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片营房,是俄式的“木格楞”房,外面的墙是用松树一破两半再横排着钉嵌而成,每幢房子的门窗用军用帆布包得严严实实,一丝光线和声音也露不出来。周围的一切,都静悄悄的,只有松节油的清香迷漫在四周的操场上。
初冬的北方,寒气逼人。英才握刀的手开始有些发僵, “吱···,吱···,”一个被拉长的开门声,在静谧的夜里听得份外清楚。英才看到一个粗壮的人影,一闪一闪地走出来,一拐又进了房后一间小屋。“太好了,”英才向汤玉麟帮带示意:“这个小屋,是洗澡的地方。”汤玉麟果断地命令:“去,放翻了他。”英才带着两个人没费多大气力,就将这个光着身子的男人拖了回来。据他讲,这里共有二十人,六人一队,还有两个司令,分住三间房子,没有俄国人。用的枪全是俄式猎枪,叫两响。英才知道,这种枪,没有子弹,是打枪砂的。而且打完之后还得自己装火药,也叫“熊枪”,喻它是打熊的枪和最差的枪。汤玉麟决定发起进攻。英才冲进一个大屋,他们两人对付一个,这东北人就是顽强,全部战斗用了将近半个时辰才结束,可要抓的人被打死了一半。汤玉麟命令将枪支全部破坏,把俘虏堵紧口舌,然后装到袋子里,驮在马上。因为路途遥远,又是夜行,英才把这捆绳紧了又紧,返回的路上,英才隐约感觉好像从黑家窝铺旁边经过,心里酸酸的,就象有什么在拽着一样,一会儿就回头看看。
清晨,队伍悄悄地返回了营地。
张管带派英才按约定接交日军提供的装备,因为周围提前安排了人员,英才只带一人前去。那城东大车店是在东城门外靠近城门口,有好大一处院子,这里是正房三间,每一间都是能睡二十多人的大通铺。外面一溜牲口棚,墙角垛着两大堆高梁秸,那是用来喂马的。英才进了院里,只见靠墙停着好几辆马车,有一辆车还拉着一个很大的旧棺材,一个带着破毡帽的瘸子围着车子不知在忙什么。英才按照约定,找到大车店掌柜,一亮身份,掌柜就把他领到瘸子旁,然后自管自的走了。这时,瘸子也不瘸了,快步走来并伸出手,对英才自我介绍说:“我是酒井一郎,东西在马车上的棺材里,请验收。”英才暗自好笑,“这日本人还真会装相。”可当知道这一路就是这个酒井一人来送枪的时候,他也不得不佩服这些人的胆量和计谋。
花田派人送来步枪十支,短枪两支,忍者夜行服五套,刀具五套共十把,日本校官军官证两本,对里面的照片也进行了处理。
张作霖马上命汤玉麟将抓来的俘虏押到山后,听候安排。可汤玉麟赶来,傻兮兮的低着头,英才知道,又出事了。原来,十个人,死了八个,剩下的两个也动弹不了了。还说是人家这张管带行,地上转了几圈,计划也就又有了。
夜里,城外枪声响成一片,知府派人查寻,报知是日俄枪战,知府责令:“保持我等中立立场,切不可偏倚。”
这时,张管带派英才连夜将消息转达给聚银楼罗掌柜:“在城南,我们消灭了一个日本别动队。”一清早,城外的老百姓,看到来了三十多个俄国骑兵,他们将战场打扫一遍,将尸体和剩下的武器全部拉走,一路上高举军旗,唱着军歌,还“乌拉,乌拉”喊个没完,让人觉得俄军又打了胜仗。
罗掌柜又送来请柬,恭请管带赴宴。张作霖看着英才笑着说:“这回差不多了。”英才不敢张扬,只身跟在张管带身后。还是那个包房,还是一桌酒菜,可来的客人就尊贵多了。俄军辽西司令部参谋长马卡罗夫上校亲自出面了。“非常高兴我们成功的合作,”这位身高两米多的上校说着流利的华语开始了他的讲演,最后他讲道:“这股日本特工队,是日本的忍者,就是最凶残的武士。”看着张作霖一副不懂的样子,这位上校特意解释了几句:“他们袭击了俄军的目标,杀掉了我们很多人,感谢你们帮我们消灭了他们。”英才听他说了许多“们”,弄的胡里胡涂。而张管带只是重复着一句话,“我军保持中立,那是贵军神速。” 这句话也把俄军上校搞胡涂了,用餐时还一直在摇头。罗掌柜也在念叨:“是俄军的胜利,俄军的胜利。”临走告别时,马卡罗夫指着张作霖的头顶说:“你的枪、人,明天就到。”
第二天一早,英才就带着三顶轿子,到聚银楼门口等着接人。罗掌柜一看就急了,做着揖求英才:“小军爷,您可不能砸我的饭碗。这轿子不行你抬到后院,人马上就到。”其时,这是张管带教的,就是让他们早点把几个老爷子交出来。一会儿,几个伙计从楼上把老爷子一个一个的抬下来。原来,俄国人把几个老人就关在酒楼里,几个老爷子倒也没受什么罪。可就是张管带舅姥爷脾气最大:“我说我的外孙子是张作霖····,是带兵打仗的。他说不知道,你说他还敢不知道······,我说大烟瘾来拉,他竟给我拿旱烟袋···你说他不是找死!他竟敢不认得我外孙,我的外孙子是张作霖,·······”当英才把几个老人扶上了轿子,才感觉到从来没有过的轻松。
黑泽在新民的情报人员很快将特工队被俄军消灭的消息传递过去,花田和黑泽都大吃一惊,张雨亭也太大意了,黑泽建议派一个顾问帮助张作霖训练人员,被张管带很干脆的拒绝了。情报陆续转来,发现张作霖两次出入俄人情报点,疑点很多。花田认为,像张作霖这样有实力的人,俄国人肯定也要拉他,这不足为奇。花田有一种感觉,张作霖不是等闲之辈,对他一定要用养而不缚的方法,放长线吊大鱼。他把自己的想法多次和参谋本部的福岛安正交流,福岛非常同意他的看法,觉得“张作霖轻意不和双方接触,是没有看到胜负,这样的人更有头脑。”而黑泽则认为此人奸诈狡滑,不勘大用。
俄军的枪支送来了,可能他们要达到一个合作的效果,所以派了四个骑兵护送着一辆俄国四轮马车,大摇大摆的将二十支毛瑟枪直接送到了巡防营门口。这枪支都是用过的,有的枪托都摇动了,有的准星也是歪的。人们不满地骂着,比较着。“看来,俄国人还真不会办事儿,这不就是烧火棍吗?”张景慧帮带对着英才说。张管带看来和大家的想法不一样,他说:“有总比没有强,修一修,全部发下去。”时局变化真快,还没几个月,到了一九零五年八月,俄国战败了。新民城里的俄人商铺纷纷关门,聚银楼的老板和伙计们也都换了。
奇袭双泉
璔知府最近也开始忙起来了,府衙升堂频频。一日升堂结束后,英才随管带返回营房,途中发现几个人不远不近地跟着。张管带笑着说:“那是日本人,别管他。”
张景慧送来一封信,没有头尾,只是说:“花队想投诚,有五十人,怕日本人和官军,要两个当官的去谈一下”。信是一个要饭的交给西部骑哨的,张作霖觉得:“日本人赢了,可局势混乱,正是我们发展的好机会。等第二封信到了,我们就和他们好好聊聊。”原来俄国战败后,很多为俄国服务的人无路可走,很多有枪的又结成了新的綹子。张管带认真地布置下去。第二封信很快也来了:“城北熊洞。” 几个帮带都争着要去,大家一致不同意张管带去见,怕这里面有诈。最后张管带派张作相帮带,带着英才和三个弟兄去先行打探,他嘱咐着:“千万别惊了这些人,他们若真有诚意,也好早做安排”。
熊洞是城北十里沟,半山上的一个山洞。原来是一些小土匪的窝,因为离城太近,官兵说来就来,无法存身,也就废弃了。张作相带着英才一行,飞马即到。英才抢先去爬一线天,一共六十九个台阶,到了洞口,只有一个破衣滥衫的人在啃地瓜,看到他们来了又递了个纸条:“我等走投无路,望官府老爷救命,明晚还在此地见面,叩请管带大人,一定面晤。”英才将洞里洞外看了个仔细,这个大洞大约有五间房的面积,洞里空空如也,里边洞顶很高,中间还立着个三人抱的石柱。旁边套着个小洞也有两间房大,还有个破席子挡着,可能是要饭的住着呢。这洞壁上有许多烧痕,这是当年官军剿匪后放火烧的。再问要饭的几句话,发现是个哑巴,大家只好扫兴而归。
即然来信,话说的又紧迫,张管带决定亲自去会面,为了安抚投诚的人,还是轻骑简从。但是张作相坚持多带人去,最后张管带还是由张作相,英才跟随,另五十骑快马等候在二里之外。汤玉麟则在营中备用。 这事儿吧,有时候就这么怪,你只要心里念叨不放心,它可一准就来了。
按约定的时间出发,英才照旧走在前面,几匹马围着管带前进。到了熊洞,晚霞已留下最后的一抹金黄。从下面往上看,有几点亮光,微弱的光线一闪一闪的像个萤火虫在飞舞。听见一个压低了的颤抖的声音,“长官上来吧。”英才,管带,张作相和几个卫兵鱼贯而上。只见洞里的地上点着好几盏油灯,就是灯头太小,看着里面朦朦胧胧的,隐约后面靠柱子还蹲着两个人,前面站着的还真是聚银楼的罗掌柜。
“俄国人撤退后,把我们丢下不管···,我纠集了一些弟兄想投官军···,”这罗掌柜有些惊魂未定,说话上气不接下气,大家都感觉奇怪,“有我等在此,切不要慌。”张作霖安慰他说。罗掌柜又要借步说话,张管带随着他往柱子后走,边走边摆手,意思莫要跟的太近。几个亲兵开始点起火把,英才这时感觉这洞里空气的味道不对,血腥腥的,“对了,这是血味。”张作相用刀撩起挡着小洞的破席子,惊的连退了两步,那里边横七竖八的死了一洞的人。英才大喝一声“不好”,跑到石柱后,发现管带已被人用绳子捆绑,塞住口舌,悬在洞顶,那上边还再往上抽吊。英才双手抱柱,蛙跳上行,到柱顶才发现这里竟然有个斜洞,人要在下面,那是一点都看不出来的。钻进斜洞,英才只能半猫着腰,跑了也就三十多米就出了洞外,只见一片漆黑的旷野,那两个黑衣人和张管带早已全无踪影。
英才风风火火地又寻着原路回到洞里,张作相正面对躺在地上的罗掌柜,看他着急的,不断地用手中的刀砍着地,几个士兵举火把,也不知所措地东张西望。这时,英才逼着自己冷静下来,心里在想:“遇到意外,那张管带是如何处理的?”他俯身看罗掌柜,前胸插了一把长把刀,人还在喘气,只是出的气倒比进的多。英才想起来前些时日本人送装备的事,里面的忍者刀具那种短刀和这把短刀一模一样。他躬身请作相帮带定夺,是否马上将罗掌柜送回城中急救,一句话点醒了张作相,马上命士兵将罗掌柜送回新民府号称神医的骆郎中的国医堂那里,全力抢救。留二十人看守熊洞,明早请府衙派人验尸,然后急速返回营中。
汤玉麟等人正焦急地等候消息,一看张作相气急败坏的样子,就知道大事不好,几个人一听张作霖管带失踪,立刻都惊得目瞪口呆。
大约一刻钟,人们开始醒过神来,张景慧让作相和英才把整个经过讲了一遍,几个帮带最后确定了一致的意见:一、此事是日本人对我们的报复,所以对管带失踪要严格保密。二、派人监护罗掌柜,待救活后马上问清情况。三、连夜包围城东大车店,不得走漏一人,全部带到营中问话。
英才随队伍去城东大车店,自打管带被日本忍者绑走,他把和日本人打交道的全过程认真的想了又想:“现在可不能大意,这关系着张管带的性命哪!
作者简介 :赫连佳新,笔名秋叶。是中国北方有影响的作家和诗人。他在文学作品中曾以佳新、小成、赫连、秋叶署名。赫连佳新是中共党员,满族,共和国同龄人。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生于东北,成长于内蒙古,曾经在经济领域工作多年。他作品主要以文学著作和诗词为两个方向。文学作品突出的有超长篇历史小说《关东秋叶》(已出版一、二、三部,四、五尚在创作之中。整个小说为五部,四百五十万字。) 赫连佳新先生的文学作品坚持对历史的尊重,突出爱国主义,着眼于普通人的真善美,在文学作品中注重对科学知识的传播。他的小说涵盖三个阶段,即历史、现在和未来。《关东秋叶》(1887年-1939年),是一部超长篇历史小说,是描写东北人民,在“九一八”以后,自发组织的“义勇军”,进行抗日的故事。《叶赫食府》是表现现代社会普通老百姓的故事,小说努力表现中国老百姓,那些社会底层小人物生活中的遭遇,和他们内心的纯真善良的品质。而三十万字的小说《翡翠公主》,是作者进行的新的尝试,介乎于历史和现在的穿越爱情故事。赫连佳新先生近期开始构思《科幻奇案系列小说》,现在已经由中国文联出版社,重点推出了《电脑骑士》、《幽灵球队》两本小说集,而后面更加精彩的《贝湖魅影》和其他的故事也在创作中……。这个奇案系列,是描写世界科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离奇案件,以及社会对向未来发展,产生一些令人担忧科技事件的科幻小说。在文学创作的另一个方向,他以秋叶署名的诗词,已经深入人心。近几年诗人的诗作已经多达几千首,他的诗歌细腻优美朗朗上口,为很多的诗友所爱。诗人秋叶(赫连佳新)特别对古词偏爱,他的百花词是很多诗友的最爱,诗句优美,不拘泥于格式。而他的散文诗则偏于叙事,把对祖国、家乡、人民的热爱,表达得淋漓至尽。《关东秋叶》一二三部,经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制作,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广播小说形式,广播小说已经在中央电台《作家栏目》播出,在各省的广播电台和新媒体都已经和正在播出,反响极为热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