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月二,龙抬头。气乍暖,风情柔。万物苏,希望酬。大仓满,小仓流。黎民百姓乐心头″。正是这样一句流传的千年民谚,伴随着人们度过了一代代充满诗情画意的人生春秋,谱写了一曲曲悲欢离合的世俗情由。
据传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不一,其法有三。
其一: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据史料记载,这句话的来历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气节有关。在古代,人们用二十八宿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以此判断季节,提醒农时。这在巜礼记.月令》中有大量记载,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龙之双角,农历二月二这天夜晚。"龙"的两只"犄角"(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这时整个"天龙"的身子尚隐没在地平线下,故称"龙抬头"。
其二:农历二月二,龙抬头。是古代人们对节气的称呼,"龙抬头"代表着风和气暖,万物复苏。春季来临,春耕已动。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将要昂首赐雨,普降甘露,泽福天下。从此以后,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和谐美满,国昌民安。山河锦绣,万民称欢。二月二,龙抬头。在北方,亦称春龙节。而在南方则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
其三:二月二,龙抬头。民间一直有"理发去旧"的风俗,据说在这一天理发能够带来一年的好运。因为俗言有"正月不剃头,剃头一生愁"的说法。还有俗言"正月不动剪,动剪心更煎"。因理发难免要动剪刀。所以大多人皆在腊月间理完发,一个月都不再理发。直到二月二这日才得以解脱。不过这一民间禁忌,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提高,这些陈规陋习已被人民心里渐渐淡薄,遗失废弃。也没再有人去过意追究。
在我们村有一个大龙爷庙,平时总有一些善男信女到此求雨施众,祈福还愿。然每年每度的二月初二的这一天更是人来人往,川流不息。锣鼓喧天,精彩呈现。祈福的还愿的。杂耍的,欢唱的热闹非凡,目不睱接。令人心动,时时留恋。而今年非常时期,诸多不变。遵守号召,不能添乱。只是前天庙内负责人找我写了一副对联:请龙爷显神灵护佑民安,除瘟疫遂众愿万民称欢。门楣:神佑平安。门神:风调雨顺大有年,五谷丰登亨平安。贴之以表纪念!今年虽没欣赏这昔时二月二喜庆之场面,但在非常时期,蜗居在家能为节日泼墨助彩也深感荣幸,倍加欣慰!唯愿瘟疫早退,还我清平。壮士凯旋,举杯相邀,再度重欢!

作者简介:马红军,男,四十七岁,初中文化,洛宁县河底镇城头村人。平时爱好写作和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