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月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 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 ----《论语-雍也》
孟之反,名侧,字之反,孔子同时期的鲁国大夫。鲁国与齐国发生战争时,孟之反义不容辞拿起武器,加入军队,保家卫国。可惜的是那次战斗失败了。在鲁国军队全面败退的时候,孟之反勇敢地选择了殿后工作,冒着危险掩护大家安全撤退。当他到达城门口,大家都为他的勇敢精神大加赞赏时,他却假意用鞭子抽打着自己的战马,谦逊地说,“不是我有多么勇敢,自愿选择了殿后。实在是这匹马太慢了,跑不动啊!”
孔子的一些学生也参加了那次战斗,回来后将这件事告诉了孔子。《论语》这段话,是孔子听到这个故事的详细经过后,出于对孟之反勇敢、谦逊、宽厚、低调品格的精神认同,发出的由衷感叹。
现代社会倡言竞争,显秀争功,已为当然。古人虽然内敛许多,但争胜矜伐之心也是很自然的,要完全剔除,决非易事。但世上也的确有不争功不显名的人,孟之反就是一个。孟之反别的事迹已不可考,只知他是鲁国的大夫。孔子讲的这件事,《左传》也有佐证。
孟之反败退时勇敢殿后,但是快要退进城门时,他却鞭打自己的马,说自己并不是有多么勇敢,实在是马跑不快。败退时殿后,明明是让自己承担风险,进城门时却故意策马并如此解释,这样不争功不夸耀却还能为同僚解嘲的厚道人,实在难得。
古往今来,所有的人,所虑者无非是生前功、身后名、俗世欲。杨振宁李政道,作为华人学术界的佼佼者,一起发表论文,共同获得了世界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在以后的岁月里,二人却因为获奖论文的署名次序,屡生抵牾,终至割席。后来虽然经过同学朋友甚至是官方的多次调解,至今仍然难以冰释前嫌,不得不说是华人学界的一大憾事。
“事了拂衣去,不留功与名”。孟之反是春秋历史上千千万万普通士大夫之一,当其他人逐渐淹没在历史江河渺无踪迹时,勇敢,谦逊、宽厚、低调的他,却通过《论语》里孔子普普通通的一句话,几千年得以流传至今,折射出独具一格的人格魅力,为后世子孙所景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