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梁惠王章句上

第四章
【原文】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奠强①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②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3.南辱于楚。4.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⑤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6.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挺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使陷溺其民,8.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⑨王请勿疑!”

【注释】
①晋国:指魏国。魏与韩、赵三家春秋时本是晋国的大夫,后来逐渐吞灭晋国其它世族,三分晋国。到公元前403年,东周威烈王正式承认他们为诸侯,史书多是把这一年作为战国时代的开始。战国时他们与秦楚齐燕也都称王。魏在战国初年曾因革新变法而称强一时。故此处谓“天下莫强焉”。莫强:犹言没有哪一个强过它的。②东败于齐:《史记·魏世家》载:魏惠王三十年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宣王用孙膑的计谋,出兵救韩击魏,魏军在马陵中计大败,魏将庞涓自杀,统帅太子申被俘,下文“长子死焉”即指此,魏国从此一蹶不振。③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史记·魏世家》载,魏惠王三十一年、三十二年(前342年),魏国屡败于秦,被迫割地求和,黄河天险的河西之地尽入秦国之手,即七百里。④南辱于楚:据《战国策·韩策》和《史记·楚世家》记载,梁惠王后元十二
年(323年),楚国为了迫使魏国倒向它,插手魏国的王位继承,派柱国昭阳在襄陵打败魏军,夺取魏国的八座城邑。⑤比:为。一:全部。洒:洒通洗,《说文》云:“洒,涤也。”比死者一洒之:言欲为全部死者雪其耻也。⑥易耨:易,迅速。耨,耘田除草。⑦制:通掣(che),提,拿。挞:用鞭子打人。⑧陷溺:朱熹《集注》云:“陷,陷于阱;溺,溺于水,暴虐之意。”⑨仁者无敌”:是句古语,加上“故曰”引来作结。

【译文】
梁惠王对孟子说:“晋国的强大,当今世上没有哪个国家比得上,这是您老先生所知道的。但到了我这一代继承王位后,东面被齐国打败,连我的大儿子也阵亡:西面丧失了七百里疆土给秦国;南面受辱于楚国。我对此深感耻辱,愿意替那些为国牺牲的人彻底雪耻报仇。要怎样才可以办到呢?”
孟子回答道:“国家不在大,只要有方圆百里的土地就能实行王道,使天下归心。大王您如果能够对民众实施仁政,废除严刑酷法,减免苛捐杂税,督促百姓深耕土地,抓紧时间清除杂草;青壮年还在农闲的日子修习孝悌忠信的道理,在家里便用来事奉父兄,出外便用来侍奉尊长,这样做好了,就能使他们哪怕是拿起木棒也足以打败秦、楚的坚甲利兵了。”
“哪些国家(秦、楚 、齐等)侵夺!百姓的农时,使他们不能用农耕来养活自己的父母,以至父母受冻挨饿,妻离子散,兄弟背井离乡。那些国家的民众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大王您派军队前往讨伐他们,又有谁能跟您大王对抗呢?所以有句名言:“奉行仁政的人无敌于天下。,大王啊,请您采纳仁政,不要再迟疑了。”

郭社会又名郭克会,笔名森燚,山东省汶上县人,男,汉族,现居广州。只上过小学,自学法律专业,获山东大学毕业证书,干过律师。曾通过行政诉讼分别撤销过济宁市政府砍树有奖的文件,山东省政府收费不当的文件。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央视礼宾书特聘签约诗人,中国诗歌百年华语诗歌百位奠基人之一,世界圣火艺术妍究院理事,世界汉语文化作家协会广州分会副主席。曾获2018年首届诗歌大赛一等奖,《当代百家经典》全国征稿大赛荣获十佳诗人第三名,世界华语文学精英争霸赛杰出诗人奖等大奖。作品分别在《中华诗词大辞典》等多部大型书籍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