入检查(室缺、房缺、动脉导管未闭)及封堵术、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频发室早、房早,室上速、房速、房扑、房颤等)、起搏器(单腔、双腔、三腔CRT/CRT-D)植入术、二尖瓣球囊扩张术等。运用中西医结合及心脏介入治疗各类心血管常见病及疑难病,如急性心肌梗塞、复杂性心律失常、顽固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肌病等。尤其运用益气活血法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开展益气活血法中药防治冠心病支架术后再狭窄有特长。并建立了急性心肌梗救治绿色通道,保证患者得到快速抢救及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