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吴显荣
今年的春节,还真的“特别″。二月十七日的早晨,因新冠病毒疫情阴霾的笼罩,宅在家中已半月。足不出户也是贡献。
时过早上八点,妻子的手机,又响过一遍,朦朦胧胧中,在厨房接听电话的妻子早已哭成了泪人儿,是丈母娘已病逝的噩梦。 早已做好的早餐,已来不及吃。我戴上口罩,叮嘱好已有身孕的儿媳妇,守家照顾好年迈八十又二的婆婆后,呛促地带上香,烛,挽扶着泪人似的妻子,钻进了儿子早以在楼下已发动的汽车。
因“特殊″时期,一路也人少车稀。十五分钟不到,车子已驶进了大舅子家住电梯楼房的社区,经戴“红袖章″社区工作人员检测体温,逐个进行查证签证后,才准放行进入小区。
早到的儿女们,叭在还尚有余温的老人家身旁,撕心裂肺的嚎啕大哭。我慌忙地在厨房找到一只大白萝卜,插上香,蚀,点燃祭拜。
在一柱香还不到的时分,村里的谢支书就赶来,他着人将前来探慰的邻里们都散集各自宅家,请大家在非常时期,“配合政府,丧事从简,敬请理解″;只着老孺人的子女出入,“不管是谁,请一定戴好口罩″。
娘亲舅大。我先找来娘屋里人的舅舅商量,开明的舅舅,也深知当前疫情的严重;大舅略有其宗地掐了掐手指算一算,二十一日,是安葬的吉时″。我当即向村里书记表态:“配合政府,一切从简″。
一通电话后,殡仪馆半小时后运来了棺棂,在楼下的广场旁,搭建了二顶帐篷当棂堂。
按平时农村的习俗,八十余岁的老人去逝也算白喜事一场,礼数,民乐,西乐,杀猪宰羊的酒席,场面是不会少的。
无奈,疫情正狰狞,请人不充许,就是请了人也不敢来,政府的三申五令,全民有责,家喻户晓。
女婿也是儿。我管钱,又管帐,还得张罗着下厨的所需,一样又不能少;“开饭啰″,像大食堂一样,抄了几大盆子的菜,老人膝下的儿孙们,像吃自助餐样吃饭。
亲朋送上的花圈,我吃力地给添上好笔墨,还要把自带的音响,一次又一次调试,传送出哀乐的悲恸。
夜晚,守护着棺棂。香火在慢慢地烟绕,火烛在滋滋作响;从此,天各一方,儿孙都会记着你的好,愿老人家在天堂再无病伤。
记得三十五年前,我同您大女儿结婚后,因工作两地夫妻分居,家父又多病常住医院。第二年,我待哺的孩儿,是您抱着他几里路地来回跑,为的是让正在上班的母亲,能给婴儿多喂上几口奶;那几年,忙得脚不沾地的您,是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小孩拉扯到了能上幼儿园。我只能是在休礼拜的这一天,去见见妻儿一面,我也只能是感恩在心里,一次又一次的我,总是含着泪出门。
您老人家也是苦出身,紧衣缩食着自已,一生勤劳朴俭。您象一根燃烧的腊蚀,亮照着家里的内内外外。当生活已有了温饱,儿女们也先后一个又一个住进了一栋栋的高楼;不久,您一场大病,在医院,前后动了二次手朮,因肾脏衰竭引起并发症;尿毒症的折磨让您在病床上医整了三年,病魔下的您,在生命走到了这最后的一刻,也从来没听到您喊过一声苦痛,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忍着…
天下的父母,把一生的爱留给了儿女,母爰如天!
今天,面对冠状肺炎病毒,全国人民同心奋战。锣鼓不能敲,炮竹不能响,人不能集聚。
丧事从简,这是时下的责任。只有儿女的伴送,只有儿女思念的泪别。
献上鲜花,入土为安,愿您老人家天堂一路走好!
感恩,是永远的纪念!
吴显荣,男,江西萍乡安源人;中共党员,萍乡安源作家协会会员。
纵情山水,愉快工作,感动多多;热爱生活,弘扬正气,讴歌母亲一 祖国,竭诚献上最美的花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