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人月

孔子作为春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每至一地,最关心的就是人才。孔子来到学生子游做长官的武城(山东费县附近),向子游打听当地有什么人才值得推荐。子游说,他有一个手下,叫做澹台灭明。根据子游长期观察,这个人有两个特点,一是走路不走小路、不走捷径;二是没有公事,从来不到子游的房间里来。
站在现代人的角度来看,澹台灭明的这两个生活特点,不但没有仼何值得称道的地方,反而有可能是一个人的缺点。子游为什么会将他作为难得的人才,推荐给老师呢?
据史料记载,澹台灭明后来往南游学吴楚之地,跟从他学习的有三百多人。他创建了一套教学管理制度,影响甚大,是当时儒家在南方的一个很有影响的学派,其才干和品德传遍了各诸侯国。
子游做武城宰的时候,已是孔子晚年。因为澹台灭明长得比较丑陋,在刚开始结识时,孔子还对他多少还有点歧视(关于这一点,孔子不但坦率承认,后来还专门进行了反思)。澹台灭明后来取得了如此大的学术成就,是与他自身过硬的优异品质和勤奋学习分不开的。
根据相关记载,古人对走路是有着严格规定的。比如拜访朋友时,客人在什么地方等待,主人在什么地方恭迎,进门时主人和客人,谁走左边,谁走右边。上台阶时,主人位西,客人位东,主人先抬左脚,客人先抬右脚等等。澹台灭明在院子里走路,不肯走小路,走捷径,宁愿绕远,也要走礼法上规定的正路,是明礼守法的表现。放到现在来讲,就是讲政治,懂规矩,守底线,不为现实小利所诱惑。
“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表明澹台灭明与子游自觉保持一种明确清正的上下级关系。不像现在某些干部,“泡吧泡妞泡领导”,本来没有什么公事,也会寻找各种理由往领导办公室跑,希望多与领导接触,彼此拉近关系。在汇报工作时,不惜编造谎言,报喜不报忧。政治上曲意逢迎,生活上多方取悦,大肆进行各种政治投机活动。
何谓人才?什么才是高素质人才?古往今来,人才必然具备以下两个基本特质:一个是品格,即政治素质;一个是能力,即技术素质。二者综合优化,方才是高素质人才。司马光说,“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
党的十九大《报告》里,党关于干部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是对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唯才是举”干部路线的重大改革。讲规矩,守底线,德艺双修,以德帅技,才会取得不断进步,最终成长为国之干才。
2019年12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