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大理古城与蝴蝶泉(游记·2008年夕阳红专列“云贵湘”之旅(连载七))
文‖刘连成
2008年4月18日下午六点多钟,我们来到美丽的云南大理,在古城的一个客栈住下。
夜晚,大理古城到处都亮了起来,从高处鸟瞰,又是一幅精美的画。
每到一个十字路口,哪边人少就往哪走。古城如此之大,我观察了一下地面的石头路,每一块石头都被磨的十分光滑,难怪总有孩子摔跤。站在石阶上抬头望去,到处人头攒动,直到现在我才真正理解到“人山人海”的含义!街道的两旁,是一排排的小酒馆。透过明亮的窗户朝里窥去,处处客满,小舞台上还有拍着当地传统乐器——手鼓。悦耳的鼓声让我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之中,整个人就呆站在那儿一动不动。再把目光放到眼前的河面上,第一个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一座座图案鲜明的小桥,桥下流水缓缓流着,漂着一盏盏承载他人美好愿望与祝福的许愿灯,多么的明亮,多么的美好……人欢马嘶,川流不息的河水,一针一线缝制的锦衣华服,琳琅满目的饰品,姹紫嫣红的灯火,还有最最惹人瞩目的银器店,都是大理古城的美,让人流连忘返!
在我眼里,它们是大理的美,是云南的美!
4月19日早上我们再一次游览了大理古城的风光。大理古城简称榆城,位居风光亮丽的苍山脚下,距大理市下关13公里。大理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大理古城东临洱海,西枕苍山,城楼雄伟,风光优美。大理城的规模壮阔,方围12里,原城墙高7.5米,厚6米,东西南北原有四座城门,上有城楼。如果说,自治州首府给人以繁盛、喧闹的印象,那么大理古城则是古朴而幽静。城中有一贯穿南北的大街,街边有各种专卖大理石制品、扎染、草编等名特产品的店铺和风味十足的白族饮食店。城内流淌着清澈的溪水,到处可见古朴典雅的白族传统民居。这里居民不论贫富,都有在庭院内养花种草的习惯。

大理古城里面居住的都是土生土长的白族人,不像丽江古城的纳西族人把店铺都租给了外地人。虽说如此,但白族人的算盘却打得更精。在大理购物要比在丽江古城危险,因为白族人做生意十分精明。
大理古城与丽江古城不同的地方有很多,其中再明显不过的一个是道路,一个是城墙。丽江古城道路五花八门,小桥流水,四通八达, 每一条道路都通向四方街,可以自由轻松地出入。而大理古城的道路都是笔直的,从哪里来就从哪里去,十分简单。
来到大理古城,最著名的莫过于洋人街了。在一条街上,全都是外国人开的店铺。有卖华夫饼的,有吃西餐的……样样俱全,应有尽有。
4月19日上午10点多钟我们来到了仰慕已久的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乡云南大理蝴蝶泉景点。

大理蝴蝶泉,是有名的游览胜地之一,风光秀丽,泉水清澈,五彩缤纷的蝴蝶演绎了独具天下罕见的奇观“蝴蝶会”。随着反映白族生活的影片《五朵金花》的传播,蝴蝶泉这一奇异的景观更是蜚声遐迩,驰名中外。
下了旅游车后,我们沿着小道拾级而上,路的两边是茂密的竹林和高大的树木。大约走了半里路,迎面有一块高约3米的大理石碑,碑呈菱形,正面右侧有郭沫若的手书“蝴蝶泉”三个字。左侧刻有郭沫若咏蝴蝶泉诗的手迹,碑的背面,书写着徐霞客游大理蝴蝶泉的一段日记。大家纷纷拍照留念,留下了这美好的瞬间。
经过石碑,沿着林荫小道曲折往前走,约四十米,我终于看到了蝴蝶泉。泉水非常的清澈,连人的影子也能看得出来。水池的四周是大理石栏板,泉边一株高大的古树横跨奔泄不停的喷泉,此树因花似蝴蝶,因此,人们称为“蝴蝶泉”。蝴蝶成群结队的来到这里翻飞起舞,热闹非常。在这里,我看到了很多金花,她们穿着白族的服饰美丽极了。
蝴蝶泉景点不太大,也没有电影里那样夸张。但此生能亲临此地也不虚此行。
晚上我们从大理坐专列回到昆明,云贵湘专列的各路游客在昆明火车站集合乘专列驶向湖南张家界。我与妻子在此次夕阳红“云贵湘”之旅的长春团会合。
作者简介:
刘连成 , 66岁,退休公务员,吉林省长春人;长春市作家会员,多篇散文、诗歌在当地媒体发表。


