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梁惠王章句上

第三章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①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②!河内③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④、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5.,或五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湾池6.,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可。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8.,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9.,申之以孝悌之义,頒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10.。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11.,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12;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注释】
1.寡人:古代王侯自我的谦称。②焉耳矣:三个语气词叠用,在于加重语气,表示诚挚的感情。③河内:魏地相当今河南境内的黄河以北地区。④填然:道:鼓声冬冬直响的样子。鼓:击鼓名词作动词用。⑤曳(ye)兵:拖着兵器。走跑。⑧啄(tan):小猪。彘(zh):猪。畜:牲畜。⑨庠序:古代的乡学。商朝叫序期,周朝叫痒。谨:认真办好。《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10.頒:白:同“斑白”,花白头发的老人。11.王:拥有天下,称王称帝,
名词作动词用。②莩(pia0):同“殍”,饿死的人。

【译文】
梁惠王说:“我对于治理国家很尽心竭力了吧!河内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灾民移9往河东,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当河东发生灾荒时,我也是这样做。看看临国的君主办理政事 ,没有向我这样尽心尽力。可是,临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少,而我的百姓并不见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喜欢打仗,就让我用打仗来打比方吧。战鼓咚咚,交战激烈啦,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托着武器逃跑,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住了脚,跑了五十步的人因此而去讥笑跑了一百步的人,您觉得行不行呢?”
梁惠王说:“不行。他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可这也同样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您既然懂得这个道理,就不必去多啦。只要不违背农时,那粮食就吃不完;密孔的鱼网不入池塘,那鱼鳖水产就吃不完;砍伐
林木有定时,那木材便用不尽。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便使老百姓供养活人,安葬死者不至感到什么不满足。老百姓养生送死没有缺憾,这便是王道的开端。”
“在五亩大的住宅田旁,种上桑树,上了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着丝绸了;鸡鸭猪狗不失时节地繁殖饲养,上了七十岁的人就可以经常吃到肉食了。一家一户所种百亩的田地不误农时得到耕种,数口之家就不会闹饥荒了。注重乡校的教育,强调孝敬长辈的道理,须发花白的老人们就不再会肩挑头顶,出现在道路上了。年满七十岁的人能穿上丝绸、吃上肉鱼老百姓不缺衣少食,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天下的是决不会有的。”
“现在,猪狗吃着人吃的食物而不知道设法制止,路上出现了饿死的人而不知道赈济饥民,人死了反而说“与我无关,是年成不好的缘故’,这和把人杀了却说“与我无关,是武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您要能够不归罪于荒年凶岁,这样,普天下的老百姓便会涌向您这儿来了。”

郭社会又名郭克会,笔名森燚,山东省汶上县人,男,汉族,现居广州。只上过小学,自学法律专业,获山东大学毕业证书,干过律师。曾通过行政诉讼分别撤销过济宁市政府砍树有奖的文件,山东省政府收费不当的文件。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央视礼宾书特聘签约诗人,中国诗歌百年华语诗歌百位奠基人之一,世界圣火艺术妍究院理事,世界汉语文化作家协会广州分会副主席。曾获2018年首届诗歌大赛一等奖,《当代百家经典》全国征稿大赛荣获十佳诗人第三名,世界华语文学精英争霸赛杰出诗人奖等大奖。作品分别在《中华诗词大辞典》等多部大型书籍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