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书记,中午到家吃碗手擀面,热乎热乎吧,这些天你没少给俺们操心……”北冶镇高庄村村民高勇看到在疫情卡点值勤的马书记,动情的说。

这马书记叫马勇哲,是洛阳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现任中共北冶镇党委副书记兼高庄村党支部书记。
说起马勇哲,北冶镇高庄及附近的甘泉、张官岭等村的老少爷儿们都认得,说他是实打实干事,心连心服务的人可不少。特别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肺炎防控工作中,老百姓真的是领教他“事关群众利益,党员必须冲锋在前”的精神,称他是高庄村疫情防控的“主心骨”“稳定器”,只要有他在,再大的事都不叫事儿。
2019年9月,37岁的马勇哲,人生中出现了转折。市政协领导找他谈话,想让他到新安县挂职锻炼,并嘱咐他,要在基层好好锻炼,以基层党员群众为师,在火热的基层生活中锤炼党性,在危难险重中经受考验,在冷清寂寞中锻炼意志。他二话不说,欣然答应。
“你下乡,我支持,老人孩子不用你操心,家里有我在,你只要全力做好工作就行了”同样作为党员的妻子说。
“我是党员,要服从组织安排,等我在那里安顿好,请你去过朴素的田园日子。”马勇哲开起了玩笑。

马勇哲到新安县挂职北冶镇党委副书记兼高庄村党支部书记、甘泉村古村落开发项目负责人。高庄村位于北冶北部,13个村民小组1389口人,660亩料姜石坡地,自然条件的制约,集体经济薄弱,年轻人多数外出打工,村里大部分是老人。他到村后,大胆提出发展种植养殖业,向上级争取到户增收项目,采取政策扶持+村民自愿模式,动员贫困党员家庭先做“示范田”,极大的调动村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里应外合”走出了一条发展之路。
甘泉村北临黄河,南面畛水,历史上曾是豫晋故道上的一颗明珠,有着上千年的烧瓷历史,宋元到明末清初,民用黑瓷较为盛行,清朝中晚到民国,更为繁荣。鼎盛时期堪称“小洛阳”。2018年5月,甘泉村被列为中央财政支持的范围的中国传统村落。

甘泉村农业发展不明显,开发古村落旅游是唯一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作为甘泉古村落开发项目的负责人,马勇哲书记一到甘泉村,脑海中就出现甘泉村发展定位。他实地走访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和面临的困难,吃住在村里,甘泉村古村落开发建设如火如荼。
庚子鼠年,这场新冠病毒疫情来得太突然了,年前谋划好计划,如期实施怕是难了。
农历大年初二一早,他就给北冶镇主要领导通了电话,镇领导在电话中说:“勇哲,你去年在村里太辛苦,现在要防疫,镇上其他领导在,我们对挂职干部不做要求,你安心在家休息吧!”马勇哲说:“我是村支书,关键时候咋能缺位?年后好多项目眼看就要实施了,在家里心焦……”
疫情期间,妻子作为党员也要冲在一线,因为上班,无奈只能把年幼的儿子一个人放在家中。孩子非常懂事,妈妈上班,自己就在家里看书玩耍。临行前,妻子叮嘱他说,“国家为大、个人事小,作为党员疫情来了肯定要冲在一线,你一定要做好防护,专心战斗!"
当天,他毫不犹豫第一时间返回岗位,投入到防疫一线。
在北冶镇高庄村,他对村干部说:“我是高庄村党支部书记,就是高庄村防疫的第一责任人,党员干部在关键时刻,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全力打好防控战役,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不辜负组织的重托和村民朋友的期盼。”
他首先成立党员先锋队,党员们佩戴党徽、红袖章,亮身份,亮底色,在村委会门口,面对鲜艳的党旗,进行宣誓,重温入党誓词,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突击队就是一个战斗堡垒。他带领全村党员冲在抗击疫情的一线,设卡站岗、劝返走亲访友的群众,挨户宣传政策,排查重点人群,消毒杀菌、志愿服务,把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落实得扎扎实实。
为了提高凝聚力,他把组织生活会开在防疫一线。面对不宜集中开会、聚集的实际情况,马勇哲创新形式,让村两委通过微信、腾讯会议等平台开展支部组织生活,确保党旗高高飘扬在疫情防控阵地上。把上级党委政府的指示精神传达到位、落到实处,把《致全县人民一封公开信》等宣传材料制成录音,每天通过“大喇叭”广播,流动宣传,张贴通告,发放宣传册。建立防控疫情微信群等多种方式加大疫情防控宣传,提高村民对疫情形势和防控措施的知晓率,形成了防疫的强大合力。
抓防疫不忘抓生产。马勇哲经常到张官岭村和甘泉村的联合执勤卡点慰问一线党员干部。在张官岭村,他召集村干部研究部署防疫期间香菇大棚建设及植树造林工作工作,指定项目负责人,建立工作台账,明确时间节点要求。
甘泉村古村落项目作为新安县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重点项目,建成后将对新安县乡村文旅产业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他主动与旅发集团项目负责人对接,经协调,旅发集团表示在疫情结束后将尽快复工。
大年初二至今,马勇哲一直战斗在防疫一线,期间没有回过一次家。
旗帜无声,却能产生率先垂范的效应。在防疫一线,在精准脱贫攻坚战中,马勇哲同志经得起考验、受得了寂寞,吃得了苦,扑得下身子,守住了初心,锤炼了意志,不辱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