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兴福先生《圆觉经》修学圆满搁笔,卷十二及总回向偈欣赏

一、共修《圆觉经》仪轨圆满
总回向偈
共修大乘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战乱瘟疫远同伦,天灾人祸化吉祥。
自觉觉他度九有,传灯灯传亮十方。
三界沐浴圆觉海,万众化生无量光!
二、共修《圆觉经》仪轨圆满
总回向偈白话
共修大乘经典多么殊胜啊,圆满之际我们以全部福德一并回向。但愿瘟疫和战争远离人类,所有的天灾人祸一应化为吉祥。佛门弟子自觉觉他度尽无量众生,用般若的光芒照亮三世十方。三界六道共同沐浴圆觉大海,一切听闻者进驻极乐世界化无量寿无量光!
2020.2.28.——吕兴福

《圆觉经》修学体会(卷十二)
作者/吕兴福

《圆觉经》修学体会(二十三)
佛在讲完如何安居后,就安居期间修习三种清净观的最初方便和注意事项又逐一作了开示。
一是若诸众生修奢摩他,就要先选取一个清静之处,远离繁华喧嚣之地,让身心安定下来,安静下来,守住念头,即把纷乱的念头止于一点,叫作系心一缘,如此清静到了极点便能出现慧和觉。
这里有“不起思念”的说法,理解的时候要跟前文中“澄清诸念”联系起来一并观照,不起思念不是说念头会寂灭,而是逐渐澄清,用所缘一念止住一切妄念。达到了初步的清净之后,再从自己的一身观起直至法界,觉亦如是,即自己一个身心世界清净了,清净的身心世界融入大圆满清净觉地,如此周遍圆融,才是真圆觉。这一点,就是我们在文章一开始便不惜篇幅详细讨论清净觉地基本属性的原因所在。
佛说,如果我们的清净觉性圆满周遍一个世界时,这个世界有一个众生起一个念头者,全都能够感知得到。百千世界乃至法界,亦复如是。
理论是这样,可我们为什么感知不到呢?一是我们的心不够清净,二是太多的众生的心也不够清净,故而我们尚没有感知到。那么,修习奢摩他要注意什么呢?“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这期间出现的种种境界也包括所谓的种种瑞相,都不能刻意执着。
二是如果有众生修习三摩钵提,即在前面止的基础上修观,即修习止观法门,首先应当忆想十方如来和十方世界一切菩萨,依种种观想行门,密宗的观想行门尤其丰富,渐次修行,勤苦观照,以期证得三昧。
这里说要勤苦,勤奋吃苦,当知修三摩钵提并不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是需要勤奋吃苦才能成就的事业。还要广发大愿,修净土的,要发愿把我们的愿力融入于阿弥陀佛四十八大誓愿海中,在西方极乐世界学成之后,还要不违安养入娑婆,度尽众生。修华严的,要发愿把我们的清净自性融入毗卢支那清净性海之中,然后是虚空有尽,我愿无穷,生生世世在在处处直至度尽众生。修习大圆满清净圆觉法门者,要发愿把我们的自性融入诸佛如来清净圆觉大海之中,愿与恒沙众生共同泛舟于清净觉海等等。在如此的发愿观想过程中,自己熏习成就识田中的菩提种子。同样,在观照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境界,都不能着相。
三是有的众生修习禅那,那就要先从数息开始,比如禅宗多采用的禅关六妙门的方法,通过调整呼吸,使自己由身到心安定下来。
由于这里讲的是修习禅那的最初方便,通过数息观息来调控身心,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真正的禅法原本是不需要这些前奏的,所谓行住坐卧无不是禅,那时还谈什么数息。
所以,这些方法只能用于刚起步的修学者,所以叫作最初方便。
心中明明了了清清楚楚地知道每一个念头的生起、形成再到消失的全过程,就连生、住、灭之间的衔接也能分得清楚,一定的时间发生了几个生、住、灭的过程也能数得清楚。
接下来,不仅仅是跏趺座上如此,而是这种功夫将贯彻于、周遍于行住坐卧四威仪中,所谓行住坐卧无不是在禅中,这就进入到上乘功夫了。
这个时候,即便是离开观息念数的最初方便,也同样无不了知。就这样渐次增进,最后到了百千世界之中落了一滴雨,也如同看见眼前所受用的物品一样清清楚楚。同样,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境界,都不能去执着,因为凡所有相,都是虚妄,故不能执着。
以上就是修学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的最初方便。其实,上述三种净观,分开说,有各自广博的领域,各自有着完整的理论、实践体系的强大支撑。方便有多门,归来无二路。三种净观,说到底还是一脉心性法门贯穿始终,直至汇入清净圆觉之汪洋大海。三世诸佛一切如来无不由此成就。
可见,用于指导从此三种净观直到成就圆满菩提的教证体系是何等的博大精深,又是何等的不可思议。
好在大慈大悲本师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以串珠的形式,提供了《圆觉经》这样一部修行指南,只须我们顺藤摸瓜般地依次摘取即可,十二颗摩尼宝珠都归属于我们了,那时,我们就真正大富大贵福慧两足尊了,就真正大光明内外彻照了,也就真正地清净圆觉了。
佛在开示了三观初首方便后说:“若诸众生遍修三种,勤行精进,即名如来出现于世。”三种净观如理如法全部修成,于理无碍之后,再圆满行愿,修普贤行愿品,最终达到解行圆满,那么,“即名如来出现于世”。
佛接着讲了下面的意思,若后末世有钝根的众生,心里想修道但却不得成就,那是因为往昔所造诸多业障的缘故,怎么办呢?当勤忏悔,不能放弃信念,不能丧失信心,心里要常有希望,先断除憎爱、嫉妒、谄曲等无明习气,再发上进心,修习清净三观。
修学时还不能面面俱到,三种净观中先选修一种,如果经过一段时日,觉得此观不适应自己,可另选一种。要从内心深处发愿,愿意长期坚持,不言放弃,渐次求证。不用急,慢慢来,渐次增进。
我们也得观照一下自己,修行不得力,业障是很重的,满身心的无明习性,怎么办呢?我们何不按部就班地从克服乃至断除情仇很爱、嫉妒谄曲等习气上下手呢?面对任何境缘,或逆或顺,先观照自己的心态,观察自己的反应,有无恨爱的分别心产生,产生时的强烈程度,然后及时对治,久而久之,分别的习气会逐渐灭除,分别的习性会逐步减退。对待嫉妒谄曲,亦复如是。这就是修行的最初方便。(未完待续)

《圆觉经》修学体会(二十四)

第十二位请法者、贤善首菩萨起身顶礼,开始请法。他提问了如下问题:一是此大乘教,名字如何?二是我等该云何奉持?三是众生修持这一经典得何种功德?四是云何护持、流通此经?五是此经将流布于何地?
佛说:“善男子,是经百千万亿恒河沙诸佛所说,三世如来之所守护,十方菩萨之所皈依,十二部经清净眼目。是经名大方广圆觉陀罗尼,亦名修多罗了义,亦名秘密王三昧,亦名如来决定境界,亦名如来藏自性差别,汝当奉持。”
开示完经名就该回答“云何奉持”了,可佛只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此经唯显如来境界,唯佛如来能尽宣说。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次修行,渐次增进,至于佛地。”那么,云何奉持呢?前面对十一位菩萨所请之法的全部开示,回答的都是这一个问题,如前所说就是如何奉持,这里只回答了十二个字,“依次修行,渐次增进”最终能“至于佛地”。
至于如何流布,流布到那个层面,就像我们听惯了的文件传达到那一级一样,对此,佛作了如此开示:“是经名为顿教大乘,顿机众生,从此开悟,亦摄渐修一切群品。譬如,大海不让小流,乃至蚊虻及阿修罗,饮其水者,皆得充满。”
虽然这是顿教大乘,根器猛利者,从此开悟,即闻法即悟,但并不是说根器不猛利者就不能以此修行。譬如,圆觉大海它不同于小溪流水,它有着不可想象的容量。一只蚊蝇,只喝一小滴水就足够了,一个阿修罗可以一口气喝尽大海水,但诸佛如来圆觉大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随其饮用,皆得饱满。因此,不管是善根因缘福德不足的众生,还是上上乘的菩萨,只要以此修行,皆能圆满成就。由此可见,此经可以流通流布于一切众生。
护持、修学、流通此经有什么功德呢?佛从以下几个方面告诉我们:一是假使有人纯以金银、琉璃、玻璃、珍珠、砗磲、玛瑙等宝装满三千大千世界,用这么多的七种宝藏来作布施,其功德,还不如有人闻此经名,或者是明白其中一句经文的义理。二是假使有人教导了百恒河沙众生得阿罗汉果,其功德不如有人宣说此经,那怕是解说其中的一句半偈。三是若复有人闻此经名,能相信,不怀疑,当知是人,绝不是曾于一佛二佛前种下过福慧善根,而是曾经于尽恒河沙一切佛所种诸善根,何况闻此全部经教。这就是我们修学《圆觉经》的功德所在和信心所在。
开示了修学流通功德之后,佛对十二位大菩萨们乃至一切与会大众提出了要护持未来末世的一切修学者。佛说:“汝善男子,当护末世是修行者,无令恶魔及诸外道恼其身心,令生退屈。”
退是退道心,屈是受魔恼而委屈害怕,佛要求菩萨众护持修行者,使其不退道心。至此,佛的全部开示就算圆满了。
与会大众听了佛对他们的要求,纷纷表态。火首金刚、摧碎金刚、尼蓝婆金刚等八万金刚,外加各自门下,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场景,数十万众同时右绕礼佛,那不跟茫茫云海在围着佛旋转一样吗?
就这样,右绕三匝后对佛说:世尊,请您放心,若后末世一切众生,有能修持这部决定大乘经典者,我们当会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守护着他们。我们还要同时守护这些众生所修行的场所。我们这些金刚亲自带领徒众,晨夕守护,令修行者不至于退转。我们会让修行人的家庭永远没有灾难和障碍,还要令其家疫病消散,财宝丰足,常不乏少。
读到此处,我们当向诸位金刚们合十顶礼。
这时,有大梵天王、二十八天王、须弥山王、护国天王等等也不甘落后,纷纷起座,也是右绕三匝而后对佛说,世尊,我们也会守护一切持经者,常令他们安隐,心不退转。
真是殊胜之极,不仅仅是须弥山周匝诸天王愿意护持我们,而是所有天界的领袖们偕同门众来向佛表示态度,要护持我们这些修学者,我们有不精进修持的理由吗?我们也同样要向这些诸天的领袖们合十顶礼。
其时,有一位名叫吉槃茶的大力鬼王,(有些经典上被翻译为鸠槃茶,此者即是。)与十万鬼王,即从座起,先是顶礼佛足,然后右绕三匝。
十万鬼王绕佛三匝,其情形只能靠我们去想象了。他们对佛说:我们也要守护这些持经的人,朝夕站岗侍卫,让他们不受恐惧和委屈。持经者所居住的一由旬之内,若有鬼神侵犯境界,我当使其碎为微尘!
我们想一想,鸠槃茶等大鬼王们为了保护我们,都动真格的了,要把入侵我们境界的、前来破坏我们修持的鬼神们打得碎如微尘。我们能不为此感动吗?感动之余还不行动吗?我们也向这些护持我们修学的诸鬼王们合十顶礼。
“佛说此经已,一切菩萨、天龙鬼神八部眷属及诸天王、梵王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全文到此圆满。
共修到此圆满。
在此感谢中国佛教网、感谢中华诗歌联合会、莲池海会朋友圈提供修学平台;感谢诸位大德菩萨的关注与点评。笔者在此向诸位顶礼!
愿以此修学功德,普皆回向于尽虚空遍法界六道四生七趣二十五有一切众生;普皆回向于曾历滚滚劫波时的一切怨亲债主;普皆回向于所有护持、见闻、随喜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遂愿往生诸佛清净圆满之刹土,直至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全文圆满)


中华诗歌联合会编辑部
本期编辑:梦如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