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落的村庄
文/彭云霞
田野比人心荒芜,最后一个稻草人
随风改变立场。河流带走天空的洁白
浮出现实主义的牙齿,它将在下游
变成桥梁,让老虎和苍蝇先行
麦苗和野花,留在世纪末
父亲的谷仓,装满夕照、虫鸣和鹧鸪的呼唤
落叶在旧砖房里来来去去,灶膛的火熄了
等不及春天,老祖母变成村口的榕树
护着倾坍的神社,和亲人的归宿感
神是一群小孩,跑出了水泥森林
有时是几棵葵花,有时是一群白鸽

【北乔点评】有关失落的村庄,很多诗人,尤其有过乡村生活的诗人,大都写过,而且涌现了许多经典名作。
现实的村庄经历蜕变,遗落了许多美好,也走向许多美好。诗人笔下的村庄,无论是写实的还是作为某种寄托,总在追念那遗失的美好。这与其说是写村庄,不如说是借村庄与现实对话。这首诗,自然是属于后者。
这首诗有属于诗人的个性化想象和陌生化审美。想象是现实的心灵外化,诗人对于村庄的感情是深厚的,在激情之中又能艺术性地控制。村庄本身是一首诗,诗在村庄里回响;叙述是时间的线性,但念想早已超越时空。面对村庄,诗人有些沉重,更多的是怀想和思索。“田野比人心荒芜”,岂不知,田野荒芜之后,人心会更加荒芜。那稻草人,是稻草人,也是如稻草人一样无生命无情感的某些人的物化。
我对诗的最后一段特别在意,“神是一群小孩,跑出了水泥森林/有时是几棵葵花,有时是一群白鸽”,多么好的诗句,多么好的心境,这是我读到的有关乡村之诗中印象深刻的一种。这样的诗句,不用解读,只需轻声吟哦。有时,好诗就是这样。
名为《失落的村庄》,忧伤或悲伤在,阳光也在。这是这首诗的价值,也是村庄和美好走失于天地之间的时候,我们应有的态度或情绪。

主编:大漠孤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